文/溫普超 命由己造,境隨心轉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命中注定、認命這類話。在我看來,這是不完全對的。上天可以決定一小部分,可最終每個人都必須靠自己的行動,靠自己的努力去生活。今天,我打算和大家分享一個關于了凡先生的故事,這也是我在讀完《了凡四訓》之后的感悟。 袁黃,號學海,后經云谷禪師點撥改號為了凡,意為了脫凡事,造化眾生。他的家族世代為官,在萬歷年間只因一場浩劫,使袁家幾乎遭到了滅門,唯袁黃的祖父得以幸免,從此他祖父便告誡后代,令他們終生不得再入官場,從此便世代為醫。袁黃從小便受父母的教導,小小年紀便懂得醫人之法。他心中是不想學醫的,他想要考取名第去做官。他的求學生涯在遇到了孔先生后才剛剛開始。 孔先生他懂得命數,能推出命理,他為袁黃算好了,何時中秀才,何時補貢,何時做官,何時殞命。袁黃開始的幾次考試是每次都如孔先生所說,他從此便對生活沒了念想,只是昏昏噩噩的度日。但這一切在他遇到了棲霞寺云谷禪師后便全然改變了。在那時他說過一句話“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未來種種譬如今日生”。 在當時孔先生算出了凡先生命中無子,在五十四歲便老死家中。可這一切都被他做的善舉改變了,他得到一子喚作“天啟”,他在七十二歲那年才與世長辭,這便驗證了一個道理“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了凡先生自開悟后便大力布施,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可他有善心,存善念,行善事。這便使他一生坦蕩無災禍。 在讀過《了凡四訓》了解到了凡先生的經歷后我便懂得了“因果之說”,善得善報,惡得惡果。他告誡后人多多行善,告誡人們不認命,不怨天尤人,當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自己行善積德來改變命運。人這一生不可只為了自己而活著,應當為了別人,為了那些關心你,在意你的人,為了天下的眾生。多發善心,那樣會使你的處境轉危為安。 “境隨心轉,相由心生,命由己造”,不要再怨天尤人,抱怨父母,抱怨上天。當從自己本身找問題,通過自己來改變這一切,走出屬于自己的一生,像了凡先生一樣不認命,要敢于拼搏。“善到了極點便不受命的束縛,惡到了極點便不受約束。” 在這個物質生活優越的時代,人們的精神卻面臨著危機,當居安思危,當學習圣賢留下的知識來修身養性提高自己的心性,提高自己思想覺悟,避免外界的干擾。像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在生活中多讀善書如《論語》《道德經》《了凡四訓》等,盡力地去踐行善道,按照弟子規所規定的去約束自己,多行善事,若是人人都可如此,那孔老夫子想象中的大同社會將不遠矣。 作者簡介:溫普超,大荔縣城郊中學高三學生,熱愛文學,喜歡寫文章,,希望認識更多的朋友,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