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眼里,跑步就是將腿邁出去,讓兩條腿倒騰起來。 這其實是典型的用大腿發力帶動小腿,而沒有用到髖部轉動的跑步。 今天就跟大家說一說跑步中的“黃金技術”——送髖。 對于想要追求成績的進階跑者來說,應該做到“以髖為軸,核心發力,帶動大腿,大腿帶小腿”的跑法,簡單說就是要學會“送髖”。 送髖做得好,不僅能讓你擁有大步幅,跑得更快,還能更省力。 然而還有很多跑者,并不了解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是髖關節,先給大家做一個科普。 01 什么是髖關節? 解剖上所說的髖關節,和我們平時所說的胯是不同的,解剖中的髖關節主要由股骨的股骨頭和髖骨的髖臼構成的。通俗來說就是,把大腿骨和骨盆連在一起的關節。 看解剖圖,上圖中畫紅圈的就是大腿骨和骨盆相連接的地方,也就是髖關節。 髖關節支撐著人體上半身,又主導下肢活動,在身體中部,起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圖中畫綠線的區域是大腿根部和下腹部相連的地方,叫腹股溝。 02 如何找到自己的髖關節? 站立位,把手掌覆蓋在一側腹股溝的位置,然后同側腿屈膝上抬,也就是把大腿骨向上抬,覆蓋在腹股溝上的手掌,就能夠明顯感覺到大腿骨在上下運動,而骨盆是不動的。 那個連接點就是髖關節的位置。 03 髖關節與之作用的肌群 從運動解剖上來說,髖關節能夠完成的動作很多,在額狀面上進行屈伸。前屈的角度是125°左右,后伸的角度是15°左右。不過當膝關節伸直之后,髖屈角度只能達到80~90°。 在矢狀面上內收和外展,角度都是45°。還可以進行內旋和外旋,角度都是45°最后還可以做環繞,就是轉圈。 從功能上說,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屈的肌肉:髂腰肌、縫匠肌、恥骨肌和股直肌、闊筋膜張肌。 使大腿在髖關節處伸的肌肉:臀中肌、臀大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長頭、大收肌。 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外展的肌肉:臀大肌上部、臀中肌、臀小肌、梨狀肌、闊筋膜張肌。 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內收的肌肉:股薄肌、恥骨肌、短收肌、長收肌、大收肌。 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內旋的肌肉:臀中肌、臀小肌、恥骨肌、大收肌、闊筋膜張肌、半腱肌、縫匠肌。 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外旋的肌肉:臀大肌、臀中肌、髂腰肌、梨狀肌、閉孔內肌、閉孔外肌。 前面不是說了髖關節各個方向的活動角度么,當你某個方向的活動角度不足時,就可以通過放松這個功能位上的肌肉,進行改善。 04 髖關節與膝蓋疼痛的關系 這跟髖關節上的神經有關。支配髖關節的神經,前后各兩條,前面包括股神經和閉孔神經;后面包括坐骨神經和臀上神經。 而主要支配髖關節的神經就是閉孔神經,由于閉孔神經同時支配膝關節,所以很多時候,髖關節出現問題的時候,最開始的表現是——膝關節疼痛。 其實很好理解,都是一條線下來的,上面出問題了,下面肯定也無法避免。 利用到送髖技術的運動項目有很多,大都是跑跳類的,比如短跑,中長跑,競走還有跳躍項目。這也說明送髖技術的重要性。 在中長跑項目中,送髖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步幅的提高,還會影響步頻的快慢。 而步頻與步幅,是跑步速度快慢的兩大決定性因素,會直接影響跑步成績,因此,送髖技術的訓練,對于想追求成績的跑者來說非常重要。 05 跑步時送髖和不送髖,會有什么區別? 簡單說來,不會送髖的人跑步就像坐著跑,整個人坐在自己腰上,完全靠大腿發力朝前。看著很笨重,重心被壓后住,步幅放不開。 而會送髖的人跑步就像騰空一樣。兩個腿跑起來像滾動的車輪。重心一直在身體外面的前方,重心被推著走。 06 如何“送髖”? 所謂的“送髖”是指,跑步時骨盆繞支撐腿髖關節進行同側傾,同側轉動和后傾的聯合運動。 在跑步時去感覺髖部的轉動,將髖視為發力的中樞,以髖帶動腿,提高對髖關節肌肉的支配能力。這樣可以使人體重心前移,增大擺動腿前擺的幅度,從而增大步幅,繼而提升配速。 這需要一個過程,等你能清楚地感覺出髖和大腿肌肉本體感覺支配的不同,再去控制兩者間的發力順序和協調關系,形成合力以后,技術動作會要明顯改善,速度變快,跑起來也會變輕松。 送髖并不是劇烈的擺動、不是大幅度扭腰。跑步中髖部發生“角位移”而不是“線位移”,應該是“轉動”而不是“平移”。 這種輕微隱蔽的側腰發力和自然送髖的小細節,需要通過訓練才能慢慢體會。 跑步技術中的主動送髖,腰是會扭動的。 跑步時腰部不動,這樣不好,要有意識地用上腰的力量,能夠跑得更輕快。開始的時候會不習慣,會覺得比較耗體力,但經過長時間反復的去做慢慢就會習慣和體會到此技術的好處的。 把腰力用上,能提高成績。其實,大腿帶動小腿,伸展髖關節的過程中,就是使用腰力的時候。 通常我們常說這樣一句話,跑步時腿前擺折疊時要積極送髖,注意髖部的轉動和放松。典型的送髖動作表現在競走運動員身上,競走運動員步長和步頻的增加依賴于髖關節的轉動較大。 ![]() 07 一組送髖的專項練習 送髖技術,不是想學就能學會的。對于初跑者、大部分跑步才一兩年的跑友來說,沒有足夠的肌肉力量,在跑步中還沒學會核心發力,是駕馭不了送髖的。 跑步專業選手為什么送髖非常地舒展漂亮,因為有極強的核心力量、靈活的髖關節、強大的腘繩肌,以及有助于蹬地后伸展的腳踝力量等,是身體綜合素質的體現。 石春健老師曾在直播中說,如果你的配速還沒有跑到5分以內,就不要著急去學送髖。 1. 強大的核心力量和靈活的髖關節,是前提 想更好地練習送髖,首先你必須有強大的核心力量和靈活的髖關節,下一步才能體會如何送髖。 因為髖部是多種肌群的交匯點。所以要提高運動成績必須加強髖部訓練,提高髖部的靈活性,提高髖部肌群與其關節協同工作的能力。 下面達子跟大家分享四個動作,可以有效的增強跑者的核心力量和髖關節的靈活度,每天可以抽出一二十分鐘時間練練! (1)多練馬克操:也就是髖關節靈活跳,可以激活髖關節發力模式,更好地感受髖關節的力量。 (2)利用間歇跑感受核心用力,減少腿部發力 (3)訓練的積累 “紙上學來終覺淺,得知此事要躬行”,送髖和跑步耐力訓練一樣,需要多年在跑步中積累才能慢慢體會,靠意念去跑步是一輩子都學不會的。 馬克操(髖關節靈活跳)動作是不是做的太快了,看得一頭霧水?那么下面達子就把這個動作分解一下。 看了這三段視頻就學會了送髖是不可能的,關鍵在于你平時堅持練了沒?練了多久? 所以,光說不練假把式,記得要多加練習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