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之朱里亞·克勞狄王朝3 (4)羅馬帝國的皇帝尼祿 尼祿·克勞狄烏斯·凱薩·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N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37年12月15日-68年6月9日),又名尼祿·克勞狄烏斯·凱薩·德魯蘇斯·日耳曼尼庫斯(Nero Claudius Caesar Drusus Germanicus),古羅馬帝國的皇帝,54年—68年在位。他是羅馬帝國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后世對他的史料與創(chuàng)作相當多,但普遍對他的形象描述不佳,例如他在20歲時與母親亂倫。尼祿通常被列為古羅馬的暴君之一。 尼祿的父系出自于“多米提烏斯”的支系“阿赫諾巴爾比(字面意思為‘青銅色的胡須’)”,他的父親“多米提烏斯·阿赫諾巴爾比(Domitius Ahenobarbi)”在提比略皇帝死后不久即水腫身亡。尼祿的母親則是出自于屋大維的直系血親“阿格里庇娜(阿格里披娜)”,一個陰險多謀、貪權好勢的女人。她曾經(jīng)遭到提比略和卡利古拉兩位皇帝的流放,在克勞狄皇帝任內(nèi)召回。尼祿出生于羅馬南方的海邊城市安提烏姆,阿格里庇娜為新生兒命名為“魯基烏斯”(即全名字為“魯基烏斯·多米提烏斯·阿赫諾巴爾布斯”)。這位魯基烏斯3歲喪父,母親也遭到流放,因此他的幼年都是由姑母“列比達”家族帶大。后來,她嫁給了一個家財萬貫的富豪,有了向上爬的資本,讓兒子受到了上等教育。當克勞狄皇帝第三位妻子死去時,她以親威關系為借口,用自己的姿色誘惑老國王,雖然國王是她的叔父。公元49年,阿格里庇娜與克勞狄皇帝結婚。她將獨子過繼成為克勞狄家族的成員,并改用該氏族的名字“尼祿”。 皇帝克勞狄與前妻美撒里娜生有一女一子:長女克勞狄亞·屋大薇婭、幼子不列塔尼庫斯。但尼祿過繼成克勞狄家族時為12歲,較8歲的不列塔尼庫斯年長,于是尼祿便成為皇位的繼承人“凱撒”。阿格里庇娜極力栽培自己的親生兒子為皇帝,延聘哲學名士塞內(nèi)加為他的教師,并讓尼祿與屋大薇婭結婚。尼祿在此時進入政界擔任公職,數(shù)次在元老院以拉丁語和希臘語作過演講,并以自己的名義舉辦了大型賽會與斗獸表演。 54年10月13日,皇帝克勞狄因食物中毒死亡(人們懷疑可能是阿格里庇娜下毒),17歲的尼祿順利繼承皇位。 尼祿執(zhí)政之初,國家方針由阿格里庇娜、塞內(nèi)加、先皇舊臣帕拉斯、與近衛(wèi)軍長官塞克斯圖斯·布魯斯共同決定,他們與元老院階級合作,維持前朝的穩(wěn)定發(fā)展政策,在首都舉辦希臘式的賽會,并取消包稅人的苛捐與奴隸拍賣稅。此時的羅馬景象十分繁榮,邊境情勢大致平綏。但宮廷內(nèi)陰謀不斷。 尼祿的母親阿格里庇娜擁有相當強烈的權力欲望,而尼祿從小就被培養(yǎng)出殘忍專橫,利欲薰心的性格,他對權力有極大的欲望。尼祿逐漸成年之后,對母親的干政日感不滿。在塞內(nèi)加的建議之下,尼祿在一場亞美尼亞使臣謁見的場合中,以皇帝的身份阻止母親進入會場。阿格里庇娜對此反應激烈,曾以扶助即將成年的幼弟不列塔尼庫斯來威脅尼祿。55年,不列塔尼庫斯在用餐之后中毒死亡,后人猜測是尼祿所下的毒。 尼祿從小在母親的管制下長大,連妻子也是母親為他挑選的。尼祿一點也不喜歡她,反而喜愛一個美麗的女奴。阿格里庇娜讓人把尼祿叫來,很嚴肅地責怪他:“你為什么喜歡一個女奴隸?反而不喜歡自己的妻子?這樣做違背了我的希望,我不許你胡來。”這時,尼祿覺得自己是皇帝了,他不在乎母親的威脅:“我是皇帝,我可以決定一切。我喜歡誰是我自己的事,不用你管。” 阿格里庇娜悖然大怒:“放肆。別忘了是誰讓你做皇帝的。我可以讓你做皇帝,也可以不讓你做皇帝。” 尼祿嚇壞了,因為他知道自己母親的脾氣。于是他先下手為強,動了殺母的念頭,59年,尼祿突然大獻殷勤,邀請母親到坎帕尼亞海邊的拜亞別墅度假。這是一個風平浪靜的夜晚。皎潔的明月照著一艘即將起航的豪華三層游船。尼祿一掃往日帝王的威風,象一個孝順的兒子輕輕地扶著衣著華麗的母親阿格里披娜走上游船。他擺下豐盛的酒席,和母親一起暢飲,他殷勤地為母親倒酒,并說著親昵的話語,感謝母親對他的養(yǎng)育之恩。深夜,他緊緊地擁抱了母親,親吻母親的眼睛,,離開船時還頻頻回頭。阿格里披娜目送兒子離去,心里涌上一股幸福的感覺。平時總是頂撞她,違背她心愿的兒子終于回心轉意了。 突然,船頂上天塌般砸下一個巨大的鉛塊,船身傾向一邊,阿格里庇娜被拋入水中。但阿格里庇娜擅于游泳,被路過的漁船救起,回到自己的別墅中,慶幸自己死里偷生。 “咚”、“咚”,隨著砸門聲而來的是一位手持利劍的劊子手:“我奉國王的命令來殺死你”。 “我兒子是不會下令殺自己的母親的”。阿格里披娜驚慌逃命,但劊子手一刀接一刀地刺向她的身子,直至她咽氣身亡。 尼祿原來想用沉船事件掩蓋他殺母親的陰謀,沒想到她母親居然沒溺死,于是他干脆派出劊子手去殺死了自己的母親。至此,尼祿完全鞏固了他的皇權。 為了掃清想控制他的人,尼祿又勒令他的教師自殺,甚至打死了已經(jīng)懷孕的妻子。這以后,尼祿就失去了任何節(jié)制,整天為所欲為,對政事不理不問,終日尋歡作樂,大肆揮霍,毫無顧忌地沉湎于看戲和游玩中。賽馬、角斗、演習、歌舞、宮廷上下均講究穿戴裝飾,宮中侍女都以貴重金飾打扮,奢華無度,很快弄得國庫空虛。 后來,尼祿指控帕拉斯參與一項陰謀,流放了帕拉斯;帕拉斯是阿格里庇娜的朝中密友,此舉無異表明尼祿對抗母親。布魯斯退休,尼祿提拔提格利努斯為他新任近衛(wèi)軍長官。62年,布魯斯病故。 尼祿在內(nèi)政的措施上,基本上多是向平民大眾所傾斜的。他發(fā)明了對付偽造遺囑的辦法,限制訴訟案例辯護報酬的上限,用來防止權貴借著法律對平民施行的不平等剝削。他降低了許多間接稅的稅賦,并公開政府的稅收記錄以防止官員貪污舞弊。尼祿壓低糧食價格,限制讓貧窮的羅馬公民也能夠得以溫飽。 尼祿熱愛藝術,他本人就是一個詩人、劇作者、演唱者與豎琴演奏者。他常舉辦盛大的競技賽會,昏庸的尼祿自己覺得多才多藝,從公元59年就開始做公開的演出。他在宮庭中舉辦極其豪華的賽會,自己則作為朗誦者、歌手、演奏師甚至角斗士登臺表演。他在劇場演出時,大門緊閉,不許觀眾中途退席。觀眾實在難以忍受他拙劣的演技和刺耳的歌聲,他們只好越墻逃跑了。尼祿看自己的表演在羅馬沒有觀眾,于是率領龐大的劇團到希臘巡回演出一年,希臘人贊賞了他。他一時高興競賜予希臘自治權,因為希臘人懂得藝術和音樂。他贊助文藝、建筑、與各項的工程發(fā)明,在屋大維統(tǒng)治之后,尼祿當政時期的帝國呈現(xiàn)出了文藝勃興的景象。在64年羅馬大火之后,他建造了著名的華麗“金宮(Domus Aurea)”。 羅馬城的大火是發(fā)生在公元64年7月17日,這場大火是由大競技場開始燒起。大競技場位于臺伯河的東岸,是在羅馬城的西南部,堆滿了帳篷等易燃物品,因此火勢一發(fā)不可收拾。再加上起火的這幾天刮西南風,更是助長風勢。當火神吞沒大競技場之后,竟然又往左右延伸出兩股火勢,其中左邊一股向凱旋大街燒去,接連著的凱旋門、布匿戰(zhàn)爭與高盧戰(zhàn)爭紀念牌坊及神殿等,都在剎那間化為烏有。而右邊的這股火勢,則是燒毀了帝國政府官衙以及其他高樓大廈,那些四通八達的街道、商店及民房,也都化為灰燼。結果全城幾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就這樣這一次的大火一連竄燒了六天七夜,結果放眼羅馬全城皆為焦土一片。全城14區(qū)只剩下4個區(qū),羅馬人民遭受了一場空前的災難,他們流離失所,無處安身。 據(jù)塔西佗的記載,尼祿從安提烏姆趕回羅馬來,開放自己的宮殿安置災民,并從奧斯提亞與鄰近的城鎮(zhèn)運糧賑濟。但由于火災所造成的慘重損失,人們普遍懷疑這應該是人為縱火所致。尼祿聽聞有人懷疑是他本人所暗地縱火,為了不使傳言擴大,他便宣稱這場災難是基督徒陰謀縱的火。于是他下令逮捕基督徒,公開地將他們殘酷折磨——釘十字架、披獸皮讓惡狗咬死、將他們釘上柱子做為蠟燭。 然而這一場大火的真正原因一直都是千古的歷史疑案。其中,早在尼祿統(tǒng)治時期既出現(xiàn)了火災乃是由尼祿一手策畫的陰謀論,持本說法者的依據(jù)根源于災后尼祿對羅馬城重建的異常迅速,且作為重點興建、過分強調(diào)尼祿個人品味的市內(nèi)庭院金宮無法為羅馬市民理解與接受有關(謠傳他的王宮內(nèi)部用黃金、寶石、珍珠裝飾,餐廳里有象牙鑲邊的天花板,轉動的天花板可以往下撤花和香水,他的王宮在羅馬最中心的地方,奇花異草,湖光山色,里面的浴池即可以引進海水,也可以引進泉水。當這座富麗堂皇、豪華別致的建筑峻工時,尼祿欣喜地贊嘆道:“這才象個人住的地方。”此說真?zhèn)尾幻鳎坪踉诋敃r即引起了羅馬民眾的反感),支持此說者認為,尼祿因不喜羅馬舊市容的壅擠,想要興建自己的新宮殿,甚至是僅僅想寫一部羅馬焚城詩來過過雅興而命人縱火。甚至有人說,羅馬大火時,尼祿卻在高臺上高唱有關特洛伊毀滅的詩篇,觀賞熊熊烈火燃燒的壯觀景色。人們都在傳說,是尼祿為了建造新的羅馬城而下令放火的,而且他還想看看大火沖天的奇觀。由于中世基督教的宣傳,尼祿焚城說曾長期成為64年羅馬大火的主流看法,然而十九、二十世紀以降的當代史學觀點則大多不予接受。并依據(jù)當時的一手史料指出火災發(fā)生時尼祿并不在羅馬城內(nèi)(但尼祿在得知火災發(fā)生時第一時間的驅(qū)車趕赴羅馬指揮救災),且敞開其私人花園讓受難的民眾進入,以免遭大火的侵襲,并以中世紀至近代的歷次都市大火作為例子指出,羅馬大火應為單純的意外事件。 尼祿在大權獨攬之后,對于元老貴族的崇敬逐漸淡滅。他開始喜歡接受人們的奉承,并大肆打擊與他對立的政治勢力。最有名的是65年的“批索的陰謀”,一群共和派的政治人士打算推翻尼祿的統(tǒng)治。但他們計劃在事前泄漏。塞內(nèi)加受到牽連,以切開血管的方式自殺。尼祿擴大打擊面,整肅異己,讓羅馬的上層階級隨時感受到皇帝的恐怖統(tǒng)治。 公元55年,羅馬的東方屬國亞美尼亞發(fā)生政變,最后由帕提亞的王子提里達特斯進入亞美尼亞,并成為新的國王。由于羅馬一向視亞美尼亞為其保護國,流亡的亞美尼亞人士向尼祿請求援助。于是尼祿派遣日耳曼軍團長官科爾布洛,讓他全權處理東方事務。 在帕提亞方面,認為亞美尼亞在文化上與波斯相近,因此決定可以自行管理亞美尼亞的事務,毋需照會羅馬。帕提亞國王沃洛吉西斯一世拒絕羅馬恢復舊王的要求,任命自己的胞弟提里達特斯為亞美尼亞王。58年,科爾布洛率領的羅馬軍團進入東方,與帕提亞—亞美尼亞聯(lián)軍展開一連串的戰(zhàn)役。59年,科爾布洛攻下亞美尼亞的國都,將帕提亞的勢力趕出,提里達特斯逃亡。羅馬方面則擁立提格拉尼斯為亞美尼亞王。尼祿認為戰(zhàn)爭已經(jīng)結束,便將科爾布洛調(diào)回敘利亞。 公元60年,由于不列顛的羅馬軍團忙于征戰(zhàn)莫那島,不列顛島東南部的布狄卡女王率兵反抗羅馬統(tǒng)治。不列顛軍團長官保利努斯回軍,于61年平定布狄卡的叛變。 62年,被罷黜的提里達特斯,在帕提亞軍隊的保護之下,再度進入亞美尼亞。尼祿派帕伊圖斯率領羅馬軍團迎戰(zhàn),但卻遭到嚴重的失敗,帕提亞再度掌控了亞美尼亞,提里達特斯再度登上王位。于是尼祿再度任命在敘利亞的科爾布洛出戰(zhàn)。由于科爾布洛的威名在當?shù)鼐哂邢喈數(shù)挠绊懥Γ斂茽柌悸逶谟装l(fā)拉底河建立碉堡時,引起了對方極大的恐慌。帕提亞方面不想與科爾布洛接戰(zhàn),便派遣使者與尼祿商談和平條件。 63年,帕提亞與羅馬達成協(xié)議:承認提里達特斯為亞美尼亞國王,但國王的王冠必須由羅馬皇帝授予。提里達特斯進入科爾布洛的軍營,在尼祿的塑像之前,由科爾布洛代理皇帝為提里達特斯加冕。后來,提里達特斯親赴羅馬,尼祿再度為他加冕,并以盛大的慶典歡迎他。因此,尼祿在該地維持了相當良好的名譽,在尼祿自殺之后,出現(xiàn)過三位假尼祿,其中之一曾受亞美尼亞的尊崇。另一方面,此后羅馬的東方邊境維持了七十年的和平。 由于尼祿接獲過數(shù)次刺殺他的陰謀,變得十分多疑,動輒興起謀反大獄,讓元老貴族階級苦不堪言。68年初,路格杜努·高盧的行省長官尤利烏斯·溫代克斯(文德克斯),以“拯救人類”的口號舉兵起義,號召推翻“丑角元首”,不僅得到備受壓榨的高盧部落的支持,而且也得到一些西部行省總督和軍隊的響應,在他周圍迅速集結了10萬之眾。尼祿命令上日耳曼總督盧福斯(魯福斯)率領日耳曼軍團,開赴高盧平亂。路福斯迅速地在68年5月?lián)魸卮怂沟闹髁Γ瑴卮怂贡鴶∽詺ⅰ?/span> 溫代克斯率兵起義后,尼祿在意大利和羅馬的近衛(wèi)軍也隨機兵變。身為塔拉哥·西班牙行省的長官加爾巴也隨即出兵,在西班牙地區(qū)響應反尼祿的行動。但加爾巴聽聞溫代克斯失敗自殺之后,反抗的聲勢大受打擊,西班牙的部隊軍心逐漸不透,加爾巴也打算自殺。 但此時首都羅馬謠言四起,人民聽說從亞歷山大城運來的不是谷物而是角斗士表演用的沙子,便群起暴動。羅馬元老院廢掉了尼祿的王位,宣布他是非法的。當尼祿一覺醒來時,王宮里一個人影也沒有,他驚叫著:“怎么我的朋友和敵人都失蹤了呢?”尼祿以為大勢已去,便倉皇地離開羅馬宮廷,打算逃往東方。 元老院得知尼祿離開之后,立刻決議推舉加爾巴為皇帝,并宣布尼祿為“人民公敵”,決定以祖宗之法處他死刑。要扒光他的衣服,用木枷夾住脖頸,再由行刑官揮動荊條抽打,直到他咽氣為止。他在過去的獲釋奴隸的別莊里,獲悉追捕的士兵已經(jīng)斷絕他的逃亡道路,6月9日,尼祿身邊只剩三四個仆人,最后他將匕首刺入自己的喉嚨自殺,結束他14年的執(zhí)政。相傳當時的尼祿,面對如此窘困的環(huán)境,不愿可恥地被手下的凌辱,所以決定自殺。但是他又十分怕死,數(shù)次拿起刀,卻不敢往胸膛上刺,他正在躊躇哭泣的時候,一邊的仆人看得不耐煩了,就替他一推,把刀口推進去了。古羅馬史上最殘暴的君王之一就這樣結束了生命。 元老院得知尼祿死后,公布對尼祿的“記憶抹煞”——凡是尼祿的塑像、碑文、建筑物上的銘刻,都必須加以銷毀或抹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