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一般人在白露節,想到的都會是這句詩。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詩的作者,是老杜。那個最終因為舍不得幾斤瀕臨腐爛的牛肉羊肉豬肉,而食物中毒客死湖南的詩人。 但是這個死因,卻讓我從此對老杜改觀了。 不管怎么樣,身為一個好酒的吃貨,雖然詩風沉郁了一些,不怎么招小姑娘喜歡了一些,但人無癖者不可交,至少老杜還是有血有肉有風骨的一個人。 老杜年輕的時候,其實并不沉郁,他還寫過雄渾豪邁的詩。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這句一點都不比孔子的“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差吧? 在氣勢上絲毫不輸給孔圣人。 當然他還寫過一句香艷的詩,也絲毫不比專寫艷情詩的渣男元稹筆力弱: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可憐,老杜臨了,老了老了,也變成“人間不值得”了。成了個不招年輕人喜歡的古板老頭子。 但是,每年白露節這一天,村姑陳總會想起杜甫來。 想起他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時的那種哀傷,對世事的無力,對未來的無冀..... 渣男無稹倒寫得輕巧,“露沾蔬草白,天氣轉青高”,活脫脫一幅天高云淡的太姥山白露風光。 然而村姑陳還是喜歡杜甫筆下的白露詩。 那種“家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的煙火亂世情。 《2》 今年的白露節,烈日當空,艷陽高照。 空山靜寺,蟲鳥爭鳴。 完全不像2019年的白露節,那場突然而至的暴雨,把我們阻在山上,做了一回美麗凍人的寒號鳥。 今年的白露節,陽光雖烈,但山風吹在身上,卻讓人感覺到了濃濃的秋意。 那風,不似夏日時的熱,而帶著秋的涼,秋的冷,秋的寂。 驕陽雖然高懸天際,曬在身上,卻沒有了夏季時的那種暑熱蒸騰的煩悶之感,這輪秋陽,僅僅只是提供了一些熱量,它對我們的傷害,僅僅只是讓裸露在外的皮膚,感覺到些微刺痛而已。 不過,僅止如此,已經讓我們付出代價了——那些以為到了秋天可以放心大膽不涂防曬霜的自信,受到了強大的打擊——村姑陳沒有在太姥山春天的陽光里曬黑,沒有在夏天的陽光里曬黑,卻在秋天的殘余灼熱感里,曬黑了脖子和手臂。 是的,白露節,氣溫已經涼下來了,風也涼下來了,夜里也涼下來了,可以蓋3-4斤的薄棉被了,但紫外線還是有的,陽光的烈度還是有的,與夏季的烈日相比,秋日的驕陽,依然擁有強弩之末的威力,可以把人曬黑,也可以把白露茶,曬出飄逸的、高揚的、甜美的、嬌軟的花香來。 那是白天熱而夜里涼的天氣條件下,白茶樹基于生存的需要,生發出來的特殊的芳香物質和特殊的滋味物質。 是春寒料峭的春茶季,所不具有的明媚與鮮妍。 那是英姿颯爽的、穿大紅騎裝的北方佳麗,在秋天的白露茶里的化影。 《3》 走了好幾個村子,有開工的廠子不過一、兩家。。 通村里一條道上,都是大門緊閉,門口三三兩兩坐著幾位老人,悠閑地曬著太陽,打著盹,聊著慢時光。 村路上安靜得掉根針都能聽得見聲響。 去茶山看看,山上采茶的人很少,很少,遠遠才能看見一個,跟春茶季時滿山人影的盛況,差了好多。 今年秋茶怎么沒人采? 上山去問S師傅。 他居然在指揮壓餅,壓去年的白露茶,壓得熱火朝天,整個車間一陣花香茶香。 好生奇怪,難道今年白露茶你們都不做了?天氣這么好,陽光這么好,純日曬白露茶正當時,怎么外面那些廠子,都不開工呢? 他苦笑著解釋,今年白露茶少啊,茶樹上都不發芽,我也在做,只是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的量。 “奇怪,溫度這么好,怎么會不發芽呢?”我滿肚子狐疑。 S師傅翻出他記錄的天氣情況本給我看,數一數,居然好久沒下大雨了。雖然山上有霧,不會影響茶樹的正常生長,不會讓茶樹因為干旱而枯死,但茶樹也僅只能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罷了,要想像雨水多的年份那樣狂生狂長,卻是不能夠了。 “所以,就因為干旱,茶樹們就不發啦?”聽到這個噩耗,李麻花說,好想立馬飛奔到茶園子里,好好提幾桶水,澆一澆那些茶樹,讓它們喝飽水,好好的生一波白露茶出來。 S師嫂聽到后笑歪了:“你那幾桶水哪里夠啊,還不夠泥土喝的呢。干旱是整座山的事,澆一片茶園兩片茶園根本不頂用的。” 我和李麻花都蔫了,只能悶悶地坐著,喝去年的白露茶。 用山上的泉水泡出來,香氣更加輕揚,湯水更加鮮甜。 《4》 去陽光房里看他早晨采下來的白露茶。 果然產量很少,跟去年和前年,根本沒法比。 那些白露茶青們,一條一條,一枝一枝,舒展地攤在水篩上,在陽光溫柔地撫慰下,幸福地睡著懶覺。 這時候正是中午,陽光烈著呢,白露茶青們不能直接放到太陽底下曬——溫度極高,紫外線又極強,一曬,就曬傷變紅了。 變色事小,損耗了內質,成品茶湯水薄,這事就大了。 拿起幾枝觀察,芽頭果然不是很大,葉片倒是寬大得很,想來是因為天氣熱,為了散熱的緣故,葉片要生得比往年寬大些。 葉片的表層,光亮度也比往年好些,應該也是因為干旱,天氣熱,陽光充足,茶樹葉片為了保護自己,只能讓表層增厚,生成反光性強的厚厚蠟質層來。 今年的白露茶,梗也更長些。 這個可以理解,天氣熱,沒有多少水喝,能發出來的芽葉不多,碩果僅存的發育出來的芽葉,只能向上生長,爭取頂端優勢,于是,就長出了長長的,像天鵝頸一般的長梗來。 白露茶有梗,梗粗長,看起來賣相不怎么好。但這種茶,壓成餅之后,未來生成棗香的幾率卻很大很大。 梗里面有纖維,粗老的纖維還能生成大量的中藥香,像當歸防光熟地煮湯后的那種藥香,十分溫暖舒適。 不禁開始想象這些白露茶,成品之后的美好,以及陳化多年之后的美妙。 《5》 茶葉是看天吃飯的,雨水多的年份,產量高些,雨水少些的年份,產量就少些。 照現在這個趨勢下去,白露茶已經減產,寒露茶還會不會有,還會有多少,已經沒有什么懸念了。 以S師傅家而言,白露寒露減產三分之二,是確定無疑的。 寒露茶嘛,逼著他訂制一些,應該還可以滿足小部分茶友的需求。 要想達到收藏的量,可能就難了。 請大家原諒。 當然,干旱,有干旱的壞處,也有干旱的好處。好處就是,茶的內勁會更豐富,香氣更高揚明媚,湯水更有滋味。 就像蒸發掉了一部分水分的十年茅臺陳釀,喝起來就是滿滿的原漿的感覺。 與往年相比,風味大大不同。 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6》 下山的時候,天已經黑盡了。 拍足了照片才舍得下山,那美麗的茶園晚霞,謀殺了我好多的菲林。 又把今年立秋之后的新茶喝了一泡,才心滿意足地啟程。 在半路上,停車看了好一陣子的星星。 城里燈太亮,早已經失去了看星空的心情。唯有到了鄉間,一抬頭就是密密麻麻的繁星,才驚覺,世事如白駒過隙,唯有星辰永恒。 有星辰,有朗月,晴天風景獨好,但下雨才有茶喝。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賦愿天寒。 沒想到有一天,村姑陳和賣炭翁,擁有了同樣的心境。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
|
來自: 海闊天空wslas3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