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第七十三式十字腿 動作一:左腳尖里扣踏實,身體漸漸右轉,重心漸漸全部移于左腿,右腳向左提回(腳跟先離地) 。同時,左臂屈肘右移,掌心朝里;右掌經左臂外側隨身體右轉合抱,隨合抱隨著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兩掌合抱交叉于胸 前。眼隨轉體向右平視,眼神要關及兩掌合抱。(圖221-222) 動作二與第三十七式“右蹬腳”動作二相同。(圖223) 要點與第三十七式“右蹬腳”要點相同。 十字腿這個動作,原來的練法是單擺蓮。上述這種練法,是楊澄甫最后修訂定型的,目前按此法 練者又最普遍,因之本書按最后定型的編著。但為使讀者對原來練法有所了解,茲將原來練法介紹如下: 自左穿掌后,左腳尖里扣踏實,身體漸漸右轉,重心漸漸全部移于左腿;同時,左掌屈肘隨轉體 經面前右移,右掌仍在左腋下。身體繼續右轉,右腳自左向右上方弧形外擺,膝部自然微屈,腳高不過肩,腳背略側朝右面 ;同時左掌自上而右向左迎著右腳面拍擊。 下面就接進步指襠捶,在銜接動作上,即進步指襠捶動作一的說明,所不同的只是將右掌自左腋 下經腹前左繞變拳。 楊式太極拳第七十四式進步指襠捶 動作一:左腿漸漸下蹲,右腳下落,身體漸漸右轉。同時.右掌變拳自右而下經腹前左繞,隨繞 隨著臂微內旋使拳心轉朝下;左掌也隨左腿下蹲和身體右轉下沉前移。眼稍關右拳,即向前平視。(圖224) 動作二:右腳腳尖外撇向右前(西北)斜方上步,先以腳跟著地,隨著重心移向右腿而至全腳踏實 ;身體繼續右轉。隨轉體,右拳自左而上經胸前向右前搬出,隨搬隨著臂外旋使拳心翻朝上;左掌同時隨轉體弧形向右前攔 ,掌心朝右。眼神關顧左掌前攔。(圖225) 動作三:重心漸漸全部移于右腿,左腳經右踝內側向前上步,先以腳跟著地;身體繼續向右微轉 ;同時,右拳隨轉體向右、向后、向前繞一弧形收于右腰側,左掌自前而右弧形下摟。眼向前平視,眼神要關及左掌。(圖 226) 動作四:重心漸漸移向左腿,左腳漸至全腳踏實,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身體漸漸左轉, 微折腰。同時,左掌向左經左膝前弧形摟至左膝旁;右拳向前打出,高與腹齊。眼向前平視,眼神要關及左掌左摟和右拳打 出。(圖227) 要點與第三十四式“進步栽捶”同。 楊式太極拳第七十五式上步攬雀尾 (一)掤式 動作一:左腳尖外撇踏實,重心漸漸全部移于左腿,右腿向前提起;身體左轉直起。同時,左掌 屈肘自左而上弧形移于左胸前,掌心朝右下;右拳變掌自前向左弧形抄至左掌下方,隨抄隨著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 與左掌成抱球狀,兩臂均呈弧形。眼略顧左小臂即轉向右臂前方平視。(接圖7) 動作二與第三式“攬雀尾”(一)左右捌式動作四相同。(接圖8-9) 動作四:右腳向右(西)邁出,先以腳跟著地,隨著重心漸漸移向右腳而至全部踏實,弓右腿,蹬 左腿,成右弓步;同時身體微向右轉。隨著轉體,右小臂同時向右(西)上掤,右掌高與肩平,肘稍低于掌;左掌隨右臂向前推出。眼向前平視,眼神要顧及右小臂前棚。(圖8-9和圖9的正面圖) 要點與第三式“攬雀尾”棚式要點相同。 (二)捋式、(三)擠式、(四)按式的動作和要點與第三式“攬雀尾”相向。(接圖10-17) (二)捋式 動作一:重心漸漸移向左腿,身體同時漸漸左轉;同時左臂外旋,右臂內旋,使右掌心翻朝外下 ,左掌心翻朝里上,兩掌隨翻隨向左捋。(圖10) 動作二:身體繼續微左轉;重心繼續移向左腿,坐實左腿,成右虛步;兩臂稍沉肘隨轉體繼續左 捋,左掌至左胸前,右掌至右胸前;在開始左捋時,眼神先關及右臂左捋,將要捋至盡處時,眼神稍關及左手,即漸漸轉向 前(西)視。(圖11-12) 要點: 1.兩臂須隨腰左捋。左掘時兩掌不可向外豁開,但兩肱里側也不可貼著肋部;沉肘起著護脅的 作用,但兩腋要留有約可容一拳的空隙。整套動作都應該這樣,避免把身體困住。 2.左捋時身體仍須正直轉體,不可前俯后仰或搖晃;關鍵在于“上下相隨”、“不先不后”。如果,下肢后坐得快些就會前俯,慢些就會形成后仰。 3.在捋的動作過程中,由于翻掌、沉肘和向后坐實左腿等,看來兩掌似乎稍有低下的現象。其 實兩掌并不是有意識地向左“下”搌。這點在循著棚、搌、擠、按四式規定的定步推手中也是如此:其中“捋”式也同樣只 向左《或右)捋,并沒有向下之處。所以,凡是向左(右)“下”捋或向“下”捋者,都是不正確的,因這與推手是不相符合 的。 4.掘時左臂松松捋住,捋的過程中,兩手要保持著與推手中捋式時同樣的距離,也就是要用一 手搭在對方腕節,一手搭在對方近肘節的大臂處來引進,使搌化的距離相等,不可拉得太開,這叫做“上于兩膊相系”。 (三)擠式 動作:身體微右轉;同時體重漸漸移向右腿,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隨著轉體,右臂外旋 使右掌心翻朝里,左臂內旋使左掌心翻朝外,右臂呈弧形橫于胸前,右肘稍低于右腕,左掌在右小臂里側,以右小臂與左掌 向右(西)擠出;左掌隨擠隨著貼近右脈門內側;眼向前平視,眼神要關及右臂。(圖13-14) 要點: 1.前擠時上身不可前俯或后仰;肩部不可聳起,須放松下沉;臀部不可凸出;肘部不可抬起, 須稍低于腕。 2.擠出后左掌與右脈門之間要似挨非挨。 (四)按式 動作一:右臂微內旋使掌心翻朝下,左掌經右掌上側交掌而過,隨即兩掌分開,距離稍狹于肩, 兩掌心皆朝下,兩肘漸屈下沉,帶動兩掌略向下抹回;同時重心漸漸后移,坐實左腿;眼向前平視,眼神要關及兩掌抹回。(圖15-16) 動作二:兩掌向前按出,兩腕高與肩平;同時,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眼向前平視,眼神 要關及兩掌前按。(圖17) 勿使前輩之遺珍失于我手,勿使國術之精神止于我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