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的工作幾乎不需要與人打交道,但在星巴克的氛圍完全不一樣,我們和普通咖啡師伙伴們一起,學習咖啡,融合共事。”身穿綠圍裙的陳子忠滿臉驕傲地用手語介紹著他的全新身份——星巴克咖啡師。他所在的門店,正是即將在9月4日正式開業的星巴克中國第二家、也是北京首家手語門店——星巴克北京西鐵營萬達手語店。 溫暖而獨特的“無聲”第三空間 9月3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走訪星巴克北京手語門店看到,這家門店將咖啡文化、手語元素、無障礙交流設施完美融合。比如在店外熟悉的美人魚標識一側,是手語標識的星巴克字樣。推門而入,從映入眼簾的手語門店介紹,到聽障咖啡師的手語刺繡圍裙,再到店內的手語指示牌等等,每一處都呈現溫暖有愛的設計理念。 在吧臺點單時,顧客可以通過多種輔助方式,實現手語門店獨特的點單體驗:雙面點單屏清晰地呈現點單內容和客制化細節,出飲臺上方的大屏幕則顯示訂單的完成狀態;門店內的每種飲品和食品都標有編號,顧客可以在點餐單上直接勾選;同時,也可以使用手寫板與聽障伙伴進一步交流。而聽障伙伴遞出每一杯制作完成的咖啡時,都會以一句手語的“謝謝”,用無聲的方式與顧客溫暖連接。 熱情的伙伴“大聲”分享咖啡與愛 北京首家手語門店目前有7位聽障伙伴,絕大多數都是年輕的90后。今年剛剛大學畢業的楊宇航說:“我喜歡咖啡,它有神奇的魔力,通過咖啡我認識了很多新伙伴,我們一起分享有關咖啡的故事。現在我的朋友圈也不再局限于聽障人士了,我還把這份工作推薦給了我的同學。”楊宇航說話很慢,但依舊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孫秋月是位黑龍江女孩,愛笑的她總是令顧客和伙伴倍感親切,而門店伙伴們對她的照顧和包容,讓只身一人在北京打拼的她感受到家的溫暖。“有一次加班有點晚,在回家路上店經理一直和我保持微信聯系,直到我平安到家。” 孫秋月說,“我對自己有信心,因為手語店就是我在北京的家。” 北京手語門店的店經理陳芳琪是一位12年的星巴克伙伴,雖已任職店經理多年,但接手這家門店,她也面臨全新的挑戰。“剛開始時,我發現每次介紹一個工作的知識點,聽障伙伴會一遍遍地抄寫。后來才知道,由于他們無法運用聽力和語言感官,很多時候只能通過反復抄寫或畫圖的方式加深記憶。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聽障伙伴的不容易,也深感只有在工作中更耐心更細致,才對得起他們的努力和堅持。” “融入社區 回饋社區”星巴克努力推動多元融合 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吳文彥表示:“‘融合、尊重、多元、共贏’是當今時代發展的主旋律。我們欣慰地看到,年輕的聽障咖啡師們在星巴克快樂地工作、自信地展示自我。我們希望通過星巴克手語店的成功推出,為社會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讓大家以更平等的視角、包容的心態關注和理解身障人士,讓他們的生活更精彩,生命更有尊嚴。” 為了讓聽障伙伴們真正得到技能提升,助力他們的職業發展并更好的融入社會,星巴克以原有的培訓課程為基礎,為聽障伙伴精心編排,定制咖啡課程,真正便于伙伴的實際操作。在手語門店,每一位伙伴都將進行手語學習,確保聽障伙伴和普通咖啡師伙伴間的緊密連接。 手語門店還將定期組織手語課堂和咖啡教室,以增進不同社群之間的理解和融合。同時,星巴克中國還將與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長期合作,共同為聽障群體提供就業指導和各項支持,持續為聽障人士開展工作技能培訓,幫助聽障人士擁有更多的未來發展可能。 據悉,目前星巴克中國共有聽障伙伴120余位,除了兩家手語門店,他們也在更多其他門店,每天為顧客帶來獨特的星巴克體驗。 “在星巴克大家庭里,每一位伙伴就像散發著各自光芒的 ‘小星星’,因為熱愛咖啡而相聚在一起。我希望通過手語門店,讓更多人關注到這群優秀的星巴克伙伴,同時也為更多聽障伙伴和聽障社群創造融入社會的機會,助力他們突破人生的邊界,用一杯咖啡連接更廣闊的世界。” 星巴克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靜瑛女士表示,“未來,星巴克將繼續滿懷回饋社會的熱忱和時刻秉承的人文精神,努力為顧客、伙伴、社區帶來更積極的改變。”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李佳編輯/張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