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蘆葉滿汀洲》 宋·劉過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 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劉過是南宋文學家,布衣詞人,雖懷壯志雄心,但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他才學過人喜交好友,被陸游,辛棄疾所欣賞,成為莫逆之交。 劉過雖一介布衣,但文采風流,可總得不到幸運之神垂憐,一生不得志,苦悶不得解脫,把自己豪情都清磨酒里。 他有的詞較為消極 如滿庭芳中'悲涼”。人事改,三春秾艷,一夜繁霜' 柳梢青中'聚散匆匆,云邊孤雁,水上浮萍' 但大多詞風格豪放,如登白云絕頂中'欲窮大地三千界,須上高峰八百盤'。 如沁園春中'人間世,算謫仙去后,誰是天才。碧窗畫鼓船齋。胸次與乾坤一樣開' 可見他也是性情豪放之人。 他和辛棄疾初相識時有個誤會,卻被傳成佳話,劉過家中較貧寒,對自己衣著很不講究,他傾慕辛棄疾才學,登門相訪。 守門人是勢力眼,看他穿的不光鮮就拒絕他進門,于是劉過就和守門人爭執,由于聲音過大,被稼軒聽到,就召守門人問話,守門人添油加醋,胡說一通。 辛棄疾大怒,欲將劉過趕走,幸好當時陸游和與陳亮在此作客,二說劉過夸贊一番,說當世豪杰,文采斐然善賦詩,不妨一見。 辛棄疾見此人,就冷問他問作詩嗎?劉過說:“能。”這時席間正上羊腰腎羹,辛棄疾便命他以此為賦,劉過笑道:“天氣太冷,我想先喝點酒。” 辛棄疾賜酒,劉過接過,大口飲盡,一時手顫,有酒液瀝流于懷,辛棄疾就讓他以“流”字為韻。劉過隨即吟道: 拔毫已付管城子,爛首曾封關內侯。 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隨樽酒伴風流。 辛棄疾聞之大喜,忙請他共嘗羊羹,宴罷后還厚贈他不少財物。后來辛棄疾在京口為官,一日大雪,辛率眾幕僚登多景樓觀雪景。 劉過出現時的模樣很魏晉,敞著衣襟,穿著拖鞋,懶洋洋地就來了。辛棄疾大概很覺礙眼,有心刁難,便命劉過賦雪,并以“難”字為韻。 不想劉過張口即吟道:'功名有分平吳易,貧賤無交訪戴難。”辛棄疾贊嘆不已,自此二人遂為莫逆之交。 這首詞是登臨名作,有一次作者和一幫友人在安遠樓聚會所寫。以感慨時事,抒寫昔是今非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安遠樓:在今武昌黃鵠山上,又稱南樓。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起句對偶句,點明時間景色是初秋。 初秋的蘆葦已經殘敗,蘆花也早己凋零,蘆葉落滿了整個沙洲邊上,天氣慢慢冷了,清涼的江水慢慢從寒沙上流過,無聲無息。 這一句雖是景色,也說明詞人心境蒼桑,'滿,帶'二字使畫面立刻生動了,這里沒有瓊樓玉宇,沒有明花綠柳,只有滿眼凋落蘆葉,和寒沙上緩緩水流。一派蕭瑟之感。 把蕭疏的外景同低回的心境交融在一起,勾勒出一幅黯淡的畫面,為全詞著上了一層“蒼涼底色” 我們在詩經讀過'蒹葭蒼蒼,有位伊人,在水一方“,其實蒹葭和蘆葦是一樣的。蒹是沒有長穗的蘆葦,葭是初生的蘆葦。而詞中秋天蘆葦已經老了,敗落。 '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詞人看著眼前蒼茫茫景色,無限傷感,歲月無情,秋色流霜,回首間二十年己經過去了。 我今天又重過南樓,柳樹下船還系穩,就匆忙下船,想盡快回到故鄉,可很多人事成非,情懷也不似當年,再過幾日,就又到了中秋,心中傷感,柔腸百結。 以前自己是風流瀟灑,心懷遠志,豪氣滿滿。可二十年后的自己呢,青絲己雪己到暮年,還一世無成,個中滋味都在心頭了。 '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未穩'表示詞人匆匆與急切心情。 '能幾日,又中秋'一種時序催人老的傷心,人至暮年無限惆悵與悲感和無可奈何的嘆喟都從這一個“又”字里泄露出來。 像我們經常說的話,才感覺沒過多久,這一年又過去了,錢也沒賺到,卻又老了一歲,又賺了幾條皺紋。 三句迭用“猶”、“能”、“又”等虛字呼應提攜,把詞人心境蒼涼與靈魂的皺折淋漓盡致地揭示無余。 過片'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詞人悵然若失看著眼前破敗不堪黃鶴磯頭,我的那些老朋友都在哪里,他們有重來這里嗎' 曾經美麗風景,因為戰亂處處都殘壁斷墻,這種落差使詞心情沉重,直道'舊江山渾是新愁'看著眼前蒼涼的舊江山,蕭蕭風景,蒼茫的煙波,舊愁未消又平添了無盡的綿綿新愁。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此結直抒胸臆,我想買枝桂花帶著美酒,去泛舟逍遙一番。但卻沒有了少年時那種豪邁的意氣。 本來想買花帶酒消除心中沉悶,可眼前這一切,使人惆悵,自我唏噓,人已老了,心境也老了,終是和以前不一樣了,留給人無限哀傷。 '欲.不似'把作者內心復雜糾結都細膩刻畫出來,使人物躍然紙上,真實生動。 全詞用對比,時間交叉,把前后心境變化表達淋漓盡致,句子蘊藉含蓄,耐人咀嚼。 |
|
來自: 123xyz123 > 《蘇軾辛棄疾賀鑄元好問等豪放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