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什么是鏡頭感? 簡單一點說就是“眼睛+大腦=鏡頭” 我們拍攝的時候總是用眼睛先觀察被拍攝物,這是第一步,然而這第一步好多朋友就沒有注意到我們的眼睛其實有缺點的。 首先它是立體三維的的感知,鏡頭只能給你一個平面的東西。 其次,我們的眼睛是選擇性的觀察事物的,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一排站在一起觀察一個方向的人,像場里的客觀世界是一模一樣的,但是每 個人的視覺記憶、視覺興趣點是不一樣,所以我們必須牢記這一點,鏡頭和我們的眼睛有這兩點差異,這不是鏡頭的錯,鏡頭只是忠實的還原了畫面。 所以,我們應該盡量以鏡頭的方式觀察,思考。 這是一個無形的框,在我們的大腦里,選擇我們希望拍攝的畫面,同時也可以不斷的調整它,不要總是依賴取景器,習慣了之后,就會發現它比取景器快得多,方便許多倍。 許多人拿起相機拍攝的時候只盯著模特的眼睛,拍出了的作品卻不盡人意,問題在于自己忽略了拍攝的是一個畫面,而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模特。 我們無論如何也應該習慣按下快門之前飛快的用眼掃一下整個畫面,再決定是否按下快門。 有許多朋友喜歡用中長焦,因為它的畫面效果和我們的眼睛所觀察到的十分有別,所以,非常的討好,畢竟我們不能用眼睛看到這樣的效果。然而它把空間感給壓縮了,成為徹底平面化的平面。 廣角有這方面嫌疑,因為它有類似我們眼睛的視覺效果和透視,要想拍好就需要拍攝者有極好的觀察能力,這促使我們需要在自己的眼力上不斷的提高。 如果有興趣,我們翻開世界有名的時裝雜志,人物類雜志,會發現 90%的片子都是用35~85mm(相對于35毫米相機)的焦段拍攝完成的。 移動的時候不要忘記觀察主體的前后,切不要因為我們的鏡頭好,把原本非常有意義的前后景虛化了事,這浪費的不僅僅是錢的問題。 這一點對于拍攝靜物,建筑,以及希望拍產品廣告的朋友非常有用,人眼的視角非常寬大約有135度左右,然而我們視覺重點卻非常的小。 同時我們的大腦已經對透視做了適度的校正,所以,有時我們往往忽略了透視的影響。 當我們希望取得一個畫面的時候,應該多觀察拍攝主體前后的范圍,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需要它到什么程度。以至于通過鍛煉,可以直接做出判斷“我要用××鏡頭”。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這樣使你的照片拍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