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海獸葡萄紋銅鏡直徑 11 厘米,厚 1.2 厘米,重 427.3克
![]() 此藏品將亮相哈布斯堡國際拍賣秋季拍賣敬請期待 海獸葡萄紋銅鏡又稱“瑞獸葡萄鏡”,圓形,背面為伏獸鈕,中間一圈凸弦紋將鏡背分為內外兩區,內區有姿態各異的六只高浮雕海獸攀緣逐戲于葡萄葉蔓之間,葡萄和葉蔓鋪地。外區有葡萄枝蔓和蜂蝶雀鳥環繞,百態千姿。鏡緣有一圈花瓣紋作裝飾,各區紋飾分區明顯。整個圖案構思精巧,寫實生動,渾然一體,富麗端莊。由于青銅質地中錫和銀的合金比例加大,該鏡鏡面凈白光亮。 ![]()
海獸葡萄紋鏡流行于唐代,以武則天時期最為盛行。它是中國古代銅鏡史上鼎盛時期的杰出代表,是絲綢之路文化交流成果的優秀載體。其主體紋飾的原型--獅子和葡萄,均來自絲綢之路上的西域各國。葡萄紋樣進入中國后與四神十二生肖、瑞獸等紋樣結合起來,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裝飾紋樣。這種繁縟富麗、花團錦簇的裝飾風格充分體現了盛唐時期的繁榮以及多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海獸葡萄紋鏡繼承了周秦兩漢所凝聚起來的華夏文化之根本,歷經魏晉六朝的發展,最終鑄就了盛唐之氣象。鏡背紋飾中的瑞獸壯闊挺拔,葡萄紋似行云流水,一改往日漢式銅鏡紋飾拘謹呆滯的神秘與抽象,形成了生動活潑的視覺流動韻律。 據史料記載,為西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后,相繼帶回來了獅子等珍貴動物,并廣設獸圈,供貴族享樂。同時路經大宛時,還帶回了葡萄和苜蓿兩種異國植物。進入隋唐時期后國家富庶,中外文化交流頻繁,各國使臣、商人沿著絲綢之路,不遠萬里來到長安,不僅帶來了他們的奇珍異寶,也將各國特有的文化帶進中原,東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碰撞,使一些新型的文化產品因運而生,爆發出了空前的繁榮和昌盛。銅鏡,在經歷了兩千五百年的積淀后,隨著隋唐社會的進步,也順理成章地進入繁榮發展的黃金期,海獸和葡萄最早進入中國的域外動植物,自然會被載入唐朝的文化盛宴中,因此,海獸葡萄鏡是唐朝文化形態最經典的縮影。 ![]()
海獸葡萄紋銅鏡是唐代銅鏡的杰出代表,承載著唐人的理想和美好愿望。獅子象征辟邪禳災、吉祥如意、永保平安,葡萄表示多子多福、富貴長壽,所以海獸葡萄紋銅鏡深受社會各階層的喜愛,不論在質量上還是在數量上,都居唐代銅鏡之首。
![]()
文中此海獸葡萄鏡直徑約11厘米,重427.3克,整體圓形,伏獸鈕,鏡緣是一圈花瓣紋,中間一圈珍珠狀弦紋高圈將鏡背紋飾分為內外兩區。外區是鸞鳥葡萄紋飾,造型不一,神態各異;內區則是高浮雕的五只海獸,它們繞鈕而臥,身體扭動,翹首張口,其身體、眼睛、關節和神態顯得栩栩如生,其憨態可掬的造型使我們不禁肅然起敬,對古人這別出心裁的藝術設計驚嘆不已。 而在近年的銅鏡拍賣市場上,唐代海獸葡萄紋鏡也屢創佳績,顯示了其非凡的魔力,其中一面海獸葡萄鏡在今年9月份的哈布斯堡海外拍場上以1334萬的佳績成交。而文中此面銅鏡的鑄造工藝極為精致,海獸、鸞鳥、葡萄、蝴蝶和纏枝的構圖繁復清晰,疏朗有致,整個鏡面上洋溢著生命的律動,體現了大唐生生不息的生命形態,海獸、鳥兒、花草和蝴蝶有秩序地組合,更是大唐盛世的民族融合精神和繁榮昌盛的寫照,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當為不可多得的佳品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