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看到標題就知道要說什么,在《西游記》里涇河龍王因為與袁守城打賭擅自改了下雨的點數,因此被斬殺。可我們后來也見了在取經過程中,妖怪要下雨卻那么隨心所欲。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源自公眾號:每日心選 娛樂 要回答這個問題,如果只是從《西游記》這本書的故事說那就沒意思,也體會不出作者的用意,真正要品出其中的奧秘,還是要放在當時的大環境中體會。 涇河龍王看起來是“真龍”,可是他主管的只是黃河的支流渭河的一條小支流,再到后來我們能從《西游記》里看到就算一口水井中都有一個龍王,所以可以想象在當時“龍比蛇也少不了多少”。 然后再回顧一下涇河龍王的作死過程。他先是體恤自己的水族被過分捕撈,所以找到那個給漁人算卦的袁守城。見了他之后,兩人打賭下雨,涇河龍王自以為是降雨使者所以一點都不虛。可他還沒嘚瑟多久就接到玉帝圣旨,發現降雨的時間點數與袁守城所說如出一轍。 這時候他才懵了,親信手下的建議偷偷改了時間點數,完了還跑去砸了袁守城的攤子,卻被他告知大難將至,腦袋不保。 涇河龍王求袁守城給他生路,袁守城說:去找唐太宗李世民或許還有救。而他就真的去了,李世民見了他也愿意幫忙,可最后,涇河龍王還是被李世民手下的魏征在夢里斬了。導致后來李世民夜游地府,引發派唐僧西天取經的事情。 所以,從整個事情來看,降雨出錯這事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涇河龍王為了劇情必須死,因為他活著就是為了在適當的時候死。這一方面是文學創作中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現實事件中很多人的真實寫照(就像各種事件中的“臨時工”)。 再結合《西游記》之后各種與降雨有關的橋段更是能“懂”不少道理。 鳳仙郡要完成三大任務,孫悟空跑斷腿解決了各種難題最后才發現是因為玉帝要吃貢品的時候被郡主掀了桌。后來,孫悟空與三大仙斗法時,又變得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這其實都不是劇情矛盾,總結成一句話就是《西游記》一直在暗暗表達的內涵:
帶著這個想法再去看《西游記》,這根本就是一部裹著神話題材的職場劇,也就能完美解答很多讓人納悶的問題。 為什么孫悟空初期可以大鬧天宮,后期遇到個妖怪就要去搬救兵? 為什么一到最后時刻,有后臺的妖怪都被接走了,沒后臺的妖怪都被打死了? 這全與涇河龍王被斬的道理一樣。 最后還有一個小知識點分享:別以為涇河龍王帶著龍王就覺得他是什么了不得的神仙,他的級別還不如土地,用句通俗的話講:涇河龍王這種級別的龍就是上神的一道菜,這可不是打比方,這種龍確實是可以吃的,就連妖怪大鵬一頓都吃好幾百條。 他們之所以在我們心里覺得“了不起”,說白了他們就像我們身邊“有正式工作”的人一樣,正所謂閻王好過,小鬼難纏。他們平時就像涇河龍王一樣,有點小權就能掀老百姓的攤子。可要真正遇到袁守城這樣的硬茬,往往有眼不識泰山,最后被磨刀了。 這么一解釋,你是不是覺得從小看到大的《西游記》自己沒有真的讀懂呢?四大名著的“著”就在這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