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患乳腺癌后為防止復發,往往采用手術切除,簡單粗暴地將癌細胞連根拔起,將土壤一并清除,以免留下復發的隱患。所以,即便乳腺癌只有小酸棗一般大,為保險起見,也需要把整側乳房切除。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對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目前流行的治療理念是能保乳盡量保,再通過“組合拳”的治療手段,進行癌細胞的最大程度清除,避免以前那樣把整側乳房都切除。同時,關注患者的心理和社會回歸問題,從以往的“以病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 劃圈處為右乳保乳術后瘤床 孫女士尚處于女人30多歲的花樣年華,洗澡時觸摸右乳,發現乳頭下方黃豆大小的腫塊。于是,到醫院做了彩超+穿刺,發現患了右乳浸潤癌,所幸還是早期。在外科醫生建議下,做了右乳保乳術。因保乳術沒有將癌細胞周圍的“土壤”一并移除,王女士擔心術后復發,于是求助于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專家團,希望尋求術后治療方案,徹底阻止乳腺癌“死灰復燃”。一起來看專家們會給出怎樣的治療建議? 會診紀實 國際多學科會診,為患者制定“一人一方案”,其合理化和個性化的診療能提升患者生存率,縮短患者診斷和治療等待時間,同時避免多處問診、重復檢查帶來的費用和負擔。 會診開始,與會專家全面、完整地了解了患者的病歷、影像等資料,仔細傾聽了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疑問及訴求,隨后,針對患者病情及訴求,來自中、外的腫瘤內科、放療科、影像科、物理師、技師、護理人員等幾十人的醫療隊伍,開啟了此次的多學科會診。 患者病歷 上下滑動框內文字,了解患者詳細病情▼ 討論時刻 保乳術后,為什么一定要放療? 研究顯示,保乳術后接受全乳放療與不接受放療相比,能夠降低2/3的局部復發率,因此對于絕大多數早期乳腺癌患者,放療是局部手術后必要的后續治療手段,能夠提高保乳手術的成功率,并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 歐美國家的保乳術后放療患者的5年生存率是91.6%~97.5%,國內以上海為例,近日公布一組保乳術后放療患者的療效數據,顯示患者5年總生存率為97%、局部控制率為98%,達到與乳房根治術同等的治療效果。 所以該患者保乳術后,建議放療。 采取何種放療方式? 美國MD安德森指南顯示,>40歲推薦大分割放療,小于40歲也可考慮大分割。 目前, 乳腺癌保乳術聯合大分割放療已成為早期乳腺癌治療的新模式。大分割放療療程時間短、成本更低,能夠控制乳房外形受治療的影響程度,達到功能、美學、經濟的三重理想控制。多項經典隨機對照研究長期隨訪結果表明,全乳腺大分割放療是有效和安全的。 大分割是單次劑量大于常規劑量(2Gy/次)的放療分割方式,而放療總劑量和放療次數低于常規分割,這樣既可以縮短治療時間,又不減少相對生物總量,并有可能提高療效。根據腫瘤的放射生物學特性,放療劑量的分割方法主要取決于腫瘤組織的α/β值。臨床研究表明乳腺癌的α/β值比一般腫瘤更低。Yarnold等的研究推算出乳腺癌對單次劑量敏感性的α/β值約為4.1Gy,與晚期正常組織的3.6Gy相近。Qi等總結一系列乳腺癌放療的大型隨機臨床研究,得出乳腺癌的α/β值為2.9Gy,而正常乳腺組織的α/β值約為3.1Gy。在START研究的10年結果后,對RMH/GOC和START A研究的薈萃分析提供了調整后的α/β值,局部復發的乳腺癌組織為3.5Gy,正常反應乳腺組織為3.1Gy。因此乳腺癌采用全乳腺大分割放療,腫瘤組織達到相同的有效生物劑量時,大分割放療并不會明顯增加晚反應組織的放療損傷,也保持了乳房的美學功能。 乳腺癌保乳術后標準放療需5~6周時間,住院時間長、花費高,常規分割全乳放療費用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放療次數相關的費用。一項美國亞利桑那州梅奧診所的乳腺癌放療成本回顧性分析報道了大分割全乳放療的成本效應,結果指出,同種治療技術下,大分割放療費用比常規分割低大約40%。大分割全乳放療不但縮短了治療總時間,更重要的是節約了醫療資源,減少了患者的治療費用、等候時間和交通費用等,具有較大的經濟意義。 是否采用內分泌治療? 此乳腺癌患者屬Luminal B型,雌激素受體(ER)陽性,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為陰性,適合接受內分泌治療。 可口服內分泌藥物聯合卵巢功能抑制治療。研究表明受體陽性的絕經前早期乳腺癌患者,無論是否存在淋巴結轉移,卵巢去勢均可提高生存率。 會診結論 經過詳細討論,會診專家給出如下意見: 放療+內分泌治療 采用手術+放療的“組合拳”,可以不讓患者因疾病失去乳房。對于絕大多數早期乳腺癌患者,放療是局部手術后必要的后續治療手段。而當乳腺腫瘤多發或體積較大時,做全切手術就是高概率的事情。所以盡早發現、盡早治療才是王道。 文章審較:王斌醫生 影像供圖:溫阿明醫生 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專家團隊 傅深 教授 國際多學科會診組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