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青花瓷胎釉精細、青花鮮艷、造型古樸多樣、紋飾優美。特色是云南會澤產的'翠毛藍',青翠明快,呈寶石藍色。康熙青花有五個層次的色階,有'頭濃、正濃、二濃、正淡、影淡'之分,即所謂'青花五彩',備受推崇。 之所以說康熙時期的青花瓷是歷代的巔峰,因為這一時期出現了名為翠毛藍的青花瓷。康熙朝中期、後期使用,這種青料如同中國水墨畫,層次分明,表現陰陽向背;所以康熙青花有'五彩青花'之稱。自元代成熟 青花瓷燒成以來, 景德鎮嘔心瀝血、孜孜以求六百年的真正'純正幽靚'毫無瑕疵的理想青花發色至此大功告成。但到康熙以後又芳蹤難尋 ![]()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翠毛藍,康熙時期的著名青花發色,青花料采用的是當時云南的珠明料,燒制完成后,能發出藍寶石樣的色彩,賞心悅目。在燒制過程中,又有極少數的成品,發出翠鳥羽毛般顏色的翠毛藍,這種顏色,不是窯工能夠控制和掌握的,完全靠運氣。 康熙翠毛藍青花不似宣德青花的晶瑩艷麗,與成化青花的玲瓏秀奇也存在差別,更不似乾隆青花的造型新奇,而是具有其獨特亮麗青翠的光澤。翠毛藍雖然是以青花為載體,但更像是傳統中國畫墨色在宣紙上的揮灑,極富神奇的色彩 康熙早中晚期青花特點 早期: 早期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或江西、廣東青料描畫,呈色灰藍,個別發色欠佳,濃重灰暗及藍黑,與順治青花特點很相似。早期康熙青花胎體厚重,釉面肥潤呈青白色,有縮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與器底釉色不一致,個別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層醬釉,底足處理不是很細膩,有火石紅,露胎處能看到一圈細密的旋環痕跡。 中期: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即本篇所說的翠毛藍,呈色鮮藍青翠,無漂浮感,明凈艷麗,清朗不渾,艷而不俗。有的呈寶石藍色,鮮藍而不火氣,它與清代其它各朝青花有很大的區別,時代特征十分明顯。很具觀賞性,這也是康熙青花備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晚期:晚期青花,呈色趨于淡雅,有的灰藍,有的泛暈散,也有描青花,所占比重不大,多繪在杯、盤、碟等小件器皿上。 康熙青花價值分析:評估青花瓷的藝術價值,分為造形、裝飾、圖案三個方面。在造形中,用于審美的陳設器價值最高。陳設器又分許多種,價值從高到低排列分別是'一瓶二罐三盤四碗';除了陳設器,就都是有實用性的器物了,這里面價值高低依次是文房用具、明器、寢具、日用器。再來說裝飾,分為彩裝飾、釉裝飾、胎裝飾。而從圖案的角度來說,價值高低依次是人物圖、動物圖、植物文字,尤其以講述歷史故事的人物圖最好,越著名的故事越好。而且古代人物畫很難模仿,頭大、上身長、腿短,不太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動物圖案以龍為最貴,植物以牡丹等富貴圖案最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