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曾不止一次出現在詩詞作品中。杜審言《七夕》詩云:“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 李白也曾寫道:“白露見日滅,紅顏隨霜凋。”,從古代詩人的詩作中感受到的白露,總會給人一種凄涼、落寞之感。 《詩經·蒹葭》有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可見“白露”節氣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被納入了二十四節氣。 “白露為霜”表達是白露到來之際,氣溫會陡然下降,并且會有白霜出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曾記載:“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從這段話中可以得知,白露節氣的主要特點便是濕氣較重,所以當遇到溫差時,才會出現“白露”,這也正是白露到來的標志。 民間有很多俗語都與白露節氣有關,例如“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就是其中流傳度較廣的俗語之一。 從字面意思上去解釋,說的是進入白露節氣后,農民便開始“打核桃”;而霜降節氣來臨時則是摘柿子的大好時節。 說白了二十四節氣都與農時相關,白露作為秋季的第三個節氣,一旦到來就是水果與谷物的收獲季節。 由于這個節氣時天氣比較干燥,陽光充足、降雨會逐漸減少,所以對于收獲農作物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之一。 最重要的是白露時由于晝夜溫差大,所以非常適合過冬蔬菜作物的種植與生長。白露之所會有比較特殊的氣候現象,主要與“三候”息息相關。 只有把握正確的農時,才能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從這一點來看了解白露節氣,其實就是為了能夠豐收。 第一、白露節氣之“三候”“三候”是七十二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以動、植物及自然現象變化特征,為契機而編纂成的節氣規律。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作為農業活動的重要依據,只有了解了七十二候,才能知道白露“三候”的重要性。 古人按照自然變化規律,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 簡而言之,這個節氣溫度開始下降,所以鴻雁與燕子等候鳥開始南飛避寒。其他百鳥也在此時開始貯存干果、糧食,說白了白露就是天氣轉涼的信號。 《禮記》云:“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說的是白露節氣到來之時陰氣較重; 《孝緯經》中也云:“處暑后十五日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就是說白露是天氣轉涼,或溫度持續下降的轉折點。 第二、白露種蔥,寒露種蒜蔥蒜是生活中的必備調味料,煎炒烹炸時都離不開這二味。白露時節種蔥一定要把握時機,白露到秋分間播種更容易成活。 如果耽擱了播種的時間,那么就很容易導致蔥苗弱小,并且在越冬時易死苗;播種過早則第二年春季時,則會抽苔打籽不適于做蔥栽子。 在白露時播種蔥時需要澆封凍水,能夠防止凍害和干旱死苗。一般情況下,小雪前后還應該澆封凍水以提高地溫,這樣次啊能確保幼苗安全越冬。 如果栽種的數量比較多,建議大家可以搭建防風障或大棚,這樣才能讓蔥優質、高產。 第三、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核桃,是一種蘊含多種營養元素的堅果,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小孩經常吃核桃,不僅可以起到強身壯體的目的,最重要的是還能提升記憶力和智力。 按照核桃的生長規律來看,白露時節其外皮由青變黃,說白了這就是核桃成熟的標志,所以白露時收核桃正當時。 農村俗語“白露到,竹竿搖,小小核桃滿地跑”,其實描繪的就是農民伯伯,收核桃時的熱鬧場面。 在東北地區收核桃也可以稱為“打核桃”, 大家千萬別小看收核桃,因為除了要有力氣之外還要有技巧和經驗。 而霜降時由于溫度降低,比較適合柿子的最后生長期,此時摘柿子味道會更加鮮美。 結 語每當秋季時各種水果、堅果就會大面積上市,相比較于夏季的蔬果、堅果而言,秋季時的味道不僅更純正,而且營養方面也更加充足。 尤其是在白露時節收獲的核桃,亦或是在霜降時摘的柿子,仿佛都有一種其他季節不具備的鮮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