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與別的花不太一樣,大部分的花是在春天綻放,花期很短,大概一周之后就會全部凋謝,只有菊花與眾不同,并不是在春天綻放,而是選擇在秋天開花;這個季節大地開始在枯萎,可是菊花卻偏偏選擇這個時節開花,不與百花爭艷,開出來的花很是獨特,即使是枯萎了之后,那菊花也是緊緊地抱在一起,宋朝詩人鄭思肖就有“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的詩句。 人們喜愛菊花同樣是由于它獨特的個性,還有高尚的品格,從鄭思肖的詩句中,我們可以知道古代的文人,其實把菊花當成了一種精神象征,即使是凋謝了,也不會直接掉落到地上,而是緊緊地抱在一起,不會畏懼寒風,這也正是菊花最為難能可貴的精神,而這樣的一種精神,最是值得我們學習。 從唐朝到宋朝無數的詩人贊美菊花,希望可以擁有菊花一樣的品格,其實除了唐詩和宋詩之外,還有明朝的詩人也是不容忽略,其中也有很多的名家,他們的作品有一些也是可以比肩唐詩,譬如丘浚的這首《詠菊》,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也是意境唯美,詩人只是那么信手拈來,但是同樣寫出了新意,也是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淺紅淡白間深黃,簇簇新妝陣陣香。 無限枝頭好顏色,可憐開不為重陽。 丘浚,字仲深,號深庵,又號海山老人,公元1418年生于瓊州瓊臺,屬于今天的海南省儋州市,明朝著名的詩人、文學家、歷史學家、思想家;丘浚的詩別具一格,不僅繼承了唐詩的文風,同時又是推陳出新,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在這首《詠菊》一詩中,他用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寫出了菊花不一樣的美,還有對于菊花的贊美,這樣的一種描寫,也使得整首詩很唯美。 菊花正是由于有著高尚的品格,還有獨特的外形,受到了歷代文人雅士的喜愛,它與梅花、蘭花、竹子并稱為“四君子”,所代表的正是一種精神,一種人格象征。人們從這些植物的身上,看到了與眾不同的個性,還有他們所傳遞出來的精神,這也就是為什么人們會喜愛這些花的原因。 這首詩如果從字面上來看的話,寫得好像很一般,開篇的兩句只不過是寫了菊花的外形,菊花開出來的花有淺紅淡白,或深黃幾種不同的顏色,每當菊花開花之后,好像換上了新裝,還有陣陣花香傳來,即使是在很遠的地方都能夠聞到。可見詩人對于菊花觀察得很仔細,才能夠寫得如此生動有趣。 最后兩句則是借景抒情,通過對于菊花的描寫,所要表達的正是一種憂愁之感,那枝頭上的菊花長得很艷麗,看上去非常的漂亮,只是這菊花并不是專門為了重陽節而開,只是到了秋天之后,菊花就會開始綻放,開出了那些艷麗的花朵。在這兩句更多的是表達了一種憂愁,所以也有了一種淡淡的憂傷。 丘浚流傳下來的作品并不多,但是每一首都是精品,而這首《詠菊》正是他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流傳最廣的一首作品,通篇雖然沒有高超的技巧,也沒有引經據典,只不過是淡淡著筆,可是寫出了新意,也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美,讓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有了獨特的氣質。可見詩人極為喜愛菊花,另外對于生活充滿了熱愛,要是不夠熱愛的話,也不可能寫得如此細膩,從而成就了菊花的美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