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四大名著電視劇的上一輪翻拍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了。2010年9月2日,由李少紅執導的50集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在安徽等兩家衛視首輪上星播出,至今已十周年。無需避諱,它的口碑至今仍然落下風,豆瓣評分只是過了及格線而已。這個口碑形成的原因很復雜,有紅學派系之爭的緣故,有觀眾審美習慣和接受度的原因,更有過往其他版本在觀眾心中分量對這一版本產生的影響……和這些因素相比,這部劇本身的質量好壞都似乎不再重要了。 很悲觀的說,2010版《紅樓夢》有可能再也翻不了身,因為既定印象的力量過于強大,也因為古典名著本身在年輕群體心目中的分量在降低。誠然,10版《紅樓夢》作為一部古典名著改編的電視劇,相對于古典名著來說依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相對于一般的影視劇來說也有許多挑戰觀眾欣賞習慣的地方。前者可以說是錯誤,后者則只關審美無關對錯。 當年的大多數負面評價說的都是審美習慣的問題,而并沒有指出真正的錯誤,甚至有些讓觀眾感到不適應的點恰恰是劇組為了照顧到原著文本現象而做出的決定,他們的負面評價恰恰暴露了他們不了解《紅樓夢》,也不關心對錯。也有少部分真正對《紅樓夢》愛好和深入了解的觀眾,他們有的一板一眼地去盡可能挑出每一個細枝末節的錯誤,有的則只是在借批評電視劇中的某些處理方式來強行輸出自己的學術觀點。譬如書中有些情節和人物在紅學界本就有爭議,影視劇只能選取其中一種觀點來拍攝,那么持不同觀點的人則會拼命攻擊,并言之鑿鑿地把這當成電視劇的一大罪狀來混淆視聽。 其實上述的情況都不是問題,無論是觀眾單純從觀感上評判是否欣賞得來,還是愛好者、研究者從文本角度考量對錯,都再正常不過。真正令人失望的是他們在評判10版《紅樓夢》和其他影視版本時的雙重標準,當然,這個其他影視版本多數情況系指的是87版。 對于八十回以內的劇情,87版的改編和整合,哪怕是添加了一些與人物身份或性格并不相稱的臺詞,也都統統被評價為小說影視化時的合理化改編:“即便與原著文本不同,也是符合原著精神的。有那么多專家學者在把關呢,這樣的改編肯定是對的。”而當10版出現了與原著不完全一致的細節時,則會被批評不尊重原著,是在亂改魔改。事實上10版也有專家學者做顧問,片場一些道具擺放問題如果拿不準都會直接給顧問打電話去確認,但雙標者永遠當作他們不存在。 至于八十回后的內容,基于文本缺失的事實,紅學家雖然有各種各樣的的研究成果,但大多為一家之言,從未或者說未來也不會達成絕對統一。所以影視改編時對于八十回后也不存在完美的解決方案。歷來紅樓題材影視拍攝中,對于結局部分的處理方式無非兩種,一種是遵從現存的通行本續書,一種則是另起爐灶,從紅學家的眾多觀點中挑出一部分來改編。10版選擇了前者,87版選擇了后者,實際上都無可厚非,但觀眾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很多人認為87版采用了紅學家意見,是真正的尊重原著。實際上紅學家意見也并不完全等價于曹雪芹原意,且不同的紅學家也存在著觀點差異,87版的結局改編只能代表其中部分人 部分觀點,尚有不足之處。而且關鍵在于,事實上87版也采用了續書中的部分情節,只是占比相對較少。而10版大體遵循續書去拍攝也是遵從了部分專家學者的意見,算是比較中庸的做法,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卻引來一片罵聲。而這其中很多批評者所抗議的“探春回家省親”、“蘭桂齊芳”、“林妹妹也說混賬話”等明顯背離原文走向的續書情節實際上在10版電視劇中已被刪去,有些批評的聲音明顯是并未看劇就空口開罵的典型。 關于導演的創作態度,網上也流傳著一些所謂的對比視頻。然而這些看似公正的對比視頻真的公正嗎?認真對比可發現,這些視頻中選取的李少紅導演發言,大多是截取自采訪視頻,當時10版《紅樓夢》被大面積攻擊和討伐,李少紅導演在應對采訪時難免帶有情緒,且需要臨場發揮,所以有態度不夠友善或措辭不夠精準圓滿的現象發生。而對比視頻中對于87版王扶林導演發言的截取,則主要來自周年紀念活動中的自述,相當于在友好的輿論環境下精心準備的發言稿,態度謙遜,語氣平和。所以這二者本身就沒什么可比性。 在相關對比視頻的引導下,李少紅導演的“不懂紅學”、“無知者無畏”被解讀為不懂《紅樓夢》,拍攝前沒有系統地跟著紅學家步調讀過《紅樓夢》、自謙不能算讀過被解讀為從沒讀過《紅樓夢》,這樣的言論被大肆傳播,于是導演創作態度不認真的帽子被扣上。其實王扶林導演也曾表示過,提出拍攝《紅樓夢》時并沒讀過,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自己也是跟著學員班的專家一起了解和學習的。這與李少紅導演接手《紅樓夢》項目后跟著紅學家系統地讀了10個月《紅樓夢》不謀而合。但一個是多年以后態度平和的自述讓人感覺謙遜、態度端正,另一個因為是播出進行時、正遭遇全網黑的困境而顯得語氣不夠友善被認為是態度不端正。 還有拍攝時間和開拍前培訓的問題,87版《紅樓夢》拍攝三年名聲在外,每次重聚、紀念都會被提及,但其實這三年是包括了兩期學員班時間的。由于賈寶玉一直沒找到合適人選,歐陽奮強正式進組拍攝是在1985年初,而1987年五一該劇就已經播出。而且10版也在2007年底到2008年5月安排了學員培訓(也包括讀原著、學禮儀和琴棋書畫等),正式開機后的拍攝時間也跨越了近16個月。考慮到影視工業發展,設備數量提升,且10版最多時同時有10個攝影棚搭建,轉場時間節省,整體拍攝效率提高。所以10版的實際工作時長不見得比87版短多少。若說87版立項和籌備的時間還要再往前推,那10版前期的立項和籌備以及演員選秀也要往前推好幾年。所以贊美87版耗費時間長固然沒錯,但10版也并非是某些人想當然地只花了幾個月趕工出來的快餐劇。 至于投資數額,2010版《紅樓夢》在官方紀錄片及首映禮等活動中都曾明確提到全片耗資1.18億元。但一些人為了對比懸殊吸引眼球,常常采用進一法說“花了2億就拍成這樣”等等。當然,由于是拍攝名著,10版在攝影棚等方面確實得到了一些免費或低于市場價的支持,但相似的情況在87版拍攝中也存在。雙重標準者常常會拿投資作對比,認為只花了幾百萬拍出的87版即便有一些缺憾也是因為資金短缺、設備不夠先進等客觀原因造成的,可以理解;而10版有那么多錢還存在缺憾,那就是態度不認真造成的問題。 ![]() 且不說八十年代與21世紀同樣資金的購買力截然不同,根本不適合拿來直接對比。即便是可以接受上世紀八十年代劇組條件確實艱苦、資金確實短缺的前提,也不能把87版的遺憾全都歸咎于此。87版前后剪輯過多次,對于不夠理想的段落(如秦鐘相關劇情)已經做了剔除,然而正片第6集中依然出現了明顯的穿幫鏡頭——王熙鳳協理寧國府時,攝影師入鏡且持續了幾秒鐘,這恐怕不能歸因于資金短缺吧。然而當初10版劇組宣傳活動時拍攝的一張圖片船上出現了輪胎,卻被惡意抹黑說成是正片中的穿幫鏡頭。 ![]() 因為情懷、因為對過往工匠精神的敬意、因為感受到了老版本的優點去更多地喜愛它們、更多地包容它們的缺點這本是人之常情,但帶著這樣的既定情感傾向去惡意貶損后來者就太不應該。帶著有色眼鏡,有些觀眾拒絕承認10版《紅樓夢》有任何的優點,或聲稱其優點都是無關緊要的方面;與此同時看不到87版的任何缺點,或聲稱其缺點都是無關緊要的方面,這就是典型的雙標,也就是不公平。這樣的不公平并不僅僅存在于《紅樓夢》,也存在于許許多多拍攝了多版本的影視劇身上,但觀眾自己往往不會發覺或拒絕承認。當下的年輕人對于古典名著改編影視的關注愈發淡薄,在應試教育過程中被動接觸時也很容易受到既定的口碑影響,缺乏自己的判斷。所以,10版《紅樓夢》很難翻身,因為它從未被公正對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