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內家玄武拳,屬內家象形拳種。 它集養生、氣功、散打為一體,風格獨具,內外兼修。 它將道家易經八卦學說,吐納導引之術融于此中,通過龍、虎、蛇、猿等動物形態,取意表達而出,充分體現出了內家拳的強筋骨,運氣功,以靜制動,后發先至,犯者立仆的武當內家宗旨: 習者修煉到一定程度,則會“內氣來潛轉”,真氣周天運行,內則有強筋骨,健體、養生之神效:外則可御敵防身,內勁如行云流水,濤濤不竭,出手如棉,沾身似鐵。 武當內家玄武拳演練 預備式 面向正南方,直體站立。雙手五指并攏成掌,掌心向內:自然下垂于身體兩側。雙足尖外展,足跟靠攏成并步,眼平視(圖1 ) 要領:全身放松,意念要靜,表情自然。頭要端正,百會上頂,下頻微收,舌抵上腭,項要豎直,含胸拔背,沉肩提肛,足心虛空,呼吸自然。 注:圖中左手、左腳行動路線以虛線表示,右則用實線。 1.混元一氣 (I)右足向正西開半步,身體重心落兩腿之間,兩腿距離略比肩寬:同時雙臂內旋屈腕上提至腹前,掌指相對,掌心斜向上,面向正南,雙目垂簾,以眼微見光為準(圖2 )。 要領:起式前,先用鼻自然呼吸三次此時要氣沉丹田,雙手上棒,意念用掌心托住雜意,止于丹田。之后思想要靜,逐漸進入恍恍惚惚的境界。 (2)兩足原地不動,雙膝微曲,同時雙臂外旋,兩掌外分至身側,徐徐弧形上托至額前上方,雙腕內屈,經體前下按至腹部,掌心向下,掌指斜相對。面向正南,眼垂簾下視(圖3 ) 要領: 雙掌上托下按動作要柔,下按與屈膝同時協調, 上托時自然吸氣,意念將氣由丹田下至會陰,沿督脈上提至百會:按掌時呼氣,以意領氣,由百會過印堂,下十二重樓經胞中至下丹田歸元。 2.南門坎腿 (1)右足外展,足失里扣,身向右轉,兩腿屈膝成右三體式步:同時右臂外旋,右掌由下向右上纏掌至右肩側時,手型隨之食指挺直,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向掌心彎曲,拇指屈,指頭前按,成蛇形掌屈時向前戳出。掌心向左,食指向前; 左掌亦同時向外向左上劃弧,經頭左側向體前壓掌屈肘收于腹前,掌心向下,掌指朝右。面向正西,眼平視右蛇形掌(圖4 )。 要領: 三體式要做到手與腳、肘與肩、肩與胯上下相合,同時注意臀部與后足跟對正,身體勿前傾。 轉體、編掌、壓掌要同時進行,動作緊湊、舒緩,用意不用力。身體變轉時吸氣,隨戳掌呼氣,意到力到,內力在體內綿綿不絕。 (2)左掌由右臂下略前伸,小臂外旋屈肘上挑至頭左側上方,掌心向上,掌指斜朝前:同時右掌從左臂上面屈肘收于胸前,隨即小臂外旋向前橫擊。 掌心朝下,掌指向左:同時重心移右腿,左腿屈膝提起向前蹬出,高與胯平。面向正西,眼平視右掌(圖5 )。 要領: 動作(1)、(2)要連貫,挑掌、橫擊掌、踢腳要上下相隨,協調一致。前蹬時腿要伸直,腳尖上翹,重心穩,力達足跟。
前踢和橫擊掌是外發,用抖勁,宜剛猛。呼氣一氣發丹田, 貫于四梢。 3.虎穴探子 左足向身后落步,右足再向左腿后插步,身向左擰,左足橫著,右足尖點地,左腿在前,右腿在后同時下蹲成歇步, 左掌屈肘向前下弧形壓掌,右掌由左臂上回收胸前,再屈肘前頂,與肩平齊。 左拿不停,繼而向下由身體左后側向上,經頭左上方劃弧一周,向后撩掌置于左胯旁,掌心斜向后,掌指向下, 右掌隨左運掌,以右肘為圓心向前下弧形披手,收于腹前。 繼而向下墜肘,右掌內旋,掌心向內,掌指向上,由左臂內向上向前穿掌:右臂隨穿掌臂外旋橫掌前推。 掌心向外,掌指斜向上,高與肩平。身向正南,面向東南,限斜視左掌(圖6) 要領: 左撤步、壓掌和右頂時:左纏掌、右穿掌與右撒步, 歇步、右推掌與左右撩掌要同時進行,連貫協調。 雙臂動作要勻緩,走圓圈化柔,不見拙力。 呼吸與招式開合蓄發,密切配合,聽其自然。 4. 烏龍擺尾 身體重心上提,左足尖里扣,右足尖外展,身右后轉,后腿屈膝成右三體式步, 同時右掌隨轉體經面前向前下按掌,收于腹前, 左掌亦同時,屈時橫臂向前向下按掌,收于腹前。 掌心向下,掌指朝右:右掌變拳,小臂里擰,由左臂上向前出拳,拳眼朝上,高與心平。面向正東,眼平視(圖7)。 要領: 雙掌螺旋纏繞的動作要輕柔,勁力如行云流水,綿綿不絕,與右崩拳要連貫一氣,自然呼吸,氣沉丹田。 崩拳的小臂與地面平行,氣發丹田,運功發力,意氣相聚,力達拳面,剛猛似箭。 5.黃龍探爪 (1 )左足尖外展,右足里扣,身向左后轉,右腿伸直,下蹲成左歇步:同時左臂外旋,左掌心翻轉向上,沿右臂下方向左上振手至左肩處,用肘轉體向左平頂時,左肘高與肩平,左掌心斜向內,掌指向右。 上身隨之向左傾,重心落于左腿:右掌亦同時向內向下,經腹前順左腿反臂擦出,掌心斜向后,掌指向下。身向正北,面隨換掌向左擰轉,眼隨視左掌(圖8 ) 要領:轉體、頂肘、撩掌要同時進行,動作連貫協調。 轉體要擰腰,松肩松胯,切忌聳肩拱背。 雙掌,引化、封纏,動作宜柔,自然吸氣,撩掌時呼氣,力吐掌心。 (2 )左足微回收,外擺,向左擰身,向左前弧形上步。 右足尖里扣向前跟步,兩腿交叉。 左足橫著在前,右足尖在后成龍形步, 同時右掌經腹前向左上劃弧纏掌,隨轉體五指張開內勾,掌心向下成龍形掌,由上向前屈時前抓,高與心平: 左掌亦同時屈肘向前下壓收于腹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右,面向正東,眼平視,兼顧八方(圖9)。 要領: 動作(1)、(2)要連貫一氣,轉體邁步與纏掌:前抓、壓掌與蹲身必須協調一致,上下相隨。于身體曲折之中,求得發勁工整。推掌時自然吸氣,探掌時呼氣,力達掌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