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現在中國單身人口已經達到2.4億,每10個人里就有接近2個人是單身。

有人說,脫單的因素總是相似的,而單身的原因卻各種各樣:
害怕受傷,沒有安全感;
不喜歡麻煩,向往自由;
過于挑剔,追求完美愛情;
覺得有比戀愛更重要的事……
而很多人是,明明渴望愛,卻不敢愛。就像之前爆紅的泰國暖心短片《philophobia》的女主小雨一樣,患上“戀愛恐懼癥”,比如:
喜歡獨來獨往
單身的時候別提有多好,沒人跟自己搶食,不用在乎誰,想做什么都行,不見得一定要有男朋友。
切斷所有戀愛機會
對每個表示好感的人都有所防備,用“不好意思”“不太方便”來拒絕邀請。

害怕開始一段新的戀情
對方稍微有些越界行為,例如肢體碰觸,就會驚慌失措,還沒開始就幻想各種不能在一起的理由,怕是一場虛情假意。
害怕被告白
面對對方表白,心跳加速,手腳麻木,恨不得馬上走掉。
你是否從小雨的故事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01
你的戀愛問題
可以在心理學中找到答案
其實,戀愛也好,單身也罷,不是運氣的好壞決定的。
研究發現,一個人的依戀風格會影響他對單身和戀愛的選擇。
心理學巴塞洛繆(Bartholomew)提出,一個人的依戀模式主要由兩個命題來決定:
1.我值不值得被愛?(自我價值認同)
2.別人值不值得信任?(他人價值認同)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決定了你是哪種依戀類型。

安全型依戀和焦慮型依戀的人,他們的 “他人價值認同” 很高,是容易進入戀愛關系的一群人。
而最不愿意進入戀愛關系的,是回避型依戀和恐懼型依戀的人,因為他們的 “他人價值認同” 很低,覺得別人不可信任。
這很有可能與他們的原生家庭相關,也許目睹了父母之間失敗的感情,不敢走進婚姻;
亦或者從小缺愛,讓他們覺得“別人都不可靠,靠自己最安全”;
更有可能在上一段感情中受傷,不再相信愛情........

正因為成因復雜,單身狀態各異,心理學上把他們歸納成不同的“單身類型”:
愛情敏感者,渴望被愛又害怕愛,害怕受傷、容易退縮;
愛情抵御者,為了避免結束而避免開始,社交隔離,害怕親密關系;
自由靈魂者,只想追求自我精神世界,不喜歡被約束......
就像小雨,她是典型的“結界高筑的愛情抵御者”,表面上追求自在,實質上敏感脆弱,社交隔離,畏怯親密。
Dr. Pat Love也說過,“當你渴求愛情時,痛苦往往是相伴的。”于是我們既渴望,又恐懼真正的親密關系。
這種對愛的防御心理,給了我們安全和保障的錯覺,認為它會使我們免受傷害,卻阻礙了我們獲得所渴求的親密感情。
02
嘗試,還有美好的事物等著你
難道就沒辦法了,只能孤獨終老?
然而并不是。
就像短片女主小雨,那種患“戀愛恐慌癥”的人,也能在男閨蜜的引導下,看清了問題所在,曾經目睹父母離婚,好友分手,以至于畏懼親密,抵御愛情。
當她改變自己的心理狀態,重新擁抱愛情的時候,愛情隨即降臨。

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遇上“貴人”指導,很多人尋尋覓覓,都不清楚自己單身的根本原因,兜兜轉轉,蹉跎了歲月。
唯有自我察覺,探索自己的單身類型,看見潛意識的真實狀態,追根溯源,對癥下藥,才能獲得真正的愛情。
為什么面對一段真摯的感情,你卻不敢伸手抓住?
為什么面對心儀的ta,心動的你卻遲疑不決?
為什么你無法開始一段新戀情?你到底在害怕什么?
為了讓你早日脫單,壹心理8位心理學專家共同研發“單身類型”測試。
本測試將從完美追求、被動社交、自我優先、情感遲鈍等12個維度,綜合分析出你的單身類型,深度分析導致你單身的根本原因,挖掘出你單身的狀態特征、真實狀態,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幫助你更好地處好兩性關系,收獲幸福。
「以下展示報告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