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0出頭的女歌手姚貝娜因乳腺癌離世,她在舞臺上的萬丈光芒轉眼間就被癌魔吞噬。 在她去世后,患肝癌的中國臺灣藝人安鈞璨,患胃癌的日本美女主播黑木奈奈,都接二連三地于2015年走了,且都只有30多歲。 還有被年輕人視為導師的李開復,也罹患了淋巴癌。再加上之前,死于肝癌的著名演員傅彪,死于白血病的相聲藝術家笑林等,光是患癌的名人名單,就可以列出長長一大串…… 這些生活條件優越又活力四射的偶像、榜樣式人物,都沒能躲過癌癥這一劫,可見癌癥的發生有多么普遍。 關于癌癥,我們的腦海中總是充斥著無數個為什么。 為什么癌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 為什么很多人從不生病,甚至感冒都沒有,突然生癌很快就走了? 為什么有錢人生了癌,反而死得更快? 為什么有一些人生癌不怎么治療,卻活過10年、20年甚至30年? 問題裝滿籮筐,答案撲朔迷離——這是對當今癌癥認識和對策現狀的形象描述。 筆者在20世紀70年代末陰差陽錯地開始關注癌癥。至今還記得剛開始坐診的時候,癌癥患者并不多見,每周兩個半天是門診,只有個別人因身患癌癥需要調理,找本人看診的更多是內科雜病患者,以中風偏癱、心臟病、風濕病的患者為多。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情況截然不同了,似乎一下子冒出來許多癌癥患者,近15年來更是多得離譜。 在癌癥這一領域,筆者沉浸了近40年,數據庫顯示:截止到2015年12月底,本人帶領團隊共接診25934位癌癥患者,而數據庫是從2009年開始建設的,此前本人從事癌癥診療已近30年,在這個過程中有相當部分患者的資料遺失了,估算接診了4萬位患者,絕非虛言。 
在分析這上萬名腫瘤患者數據之后,本人得出左右個體癌癥發生發展背后的一類長期被人所忽略的影響力量——抗癌力。每個人體內都有原癌基因,抗癌力的存在使大多數人與原癌基因相安無事,而癌癥患者身上抗癌力較大程度的流失,最終導致原癌基因的惡性病變。正是因為抗癌力,才讓癌癥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成為進展緩慢、病程較長的慢性病,更讓癌癥有了自愈的可能性。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什么是抗癌力,解答滿屏的為什么,深入了解抗癌力的特點,提升自身體內的抗癌力、避免觸發原癌基因、阻止癌細胞的進一步惡化,請認真翻閱這本書,或許您會找到答案。 
▲《抗癌力》活動說明圖 活動規則: 1. 在京東商城自營店購買《抗癌力》新書。 購書鏈接:http://item.jd.com/120020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