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中秋是一個團圓的日子,親朋好友們相聚一起賞月、吃月餅、吃團圓飯、聊聊家常。 賞月活動是中秋佳節的核心。中華民族向來對“圓滿”寄予了無限美好的情愫和向往,人們之所以選擇八月十五過“團圓節”,無不跟此時的月圓有關。可俗話常說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究竟是什么原因?這就要給大家補充一些月相的知識啦。 月相及其成因 月相是指天文學中對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明部分的稱呼。根據光學知識,月球不是光源,自身不發光,我們看見的月球可見的發亮部分是反射太陽光形成的,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陽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陽光。 月球會繞地球公轉,地球會繞太陽公轉,地球、月球、太陽之間的相對位置不斷變化,我們看到的月球發光部分的形狀也是不斷變化的,從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陽直接照射的部分,這就是月相的來源。月相不是由于地球遮住太陽所造成的(這是月食),而是由于我們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陽照到發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陰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陰暗面。 月相變化的基本原因 1.月球本身不發光也不透明; 2.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斷變化。 月相變化規律 月相變化的順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 ——凸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 1.新月 約在農歷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陽和地球之間。地球上的人們正好看到月球背離太陽的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見月亮,稱為新月或朔。此月相與太陽同升同落,只有在日食時才可覺察它的存在。 2.峨眉月 新月過后,月球向東繞地球公轉,從而使月球離開地球和太陽中間而向東邊偏了一些。月球被太陽照亮的半個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呈鐮刀形的一部分,稱為娥眉月。娥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與太陽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當太陽落山后的一段時間和能在西方天空看到娥眉月。 3.上弦月 約在農歷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繞地球繼續向東運行,月地連線與日地連線成90度。地球上的觀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邊亮,呈半圓形叫上弦月。假設觀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緯度,則上弦月約正午月出,黃昏時,它出現在正南天空,子夜從西方落入地平線之下。(PS:上弦月圓面朝向西邊) 4.凸月 約在農歷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觀察者看到月球西邊被太陽照亮部分大于一半,即為凸月。凸月正午后月出,黃昏時在東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繼續西行,黎明前從西方地平線落上,大半晚可見。 5.滿月 到了農歷十五、十六,月球轉到地球的另一面,黃經差為180°。這時地球在太陽和月亮的中間,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對著地球,此時我們看到的是滿月,或稱之為“望”。由于月球正好在太陽的對面故太陽在西邊落下,月球則從東邊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陽又從東邊上升了,一輪明月整夜可見。 6.下弦月 滿月以后,月球升起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遲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農歷二十三,黃經差270°。滿月虧去了一半,這時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現于東半天空中,這就是“下弦”。) 下面一首月相歌估計朋友們都聽過,可以幫助朋友更加形象的了解月相。 月相歌 初一新月不可見,只緣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輪圓月面朝西。 滿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東下半夜。 月相記憶口訣,方便大家記憶: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意思是:上弦月出現在農歷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凹的一面朝東);下弦月出現在農歷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東(凹的一面朝西),位于東半天空。 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月球繞地球公轉速度有時快、有時慢,從“朔”到“望”再到“朔”,所經歷的平均周期是29.53天。所以,盡管月球從“朔”到“望”所需的時間平均約為14天18小時22分,但實際上會時而略長、時而略短于這個平均時間。 根據農歷歷法規定,“朔”所在這一天為每月初一。但同是初一,“朔”可能發生在凌晨,或者上午、下午,也可能發生在晚上,而且每個朔望月本身也有長有短。這樣,月亮最圓時刻的“望”最早可發生在農歷十四的晚上,最遲可出現在農歷十七的早上。但由于“朔”一定在農歷的每月初一,“朔”之后平均起來要再經過14天18小時22分才是“望”,所以月亮最圓時刻的“望”以出現在農歷十五、十六這兩天居多,其中又以農歷十六為最多。 今年的中秋月依然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最圓時刻出現在14日12時33分。 月相的意義 2.照明 因為夜晚天空中照明主要是靠月亮,所以,月相也是人們夜間活動時必須考慮的,尤其是在邊遠荒蕪的地區。 和某些宗教活動有關系,特別是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中有齋月一說。 中國自古就有花好月圓的講究,月有陰晴圓缺,而滿月往往代表著圓滿、順利和吉祥的意味。 5.陰歷與月相 陰歷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運行超過一周)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分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歷法。在農業氣象學中,陰歷俗稱農歷、殷歷、古歷、舊歷,是指中國傳統上使用的夏歷。而在天文學中認為夏歷實際上是一種陰陽歷,這是由于陰陽歷比傳統的陰歷要額外地增設閏月和節氣、節令類信息。 順便說一下,因地球緯度不同,在南北半球看月相的左右是顛倒的,這個其實也不難理解,如果你在北半球上,倒立拿大頂,看到月亮的情況就是在南半球的樣子,月亮的臉它真會“偷偷的在改變”。 地理試題中的月相 1.左圖是1968年某日阿波羅八號飛船上的宇航員在近月球表面軌道拍攝的“凸地”照片,右圖中的拍攝位置與照片情景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下圖為杭州市某同學在黎明時分觀察到的部分天體在天空中的位置圖,完成下列各題。
2.圖示天體中表示土星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杭州和嘉興兩位同學,在同一時刻觀察同一區域天空中的天體位置幾乎相同,主要原因是兩地 A.緯度相同 B.天氣狀況相同 C.觀測角度一致 D.水平距離較短 月球表面既無大氣,又無液態水。我國“嫦娥四號”是人類首次成功著陸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圖1為地月系示意圖,圖2為某時刻月球遠離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陽系中的明亮天體。完成下列各題。 4.圖2時刻,月球可能位于軌道上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嫦娥四號在月面上可觀察到 A.地球遮住銀河系的光芒 B.流星拖著亮線飛過頭頂 C.太陽在月面上西升東落 D.水星金星太陽同在星空 在西方低空偶見金星與木星的雙星拱月天象,如圖(拍攝地點廈門)。完成下列各題。
6.該圖的拍攝時間是 A.清晨 B.正午 C.午夜 D.傍晚 7.此時月亮、金星和木星的仰角約為17°、19°和20°。月球在星空中每天自西向東運行約12°,若第二天晴日在同一地點和鐘點進行觀察,則 A.月亮與金星、木星的夾角變小 B.月亮與金星、木星的相對位置不變 C.月亮落下的時間較前一日提前 D.月亮的仰角大于金星和木星 8.下圖為某日傍晚明亮的金星與一彎娥眉月相會圖 下列選項中符合上述圖片的是 A. B. C. D.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之后,月球車“玉兔二號”開始在月面上巡視探測,下圖為“月兔二號”留下的第一道痕跡影像圖。完成下面小題。
9.圖片中照射在月球上的太陽輻射最強能量主要集中在 A.紫外區B.可見光區C.紅外區D.X射線區 10.“月兔二號”留下的痕跡說明月面上存在著較厚的“月壤”(巖石風化物),影響“月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生物B.風力C.流水D.溫度 2018年5月21日,我國中繼星“鵲橋號”發射升空,為“嫦娥四號”登錄月球背面進行探測提供地月間的通信聯系。完成下列各題。 11.登錄月球背面的探測器需要中繼星轉發信號才能將數據傳輸到地球,其原因主要是 A.距離地球過于遙遠 B.受太陽活動的干擾 C.月球引力過于強大 D.受月球本體的阻擋 12.“鵲橋號”中繼星獲取探測器信息并傳回地球,所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RS B.AR C.GIS D.GPS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之后,月球車“玉兔二號”開始在月面上巡視探測。下左圖為月球繞地球公轉示意圖,下右圖為“月兔二號”留下的第一道痕跡影像圖。完成下列各題。 13.圖中,嫦娥四號探測器經歷高溫考驗的時段是 A.T1~T2時段 B.T2~T3時段 C.T3~T4時段 D.T4~T1時段 14.“月兔二號”留下的痕跡說明月面上存在著較厚的“月壤”(巖石風化物),影響“月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生物 B.風力 C.流水 D.溫度 15.“月掩金星”是月球恰好運行到金星和地球的中間時,金星被月球“掩蓋”的自然現象。某地學生在日出前觀賞到“月掩金星”,此時天體相對位置關系正確的是 A. B. C. D. 2018年2月8日,南天區出現流星雨。右圖為當天從北極上空看到的太陽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圖。完成16、17題。 16.流星發亮的原因是流星體 A.吸收地面長波輻射 B.捕獲太陽帶電粒子 C.摩擦地球稠密大氣 D.反射太陽短波輻射 17.當天晚上,地球上能夠觀察到火星、木星、土星位置關系正確的是 月球與八大行星一樣作自西向東公轉,在地球上的觀測者可以觀測到月球、地內行星經過太陽表面的天象,且前者比后者經過日面的時間短。下圖為甲地觀測到的正午、子夜太陽高度年內變化示意圖。完成18、19題。
18.若h為11°,則該地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為 A.18° B.23.5° C.29° D.34.5° 19.若觀測者在甲地某日先后觀測到月球、水星經過太陽表面的天象,則第二天正午三大天體在星空中的位置可能是 2020年4月下旬時??梢娊鹦前樵卢F象(注:金星繞日公轉周期為87.9天)。圖1為4月26日19時某地理教師拍攝的金星伴月景觀圖。據此材料,回到20-22題。 20. 該教師拍攝時面朝的方位為( ) A. 西北 B.西南 C.東南 D.東北 21. 與圖示時刻天體間的位置關系相符的時( ) 22.不考慮天氣因素,未來幾天在同一地點同一時刻可觀測到的現象是( ) A. 月亮的位置升高,金星可見的時間變長 B. 月亮的位置降低,金星可見的時間變長 C. 月亮的位置升高,金星可見的時間變短 D. 月亮的位置降低,金星可見的時間縮短 參考答案 1.B 【解析】 【詳解】宇航員位于近月軌道上,此時看到的地球右上部分是明亮的,所以說明太陽在明亮部分那一側,排除AD兩個點,當在C位置時,此時看到的地球應當恰好右側那一部分是白天,看到地球的一半是是明亮的,顯然和“凸地”照片圖不相符,所以正確答案選B。 【點睛】 技巧點撥:全球永遠晝夜等分,但是晨昏線的位置是移動的,根據此可推斷地月太陽三者的位置。 2.B 3.D 【解析】 2.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只有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可以肉眼可見。其中土星距地球最遠,故選B。 3.在地球上,不同的觀測者,由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不一樣,不同緯度和經度的人即使同時看到的星空也不會相同。天體位置可以用以地球為中心的極坐標系來描述,就是一個角度加上這個天體與地球間的距離。地點不同的兩人在同一時刻觀察同一區域天空中的天體位置幾乎相同,主要原因是兩地水平距離較短。故選D。 4.B 5.D 【解析】4.讀圖可知,圖2中金星、木星及火星均出現在夜空,說明此時為月球的夜晚,且金星位于西方的月平線上,說明此時為傍晚時分。圖中①處月球遠離地球一側為白天,在太陽光照射下,火星及金星等行星不會有如此明亮,A錯。此時金星位于西側地平線上,說明此時為日落時刻,②位置遠離地球的一側此時隨著月球公轉將進入黑夜,為日落時刻,B對。③位置為夜晚,金星不會出現在夜空,C錯。④為日出時刻,此時金星應位于東方天空,D錯。故選B。 5.恒星光線為平行光,地球不會遮住銀河系的光芒,A錯。流星是彗星與大氣摩擦產生的發光現象,月球沒有大氣,不會有流星現象,B錯。由于月球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所以太陽也是東升西落的,C錯。嫦娥四號位于月背,有可能看到水星與金星和太陽會同時在出現在星空中,D對。故選D。 6.D 7.D 【解析】6.從圖中信息可知的月相為上玄月或下玄月,應該為清晨或傍晚。上玄月為上半夜西方的天空西邊亮。故該天象為傍晚拍攝。 7.月球圍繞地球一月公轉一周,其在天球(天空)的角度每天大致相差12°。在上半月的第二天,其位置偏高約12°,遠大于金星和木星的視運動角度。 【點睛】 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基本知識的能力。 8.C 【解析】 【詳解】某日傍晚明亮的金星與一彎峨眉月相會,觀測者位于夜半球。傍晚金星與峨眉月位于西部天空。地球自轉、月球公轉、金星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圖中呈逆時針方向。選項C與圖片相符,C對。圖A金星、月球位于東部天空,為下半月峨眉月,A錯。圖B、圖D金星與地球位于太陽兩側,白天肉眼不易看到金星,B、D錯。 9.B 10.D 【解析】 9.太陽輻射按照波長分為紫外區、可見光區、紅外光區,其中能量集中在可見光區,故選B。 10.由于月球表面不存在大氣、生物及水源,因此月球巖石被風化的外力作用主要來自溫度。由于長期極大的晝夜溫差,使巖石被風化成顆粒較小的物質覆蓋在月球表面。故選D。 11.D 12.A 【解析】 11.登錄月球背面的探測器,需要中繼星轉發信號才能將數據傳輸到地球,其原因主要是月球背面背向地球,受月球本體的阻擋,影響信號傳輸,D對。距離地球與月球朝向地球一面差異不明顯,A錯。與太陽活動的干擾無關,B錯。月球體積、質量小,引力小,C錯。 12.“鵲橋號”中繼星獲取探測器信息并傳回地球,所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RS,遙感技術主要功能是獲取信息,A對。GIS主要功能是分析、處理信息,C錯。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導航,D錯。AR不是地理信息技術,B錯。 13.A 14.D 【解析】13.月球上沒有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月球處于圖中近日點時(圖中T1~T2時段),太陽輻射強,溫度高。圖中,嫦娥四號探測器經歷高溫考驗的時段是T1~T2時段,A正確,其余時段距離太陽較遠,溫度較低。 14.由于月球表面不存在大氣、生物及水源,因此月球巖石被風化的外力作用主要來自溫度。由于長期極大的晝夜溫差,使巖石被風化成顆粒較小的物質覆蓋在月球表面。所以選D。 15.B 【解析】 【詳解】地球和金星繞太陽自西向東公轉,C、D圖的公轉方向錯誤;“月掩金星”是月球恰好運行到金星和地球的中間,金星、月球和地球三者位于一條直線,故B圖符合。選B。 【參考答案】 16.C、17.A 【試題解析】第16題流星發亮主要原因是流星體進入大氣層與大氣摩擦發光發熱。故選C。第17題,由于八大行星的共面性,因此,我們所觀測的行星在天球上的投影呈一條直線(見附件中例1),故排除B、D選項。至于A和C選項,我們通過下文詳細解釋。 【參考答案】18.C、19.D 參考答案:20.A 21.C 22.C 【解析】第20題:由于天體(金星、月亮等)本身不發光,被人們所看到是因為其反射太陽光。4月份日落西北(地平方向),西北天區的天體被照亮,故在黃昏時應該面朝西北拍攝。 第21題:根據19h可知觀測點在昏線附近,其次根據峨眉月形態可知大概在農歷初四左右,最后根據金星和月亮的空間位置關系即觀測仰角等信息,可知答案為C。 第22題:未來幾天,相同地點相同時刻,由于月亮繞著地球自西向東逆時針旋轉,傍晚時月亮逐漸接近上中天,位置將逐漸升高;金星繞日逆時針旋轉,導致其與觀測點的地平觀測角度逐漸降低,故觀測時間縮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