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亂世的他為何下定決心學醫? 生活在民不聊生的時代中 他又憑借什么一步步成為醫圣? 下面就讓小郎中帶你一起走進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的一生吧 瘟災橫禍,仲景治愈 東漢末年 時代極為動蕩,民不聊生 統治階級內部出現“黨錮之禍” 軍閥豪強也為爭霸中原而大動干戈 整個中原可謂是“烽火連天不休” 百姓為躲避戰亂,相繼逃亡 甚至到了“室室有號泣之哀”的地步 哪知禍不單行 中原地區又突發瘟疫 成千上萬的人被病魔奪去生命 張仲景及其家族也難逃厄運 他的家族原本多達二百余人 卻有三分之二的人因瘟疫而死亡 張仲景內心十分悲憤 為了幫助更多人躲過這場天災 他下定決心 制服傷寒,救治百姓 于是他四處游歷 增長理論知識和見識 司百家之長 集百家之書 進行了無數嘗試 終在傷寒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體系 成功撰寫了《傷寒雜病論》 四處游歷,名醫傳授 張仲景游學數十年 曾偶然碰見一位醫術十分高明的醫生 該醫生七十多歲,無兒無女 他整天擔心醫術失傳 卻又不想傳授給外人 從而憂慮成疾 眾多醫生診治過后皆毫無辦法 張仲景一番診斷后 開出一副極其“奇葩”的藥方: 五谷雜糧面,每樣要一斤 做成藥丸后蒸熟 外面涂一層朱砂 然后一頓吃完 藥丸做好以后,老醫生并未食用 而是將其掛在自家屋檐下 每當親戚朋友問起該藥丸 他便開始嘲笑張仲景 并告訴他人這個“愚蠢”的藥方 老醫生在這個過程中漸漸開心起來 憂慮之疾也不治而愈 該名醫豁然開朗 便將自己精湛的醫術 傳授給張仲景和其他年輕醫生 救死扶傷,初舉孝廉 張仲景聽說桐柏山上長著一種野白術 這味藥能增強人體免疫能力 堪稱世間極品 于是他便決定親自外出采藥 歷盡千難萬險 張仲景終于采到了自己心儀的草藥 就在這時 他聽到了“哎呦,哎呦”的呻吟聲 便順著聲音傳來的方向 連走帶跑地奔了過去 只見一個樵夫臉色蒼白 兩手捧著肚子倒在地上 張仲景連忙走上前去 將病人的腿拉直,以便觀察 待診斷出病癥并舒緩病人疼痛之后 還免費送給病人治病的草藥 當張仲景漫游桐柏 廣交朋友,漂泊半載 帶著親手采摘的草藥回到家中時 只見屋里座無虛席 人人都爭先恐后地向他祝賀 一問才知 全南陽只有他一人被舉孝廉 言傳身教,名師高徒 有一年春冬之交 南陽一帶流行感冒之疾 張仲景帶其弟子衛汛進行義診 張仲景給第一個病人脈診后 讓衛汛再次脈診 并告訴他這是緊脈,需開麻黃湯 給第二個病人脈診后 同樣讓衛汛再次脈診 但這次張仲景并未說話 而是直接開了桂枝湯 然后問衛汛后者為何種脈象 待衛汛回答為緩脈后 仲景便開始了他的知識講解: 雖然同樣是感冒 但為什么兩個人用藥不同呢? 是因為前者不出汗,脈緊 后者不時出汗,脈緩弱 醫生治病要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 選擇不同的方藥治療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這便是張仲景所主張的同病異治思想 因為張仲景的言傳身教 該思想深入衛汛等弟子心中 看到這兒 你是不是跟小郎中一樣 感覺仲景很厲害 那么恭喜你 你的感覺是正確的 因為仲景把喜愛的事情做到了極致 他從小熱愛醫學 便一直努力,不懈奮斗 終于成為醫圣 做為普通醫學生的我們 應更加努力,懷世濟人 正如《傷寒雜病論》序中所寫: 上以療君親之疾 下以救貧賤之厄 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 圖文來源:中醫學院新媒體中心、網絡 編輯、審核:呂月 主編:陳一諾 |
|
來自: 昵稱59284668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