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浹旬,廚煙不繼,滌硯吮筆,蕭條若僧。” 這是唐伯虎在四十八歲那年,繪制《丹陽景圖》時,在畫里所題的引子。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這位風流才子此時的境遇非常窘迫,就如同他先前詩中描述的那樣,“十朝風雨苦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饑。” 這位明代的風流才子,當時也面臨著一個很世俗的問題,那就是——沒錢,家里都快揭不開鍋了。 然而,有些人可能會產生疑問,唐伯虎作為明代知名畫家,按道理來說,應該不缺錢吶? 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為啥唐伯虎會哭窮。 夢斷仕途 弘治年間,一心求取功名的唐伯虎不留神卷入了科場大案,雖然最終經禮部裁定,其本人沒有作弊行為,但因此案牽連,唐伯虎的功名夢最終還是宣告破滅,不得不落魄而歸。 然而,此時的家也不是心靈的港灣,歸家之后的唐伯虎在這里非但沒有找到絲毫安慰,反而又遭到妻子一系列的冷嘲熱諷。 悲憤之際,唐伯虎跟妻子和離,自此放浪形骸,成了人們眼中的風流郎。 然而,一個人精神可以超然,但身體卻離不開日常的柴米油鹽,作為書生,唐伯虎面臨著今后如何謀生的擇業問題。 仕途這條路斷了,當官是不用想了,但一身才華,又怎能忍受生活的憋屈呢? 賣畫的才子 唐伯虎所處的蘇州,在明代時期乃是富庶之地,這里的人,有一個很明顯的標志,那就是——有錢。 有錢往往喜歡顯擺、享受,修園林,請賓客,快意非常,然而這些若是沒有個文墨點綴一番,總是給人以暴發戶的粗鄙之感。 因此,很多富商往往會收購書畫,以此烘托一下自己的底蘊,于是蘇州便漸漸成了明代書畫交易的中心。 這就使得有著繪畫絕佳天賦的唐伯虎,有了可以發揮一技之長之地。 繪畫這方面,我可是專業的天才! 唐伯虎的畫值多少錢 當時的畫家,可不像現代社會,只有身后才會出名,明朝時期,出名的畫家都是一邊賣畫,一面享受著鮮花榮譽、金錢誘惑。 這里面就包括唐伯虎,他與文征明、沈周、仇英并稱“吳門四家”,更是被顧起元追捧為:“詩賦勝于枝山,而畫高出沈石田、文衡山之上。”名頭一旦闖出來了,流量自然蹭蹭向上躥,唐伯虎的畫市場銷路很不錯。 都好到什么程度了呢,書畫生意好的時候,唐伯虎忙不過來時,還請自己老師周臣代筆捉刀。 或懶于酬應,多請東村代為之,今唐伯虎流傳畫,多為周筆。 那么唐伯虎的畫當時能賣多少錢呢,史書沒有記載,但比較同位段的沈周的畫價就能有個大概的了解,沈周的畫《灞橋詩思》當年賣給李日華時,價格是近十兩銀子。 十兩銀子在明代可是一萬文,能買一兩千斤米,按照現在大米價格,一幅畫也近乎萬元了。 因此唐伯虎在當時,一個月如果加班加點的話,靠賣畫也應該掙了不少錢,既然這么掙錢,可后來他怎么會混到這種地步了呢? 這里面有幾個原因: 首先,他在三十四歲的時候,投資了一筆房地產,花了不少積蓄。 蘇州桃花塢買下的這處廢園,經過了唐伯虎的修葺打造,成了溪水環繞的樂居之所,在這里唐伯虎經常宴請賓客,因為畫畫來錢快,年輕時的唐伯虎并沒有太節制自己的消費,吃喝玩樂,青樓買笑,畫畫掙來的錢,大把地拋出去了。 名副其實的掙得多,花的也多。 其次,買賣畫是一個市場行為,收益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穩定。 隨著蘇州書畫行業的興起,大量工筆畫作涌入,更多的臨摹甚至可以以假亂真,而那些鹽商富賈們也沒太多欣賞水平,因此唐伯虎的畫作,在飽和的畫市當中漸漸價格向下到了慘不忍睹的局面。 他曾這樣描述過畫作的廉價,“荒村風雨雜雞鳴,燎釡朝廚愧老妻,謀寫一只新竹賣,市中筍價賤如泥。” 沒辦法,市場行為之下,只要你還能畫,就不是稀缺品,自古至今,都是如此。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歲月不饒人,唐伯虎最終也老了,人老機能就會退化,畫作時手也不太利索了。 四更中酒半病床,三月傷春滿鏡愁。 不能畫畫,那就等于斷了財源。 ![]() 唐伯虎這一生,沒有編制,沒有退休金,又沒有理財,前些年賺的錢,又都被自己花天酒地造了不少,因此唐伯虎積蓄不多,到了晚年才這會有家貧之嘆。 青山白發老癡頑,筆硯生涯苦食艱,湖上水田人不要,誰來買我畫中山。 五十四歲那一年,落拓的唐伯虎離開了人世,走時一身襤褸,留下的卻是最驚艷的東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