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讀品“紅樓” 作者:白杰 編輯:老板娘 常念為經,常用為典。經典之為經典,其中必有雋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蕩的氣。說透人情方是書——《紅樓夢》就是一本關于人情的經典書。只有走進去深讀它,才能品出它的芳香。 《紅樓夢》第十六回,“油鍋里的錢還要找出來花”的賈璉奉賈母之命,帶林黛玉回揚州看病重的林如海,林父死后,將其數以千萬計的家產帶入賈府。第七十二回,面對賈家財政空虛,賈璉對王熙鳳平兒道:“昨兒周太監來,張口一千兩,我略應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將來得罪人之處不少,這會子再發個三二百萬的財就好了……”“再”?掩卷從頭縷:賈璉對外稱賈家“總經理”,從頭到尾未做過一樁正經發過大財的生意。經手林家財產是唯一的賺錢機會。 “再”字暗示了賈璉已用過一次林家三二百萬的家財。并且,王熙鳳平兒都知道這件事。賈母給林黛玉的月錢比其他姑娘多,其實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賈母死后,賈家鯨吞了林家財產。等到林黛玉死后,林家財產更是理所當然的變成了賈家的了。重情重義的寶玉知道丑陋齷齪的家族內幕,毅然與之決裂就不足為奇了!一個“再”字背后深藏的陰謀,豈是淺讀能領會得到的? 理解人物的情感用以豐富我們自己的情感,判斷人物的是非用以提高我們的判斷力,動腦走心讀用以提高我們的思考力。經典不厭百回讀,深讀很香,淺讀也很美。《紅樓夢》里美句美景、美食美詩到處都是,不懂其義也能大致模糊感受到意境之華美、氣質之高貴。像黃金周扎堆游,隨人流走馬觀花地看過也很新奇快樂。但是,要想覓得字里行間的人文情義,讀出探索性、超越性和指導性,必得駐足停留幾日,端詳揣摩、咂摸品味,前后聯系著讀、人物對比著讀,越深讀越耐讀! ![]() ![]() 第六十三回,寶玉過生日。晴雯去平兒那里要一壇酒,晴雯道:“今兒他還席,必來請你的,等著罷。”平兒笑問道:“他是誰,誰是他?”晴雯聽了,趕著笑打,說道:“偏你耳朵尖,聽得真。”晴雯不叫“二爺”,而叫“他”。 一字之稱透露倆人的親密關系。《水滸傳》潘金蓮對武松有意,起初叔叔長叔叔短的叫著,突然改口叫“他”,武松立即被裝進了她心里!“從此心里便有了個他”——至今還是姑娘心有所屬的金句。“他”字之下,有專屬神圣的名字在心,有可愛形象影印在心,有親昵示愛甜蜜在心,有怎么想怎么都好的整個人在心,有渴望“他”與“我”合二為一的心在心。我很慶幸,在一次深讀中體悟了曹雪芹細膩的情感及“他”意味深長的妙傳。 第三十四回,寶玉挨他爹胖揍后,黛玉和寶釵各有反應。薛寶釵很快趕到了現場,寶玉被抬回怡紅院之后,“只見寶釵手里托著一丸藥走進來,向襲人說道:‘晚上把這藥用酒研開……’”。“托”這一行為藝術,明擺著薛寶釵想讓“朋友圈”都知道她對寶玉的高調關懷。一丸藥,“托”得那么隆重!手帕一包塞袖里麻溜送來得了唄!林黛玉,一個白天都沒靠前,傍晚才露面。“只見兩個眼睛腫的桃兒一樣,滿面淚光……”“……便知是鳳姐兒來了,連忙立起身說道:‘我從后院子去罷,回來再來’……三步兩步轉過床后,出后院而去。”寶釵撲蝶,黛玉葬花;寶釵“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黛玉“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詩魂”。兩廂對比,一個張揚到天上一個低調至塵埃。兩種情感,兩種命運。 ![]() ![]() ![]() ![]() 《紅樓夢》的情節平淡無奇,它深入到日常生活之中,以反映生活的真實程度取勝,經典對于現實的指導意義也許就在此吧。第十三回,秦可卿臨死前,托夢與王熙鳳。其中說道:“……趁今日富貴,將祖塋附近多置田莊房舍地畝……將家塾亦設于此,合同族中長幼,大家定了則例……這祭祀產業連官也不入的,便敗落下來,子孫回家讀書務農,也有個退步,祭祀又可永續。”我無法猜測這段講述源于曹雪芹的生活,還是高于生活源自他的遠見卓識。去年看過“錢氏家族為何人才輩出”的文章后,我脫口而出:這不是曹雪芹的主意嗎?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錢穆、錢鍾書、錢玄同……錢氏出大家的秘密,除了重禮儀、好詩書的家訓外,互助風氣也是關鍵。科學家錢江初回憶家族歷史時說:村子里有五六百戶人家,基本都姓錢。早在1901年村里實行“學田制”辦了小學堂,所有小孩兒上學全部免費,專門劃出三百畝田,其收入全部作為小孩兒上學的經費。錢偉長幼年喪父后,也是靠著叔父錢穆和宗族的救濟才完成了學業。錢氏先人看了紅樓夢受到了啟示?還是英雄所見略同?神奇的不謀而合! 漲潮《幽夢影》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經典之讓人得月者,比網絡閱讀的碎片化、快餐化、淺易化的俗文總要更多。 守得云開見月明。千百年來,經典就在那里,不增不減,讀與不讀,它都外表低調、內部奢華的在那里,仿佛空谷幽蘭,兀自芳菲。經典導引我們回歸精神的原鄉,它的幽香來自于深巷,遠離喧囂,等待那些追尋潤澤的有緣人。一旦進入,便品得奇香異香,濃濃的書香,終生身心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