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龍文化,要說的太多了。 龍作為華夏文明的象征,炎黃子孫的圖騰。歷代皇帝稱真龍天子,穿龍袍,以示其九五之尊??梢婟堅谌A夏先民心中的地位。 然而,有一點很奇怪。在上古神話之后,龍的地位明顯下降。尤其是在神怪小說《西游記》中更是低到了一定程度。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咱們這一回,以《西游記》為基礎,說一說可憐的四海龍族。 悲催的四海龍王在西游記中,龍多以龍王或太子的形式出現,比如東海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欽、西海龍王敖丙、北海龍王敖順、碧波潭萬圣龍王、涇河龍王、烏雞國井龍王等等。 這些龍都被稱以王位,地位上卻低的可憐,可以說誰都惹不起。 先說東海龍王,位居四海之首,被孫悟空連番敲詐,拿走了定海神鐵不說,又被逼獻上盔甲才罷休。 東海龍王 當時,孫悟空也只修煉了三百余年,被一只猴子欺負到這種地步也是沒誰了。 后來怎么著?四小只打算告老師,讓玉帝替他們討回公道。 這里有人會說,孫悟空本就具有了大鬧天宮的能力,天上群仙都惹不過,龍王肯定惹不起。 那好,咱們放下龍王跟孫悟空的對比,從天上地下的具體事件來分析。 自從被孫悟空欺負了之后,東海龍王心里委屈,遂一狀告到了天庭。在玉皇面前的稱謂也很有問題,自稱為:東海小龍,臣敖廣…… 面對被孫悟空欺負的經歷,一點都覺得丟人,還添油加醋道:南海龍王戰戰兢兢、西海龍王凄凄慘慘、北海龍王縮首歸降。哪里還有個龍的樣子? 北海龍王和南海龍王出現的不多,西海龍王卻也有悲慘的遭遇。 西海龍王 小白龍原名敖烈,本是西海龍王的太子,因失手燒毀夜明珠,被西海龍王告到了天庭,小白龍被吊在天上受刑三百,如果不是觀音菩薩求情,早就在剮龍臺被斬了。 話說,怎么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西海龍王怎么就這么狠心,非得置小白龍于死地呢? 夜明珠是什么東西? 那是玉皇大帝賜給南海龍王的寶貝,御賜之物被毀,犯了天條大忌。如果不主動承認錯誤,怕是南海龍族都要受罰。 這樣的例子并不罕見,比如沙僧就是失手打碎了琉璃盞,被貶下凡間常受萬箭穿心之苦。王母的女兒龍吉公主,因為在蟠桃盛會上倒酒的時候少沒注意禮節,也同樣被貶下凡間。 可見天條律令的嚴苛和殘酷。 這么說來,西海龍王為了保全西海龍族,只能含淚把兒子送上剮龍臺,實在是迫不得已。雖說也是掌控一方海域,地位卻如此的低下。 實際上,命苦的還不止這哥倆,還有兩位龍王在西游記中更加命苦。 慘死的涇河龍王涇河龍王 說起來,這位龍王還是西海龍王的妹夫,命運也不是一般的慘。 且先不說他命苦與不苦,卻是最有脾氣的一位。卻也因為這點小脾氣,把命都丟了。 事情的起因: 長安道士袁守城替漁夫算卦,每天只要送他一尾金鯉,就告知哪里魚群最多,每天必會滿載而歸。 其實,袁守城也是有原則的。并沒有將這打魚的方法告知很多人,而且這金色鯉魚也不是隨便能打到的。 盡管如此,涇河龍王還是受了讒言,怕涇河水族被漁夫打的精光。所以就去長安城找袁守城的麻煩。 筆者認為,他這一去純粹就是賭氣。一個算命先生敢跟龍族作對,不給你點顏色看看,龍族的臉面往哪擱? 涇河龍王跟袁守城打賭,天上何時下雨,雨量多少。如果龍王贏了,就砸了袁守城的招牌。反正,則份上五十兩黃金。 要是個普通算卦的,肯定不敢這么應承??稍爻鞘钦l?那可是袁天罡的叔父,道法通玄,甚至能算到玉帝的圣旨,你說厲不厲害? 其實,袁守城一早就看穿了涇河龍王的身份,但還是跟他賭了。為什么? 是想教訓一下涇河龍王。 二,袁守城性情高傲,自認為有補救之法。 只可惜,他能算盡天機,卻還是漏算了一點。 一場雨降下。 涇河龍王興沖沖地來找麻煩,被袁守城告知,他私改降雨時辰和雨量,已經犯下了必死的天條,正當大禍臨頭。 涇河龍王頓時就慫了,哭求對策。袁守城指點他去找唐太宗求助,其臣下魏征身為天庭掌管行刑的人曹官,普天之下,只有他救下涇河龍王一命。 當時,涇河龍王在唐太宗夢里顯化,說過這樣一句話:陛下乃是真龍,而臣是業龍。 這句話看似不起眼,卻點明了龍在西游記中地位低下的根本原因。暫且按下表,咱們接著往下說。 唐太宗是為仁君,不能見死不救。所以,行刑當日叫魏征來對弈,可惜留著了其軀殼,卻沒能留下神魂。 魏征一夢斬龍王,既是天定,唐太宗和袁守城都擋不住這場命數。 話說到這里,涇河龍王就因為鬧了個小脾氣,就被天庭殘酷斬殺了。合該他有這一劫,誰讓你明知故犯呢? 這也從側面證明了龍族的地位低下。身為司雨之神,卻連半點主張都做不得??杀蓢@。 窩囊的萬圣龍王萬圣龍王名號倒是很嚇人,實際是個很窩囊的龍王。平時連個仙家都見不著,只能請牛魔王這樣的妖怪做客。而且,還招了個妖怪做上門女婿,正是那只盜佛寶的九頭蟲。 萬圣龍王 九頭蟲的名字里有蟲,實際上是一種鳥類。叫做九鳳,又稱姑獲鳥。上古時期的一種兇禽,比尋常的龍可厲害多了。 孫悟空、豬八戒和二郎山聯手,只斬掉其一只腦袋,隨后遁去北海不知所蹤。 如果沒有這種兇物做女婿,萬圣龍王就是徹頭徹尾的廢物。被孫悟空一棒子打爛了腦袋,尸體也被豬八戒搞了幾個大窟窿。 說起來,萬圣龍王空有龍王之名,連普通的妖怪都抵不上。 西游龍族的本質題歸正轉。 為什么龍的地位在西游記中這么低下呢? 涇河龍王在唐太宗夢里的那句話,可能說明了真相。真龍和業龍之間有一道鴻溝,猶如仙凡之別。 什么是真龍? 自古至今,真龍估計只有一條。那就是傳說中的應龍,萬龍之祖。 如來佛祖在收服金翅大鵬那一回,說過:自那混沌分時,天開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萬物盡皆生。萬物有走獸飛禽,走獸以麒麟為之長,飛禽以鳳凰為之長。 這句話點明了鳳凰和麒麟在生物界始祖的地位,但為什么沒有提到真龍? 實際上,在佛教中也有龍眾一詞,但此龍非彼龍,而是眼鏡蛇和蛇族,在古印度是沒有龍的形象的。 如來雖然沒有提到過龍,但上古神話中卻有應龍的傳說。 如來佛祖 傳說中,應龍又為祖龍。盤古誕生時,那只混沌大卵就是應龍所生,后來,盤古開天辟地身死道消。 應龍生下鳳凰和麒麟,重造天地后,消失在茫茫的道跡之中。其一縷精魂化作五爪金龍,潛伏人世,尋找人間天子。與之合一之后,統領華夏萬代。 所以說,真龍存于人間而不在上界,但絲毫不影響其崇高的地位。 而業龍又是怎么產生的呢? 業龍是一種神格,由上天欽定、人主敕封、百姓香火三種因素而產生的。如果將天庭比作封建王朝,龍神只是一種基層小神,只為人間布雨,對于天庭來說可有可無。地位自然不高。 吳承恩生活在明朝嘉靖年間,水患不斷,朝廷作為有限,其主觀思維注定對龍沒什么好印象。這可能也是導致龍族在西游記中地位低下的原因。 龍與文明的發展最后再說一點,龍的地位更迭,跟古人的神話觀和地理觀密不可分。 上古時期,人類心智未開,沒有明確神話體系。所以,生產力低下,對于天地自然的崇拜高于一切,而雨水更是一種玄之又玄的自然恩賜,跟人類的農耕生活息息相關,能行云布雨的龍,地位自然崇高。 但隨著人類步入文明社會,農耕體系愈發完善。雨水只是灌溉系統其中一種,江河的地位隨之提升,加上人類對于廣闊海洋的認識不足,所以龍的地位才日漸下降。 封建社會的君主將真龍比作自身,經過代代杜撰,百姓對于龍的印象變得主觀起來。如果君主英明,龍的地位就會提升;反之,就會是一種肆虐人間的邪物,成為人們反抗和斗爭的對象。 結語: 龍文化包羅萬象,自古至今眾說紛紜。本文只是一家之言,穿鑿附會也罷,自圓其說也罷,只為博得諸君一樂。 如果有不同意見,請寫在評論區,咱們共同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