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賓虹字畫巖巔窺云圖 書畫家的藝術風格。 一個書畫家長年累月所形成的筆法習慣,無論其作品題材如何變化,總能看到他的筆法軌跡和風格特征。所以要熟悉主要書畫名家的藝術氣質、師承淵源、作品境界以及創作筆法、用墨用色等獨特之處,這樣盡管一些偽冒品極其相似,仔細端詳也能看出破綻。因此,了解和掌握書畫大師的藝術風格和特征有利于辨別真偽。 筆法:是畫家在形成典型的個性風格后,為其個人特有的用筆方法和筆法語言。例如用筆的力度、方向、速度、運鋒的節奏,線條的形態(線型)、筆法所體現出來的意趣等。一個畫家經過長期的操練,會形成定型的筆法,即“筆性”一旦凝定,較難改變。盡管有的畫家的技法形式多樣,兼能工筆、寫意、白描、水墨、設色,而且有早、中、晚期的變化,但他習慣性的筆法特點,總會體現出來。例如趙孟頫畫的筆法總體特點是工中帶拙,勁中寓秀,功力深厚又有筆墨韻味。吳昌碩的繪畫雖有中晚年的變化,但他運用篆書、草書的線條畫花卉、樹石,筆法鋒正勢圓,沉厚雄健,是貫穿前后的。 誠然,一個畫家早、中、晚年的畫技和畫風會有變化,應了解變化的軌跡,才能較完整地掌握他的個人筆性。如唐寅的山水畫,早年學荊關和王蒙,筆法細勁峭硬,多用鐵線皴和亂柴皴;中年從師周臣,用筆剛健爽利,多用小斧劈皴和長披麻皴;晚年融合各家,剛健和柔潤并濟,筆致靈活清秀,格調清雅。 他人題識是指作者的同時人或后人在作品本幅或作品前后所題的詩文題跋、標題、引酋、觀款等。其內容包括對作品的評論、說明作者或作品內容、鑒定真偽和年代、闡述創作過程和收藏關系、記載觀賞的時間等等。此類題識對辨別書畫真偽也有一定作用,因此舊時古玩業習稱之為 “幫手”。 要判斷一幅畫的真偽,要有依據,不能妄信。依據有主要和次要的,風格是主要的。風格里面又分時代和個人,其次是印章、著錄種種,抓住主體。但有些主要依據不具備的時候,輔助依據還能轉化。 印章須用印泥,印泥有厚薄,有干濕,這些都能使同一印章的形體發生變化,而在紙上或絹上,也要發生變化,而使用印章時按力的輕重,也會發生變化,又經過裝裱,某種紙張有伸縮,也會發生變化。所能遇到的變化是如許之多,問題不僅在于煩瑣而已。還有一個方法是從印泥新舊,紙絹的包漿(紙絹上的光澤)來作為辨認印章的依據。論舊、論包漿,當然顯示了紙或絹的悠久歷史,但是,孤立地通過這種方法來證明這種舊是五十年或一百年,那是三百年,這是可能的事嗎? 書畫鑒定的相對真理性,決定了它永遠不可能沒有局限性。而局限性之一便是把偽作鑒定為真跡,就像前面說的。還有的局限性是還有可能把真跡鑒定為是假的。比如說某一位書畫家早年的作品,后期已經非常罕見,而他的筆墨風格還有印鑒、款識再加上水平較差,與成熟期的作品已然大相徑庭,雖然它是真跡,但鑒定家們卻可能把它定為偽作。又如某一位書畫家晚年的作品,其筆墨的風格乃至印鑒、款識雖與成熟期的作品相一致,但水平實在粗疏。雖然它是真跡但鑒定家們也可能把它定為偽作。 現在對于小名家作品的真偽,又將怎樣來對待呢?所謂小名家,之所以是小名家而沒有能成為大名家,撇開書畫之外“人”的因素不論,無疑是因為:其一個性風格不鮮明,其二筆墨功力不深厚。而造者之所以不能靠自己的創作,只能靠造假他人的作品謀生,無疑也是因為:一是個性風格不鮮明,二是筆墨功力不深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