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專業,所以值錢! 戲言戲語: Amazon Go還在內部實驗呢,國內已經有人要把“無人便利店”搶先落地了。 國內首個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近日在上海落地(而且一口氣就是兩個),引發多方關注和好奇。 據戲哥所知,繽果盒子是廣東O2O水果電商繽果水果的轉型創業項目,原本是為解決自身流量入口和配送時效的創新版“電商自提柜”,主要安置在高端社區內,實名認證進入,自助消費。在中山運營半年后,他們的商品由生鮮逐漸擴展到食品飲料、日用雜貨,與小型便利店接近。 當下,便利店正是風口,資本關注度頗高,但礙于店面、人力、供應鏈的重投入,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而繽果盒子與其說是便利店,不如說是大型自助購物設備。與自動販賣機、迷你KTV一樣,它輕量化、可快速復制,據繽果盒子加盟信息中給出的數據,單個盒子的投資為傳統便利店的25%,運營成本為傳統便利店的15%。這樣為資本量身打造的“好項目”,從一開始就備受關注。據不肯具名的業內人透露,他們曾在早期接觸過繽果盒子團隊,表示投資興趣,但對方要價太高(貌似才四五家店,要價1個億),未能談妥。 此番走出廣東,落地上海,也是因為繽果盒子終于等到了對的買家——有報道稱,其得到了歐尚中國和高鑫零售(大潤發母公司)的投資。在上海落地的這兩個盒子,正是分別位于歐尚總部(楊浦)和大潤發總部(閘北)門口的停車場上。 位于大潤發上海閘北店前廣場上的繽果盒子 此為大號盒子6m(長)*2.6m(寬)*2.76m(高);另有中號盒子4.8m(長)*2.6m(寬)*2.76m(高) 店內陳列及自助收銀臺 01 歐尚大潤發不是最佳買主 關于繽果盒子,調戲電商“大零售討論群”發生過幾次激烈爭論。 不少便利店從業者誤把其當做競爭對手(市面很多報道都是按這個邏輯引導),從產品結構、供應鏈、用戶體驗等維度橫向比較,不看好的占絕大多數。 但就像上面說的,繽果盒子并不是傳統理解的便利店(零售)生意,而是大型自助購物設備的運營商。這一點,繽果盒子CEO陳子林在接受采訪時已明確提出,但都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從繽果盒子設計的三大贏利點:銷售差價、針對廠商的上架陳列費用、媒體廣告收入,可以看出,它模仿和對標的是國內最大的自助販賣設備運營商友寶。 不是對手,難道是合作伙伴? 確實有這種可能。迷你KTV的投資方中,就有傳統KTV的身影,前者的曲庫、點歌系統都由后者提供。迷你KTV其實是傳統KTV適應碎片化消費場景的新型渠道。 正如繽果盒子落地上海的兩家無人便利店,商品和陳列都是歐尚和大潤發在支持。繽果盒子只是提供自助購物的解決方案——一個帶監控門禁和自助結算系統的“盒子”,零售最核心的供應鏈能力,它其實并不具備。這也是為什么繽果盒子在招募城市合伙人時特意標注,有供應鏈資源的優先考慮。 一方面,是連鎖便利店有供應鏈資源,卻限于門店的稀缺性和重投資,無法快速擴張;另一方面,是繽果盒子有輕量可復制的模式,但沒有供應鏈,無法單獨走下去。如果兩方合作,在當下的風口上,是有望快速跑出來的。 從這個角度看,歐尚、大潤發這樣的大賣場還不是繽果盒子最理想的合作伙伴,但至少能在商品和供應鏈上支持其在全國落地擴張了。否則,以繽果盒子自己的供應鏈水平,只能永遠困在廣東中山。 繽果盒子對地區合伙人特別提出供應鏈要求,可見其并不具備全國供應鏈能力 02 從10分鐘購物縮短到5分鐘 相比店鋪型便利店,自助購物的競爭力是更進一步的便利性:從街邊購貼近到樓下購;從10分鐘來回縮短到5分鐘來回。 目前在上海落地的這兩個盒子,大賣場門口,顯然不是其典型消費場景。下一步,要做到比便利店更貼近消費者,勢必要進社區、商務區、校園。這將面臨決定該模式生死的第一道關卡:選址。 在調戲電商付費內容“調戲內參”中,有一篇深度分析自助販賣的文章《螞蟻雄兵:自助販賣將如何攪動百億大零售》。文中就提到,門店要選到合適的店面不易,自助設備布點同樣是競爭焦點。 對主要在商場、劇院等公共室內布點的小型自助販賣設備來說,“可以放的地方幾乎都放滿了”;繽果盒子雖然突破了室內場景,可以在室外布點,但室外選址的門檻和難度,其實比室內更高。 除非特批,市政公共空間是不可能允許繽果盒子這樣的“違章建筑”存在的。那么,就只剩下物業單位自管的室外空間,如社區、商務區、高校的室外空地。與這些地方的物業打交道并不容易,繽果盒子對一部分業主來說是“便民設施”,對另一部分業主可能是侵占公共用地,即使物業想賺這份租金,也不得不考慮業主的反應。越是高端物業,越不會輕易同意引進商業設施。 03 沒有完備的防損 任何一家賣場都會被偷黃 第二道關卡,就是防損。 小型自助販賣設備之所以擠破頭都要在室內布點,就是因為室外的偷盜和人為損壞風險太大了。繽果盒子敢于在戶外布點,不是“體積更大”就能成立的。它要求有更抗沖擊的外表(如外墻采用防彈玻璃,這樣生產運輸成本就要上升)和更可靠的防盜措施。 但是,有十年超市管理經驗的業內人看過繽果盒子后表示,他們的防盜系統(攝像頭遠程監控,實時聯網報警)根本擋不住2人作案的模式,會很快被專業偷盜團伙盯上。要知道,現在的偷盜團伙已經專業細分到,偷綠箭口香糖的就只偷綠箭,偷杜蕾斯的也只偷杜蕾斯。商品雖小,但2、3人的團伙,一天就可輕松盜走價值上萬的商品。 除此之外,無人便利店也鼓勵了普通消費者為求刺激的破壞和盜竊行為。即使針對高端人士,這也難以避免。穿名牌挎名包的貴婦,在布滿監控和防損人員的賣場偷東西并不鮮見。 “在國內,如果沒有完備的防損措施,任何一家賣場都會被偷黃!”調戲電商大零售群一位有實操經驗的群友感嘆到,防損絕對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工作。 話題日劇《晝顏》開篇情節,就是主婦沙和為求刺激在超市偷口紅。 無人便利店眼下是個吸引眼球的新鮮事物,很多人會沖著新鮮感去體驗。但任何一種零售形式,長久的吸引力都來自商品和運營,這恰恰是繽果盒子當前的短板(歐尚和大潤發也沒有在便利店業態上有成熟的經驗)。 當然,更核心的問題在于,如果說無人便利店是介于自助販賣機和店鋪型便利店之間的新業態: 自助販賣機可以做到離消費者最近(辦公室場景下僅有幾米),SKU在50以下,滿足最頻繁最迫切的需求; 無人便利店可以做到就在消費者樓下(5分鐘來回),SKU為300-800個,基本滿足日常所需; 店鋪型便利店可以做到在消費者附近(10分鐘來回),SKU為3000-5000個,滿足日常所需并提供豐富生活服務。 無人便利店對應的5分鐘便利需求是否廣泛存在? 相對自助販賣機和店鋪型便利店,它能否打磨出獨特的產品組合,適應5分鐘便利場景下的需求? 這才是其生存的根本。 關于無人便利店、自助零售等最新的業態,我們調戲電商會員群有多名從業者,而且,他們在群內已經找到多個合作伙伴,未來在這個領域,我們還將深度探討。 |
|
來自: 新用戶3117jgpt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