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南陽市籍名人當中,除了文臣之外,還涌現(xiàn)出了幾位知名的武將,而在曹魏集團中就有四位來自于該地的知名武將。其中,二人來自于南陽市,二人來自于南陽市下轄的新野縣。 第一位:文聘。文聘,字仲業(yè),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文聘起初是荊州劉表集團的將領,常年駐守在荊北地區(qū),抵御北方諸侯入侵。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舉入侵荊州,荊州牧劉表突然病逝,劉表之子劉琮率領眾文武獻城歸降,而文聘是最后一個向曹操屈服的荊州將領。曹操對此非常詫異,便問其原因。文聘稱,為將者不能輔弼主公保全州土,已是失職在先,應當待罪受罰。如今全境盡失,實感愧對舊主,內(nèi)心悲痛不已,無顏面對明公。文聘說完之后淚流滿面,泣不成聲,曹操稱贊其忠義,隨即撥給兵馬授予重任。至此,文聘加入了曹魏集團。 赤壁之戰(zhàn)中,雖然曹魏大敗,但荊州仍有部分城池在魏軍手中,荊州地區(qū)的局勢,呈現(xiàn)出了魏、蜀、吳三方各據(jù)一隅的復雜局面。曹操任命文聘為江夏太守,并賜爵關內(nèi)侯,統(tǒng)兵駐扎江夏。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關羽率部進犯青泥,文聘與樂進聯(lián)手大敗關羽于尋口。關羽兵敗撤退時,文聘率部一路追擊,先后在漢津、荊城兩地奇襲了蜀軍的糧草輜重與戰(zhàn)船,取得了此戰(zhàn)的最終勝利。另外,文聘在追擊關羽的過程中,流矢射中了關羽的手臂。 文聘駐守江夏十多年,鎮(zhèn)戍地方、鞏固防御,在與蜀、吳兩國交戰(zhàn)的過程中屢建軍功,成了令敵國忌憚的曹魏戍邊名將,為曹魏集團在荊州勢力的穩(wěn)固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文聘在曹魏集團歷經(jīng)三位君主,歷任討逆將軍、后將軍等職,最終病逝于任上。文聘病逝后,被追封為壯侯。 第二位:州泰。州泰,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曹魏集團后期名將。州泰加入曹魏集團后,起初在裴潛的帳下任從事,以有謀略、善用兵而知名。后來,州泰有得到了負責荊、豫兩州軍事的司馬懿的高度重視,并隨之參與了征討孟達的東三郡之戰(zhàn)。但就在不久后,州泰家中親人相繼病逝,州泰不得不在家守孝。司馬懿竟然空置職位,足足等了州泰九年之久。此后,州泰在曹魏集團歷任新城太守,兗州、豫州等兩地刺史,在平定諸葛誕叛亂,征討東吳的過程屢有戰(zhàn)功,最終病逝于任上。 第三位:鄧艾。鄧艾,字士載,今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人。鄧氏原是當?shù)氐拿T大族,到鄧艾這一代時已經(jīng)家道中落。鄧艾早年生活貧苦,經(jīng)歷頗為曲折。鄧艾自幼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曹操平定荊州后,強制將當?shù)厝诉w徙至北方屯田,鄧艾母子與族人先后遷徙汝南、潁川兩地。起初,鄧艾只能幫著放放牛,做些簡單的事情,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進入田間勞作,生活環(huán)境非常艱苦。不過,鄧艾并沒有因此自暴自棄,磨練心智和體魄,為之后的成名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鄧艾在少年時便表現(xiàn)出了對軍事領域的熱衷,每行至一處,都會細心地觀察地形,按照自己的意圖指劃軍營的位置。鄧艾雖然勤奮、有才識,但作為一個出身低微的屯民,在當時的社會想要出人頭地實在是太難了。不過,皇天不負有心人。鄧艾在二十多歲時終于迎來了出人頭地的機會,被推薦出任典農(nóng)功曹,在去洛陽呈報文書時,有幸見到了太尉司馬懿。通過簡短的交流后,司馬懿對鄧艾的才干非常驚異,將其召至身邊效力。自此,鄧艾的人生軌跡發(fā)生了逆轉(zhuǎn)。 鄧艾效力曹魏期間,為曹魏集團的鞏固與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早期實地考察東南一帶的地形,提出了在東南地區(qū)興建水利、實施屯田的可行性方案,并撰有《濟河論》加以詳細闡述,為后期南征東吳西討蜀漢打下了堅實基礎。此外,鄧艾在軍事上也提出了很多獨到的見解,因此受到了司馬懿、司馬師等人的器重與信任。從正始四年(公元243年)開始,鄧艾先后參與曹魏集團在淮南及西北地區(qū)的戰(zhàn)事。他在職期間數(shù)次率部抵御姜維北伐,以戰(zhàn)功屢得升遷,歷任參征西軍事、安南太守、安西將軍、討寇將軍、城陽太守、護東羌校尉、鎮(zhèn)西將軍等職。 鄧艾一生中最大的功績,出現(xiàn)在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的伐蜀之戰(zhàn)中。開戰(zhàn)之初,曹魏三路大軍齊頭并進,勢如破竹,姜維率領的蜀軍節(jié)節(jié)敗退,最終在劍閣一帶依險據(jù)守,頂住了魏軍的攻勢。魏軍在此地久攻不克,死傷慘重。在雙方對峙期間,鄧艾親率所部兵馬,冒著生命危險沿陰平小道穿越了七百多里的無人區(qū),奇襲了涪縣、綿竹等地,斬殺了蜀漢名臣張遵、諸葛瞻等人,徹底瓦解了蜀軍的防線。隨后,鄧艾率領部將直逼成都,蜀后主劉禪領百官獻城投降,蜀漢就此滅亡。 不過,鄧艾的結局非常悲慘。蜀漢滅亡之后,鄧艾居功自居,最終受到鐘會等人的陷害,被司馬昭下令收押并送回洛陽治罪,途中被衛(wèi)瓘派出的部將在綿竹殺害。直到西晉建國后,鄧艾的冤案才沉冤得雪。 第四位:鄧忠。鄧忠是曹魏名將鄧艾之子,景元四年(公元263年)跟隨父親參加了滅蜀之戰(zhàn)。鄧忠跟隨鄧艾偷渡陰平,奇襲涪縣、綿竹的過程中屢建戰(zhàn)功,最終跟父親一同在綿竹遇害。 參考書籍:《三國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