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畢寶魁的博客 245--隋 宮 李商隱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 【譯文】 長安的宮殿城闕籠罩著風煙和云霞,荒淫的隋場帝窮奢極欲,偏要把蕪城作為帝王之家。如果不是傳國的玉璽歸到日角龍庭的唐王名下,他的荒淫絕沒有止境,一定會繼續開鑿運河,說不定要乘坐龍舟游到海角天涯。如今,荒蕪的江陵隋宮中已看不見一星螢火,唯有那長堤上的垂楊,每到傍晚時啼繞著群群暮鴉。如果煬帝的陰魂不散,在九泉下遇到陳后主的話,怎好意思像在昔日的夢中那樣,重新向陳后主問起《玉樹后庭花》。 【注釋】 [紫泉]即紫淵(唐避高祖諱,改淵作泉),水名,在長安北.此處指長安。 [蕪城]即江都,今江蘇揚州市。 [玉璽]皇帝用的印。 [日角]額骨隆起像太陽一樣,稱為日角。《舊唐書·唐儉傳》說李淵“日角龍庭”,有帝王之相。此處以“日角”代指李淵。 [錦帆]指楊廣的游船。 [無螢火]楊廣在洛陽景華宮曾征求螢火數斛,夜游時放出,照山谷。在江都時也常如此。江都有放螢院(見杜牧《揚州》),相傳是煬帝放螢之處。 [垂楊]指隋堤上護堤的柳樹。 [陳后主]名叔寶,荒淫亡國,死后謚號為“煬”,與楊廣同,也是歷史上著名的荒奢之主。 [后庭花]《玉樹后庭花》的省稱,舞曲名,陳后主作新詞。《隋遺記》載楊廣曾在江都吳公宅雞臺于醉夢中恍惚與陳后主相遇,令陳后主之寵妃張麗華舞《玉樹后庭花》。 【評析】 本詩題為《隋宮》,實際是諷刺隋煬帝荒淫誤國的。首聯點題。上句寫長安宮殿之巍峨壯觀,但煬帝尚不滿足,又“欲取蕪城作帝家”,正面點出所詠之題——隋宮。頷聯按一般作法承前意,本詩卻宕開一筆,用虛擬的語氣設想煬帝若不亡國,定會荒淫不止的。這并不完全是懸想之語,而是出自于對史實和人物性格的合理推斷,深刻表現出楊廣窮奢極欲導致亡國又至死不悟的可鄙可悲。用筆靈妙,命意深婉,出人意表。頸聯是公認的佳句,用筆輕盈,含意深刻,涉及楊廣的兩個史實。一是放螢,一是植柳。白居易《隋堤柳》中寫道;“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夾流水,西至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里。”如果只寫此二事,尚無過人之處,而詩人卻說“無螢火”,不僅說當年放螢的地方已成廢墟,更深的含義是楊廣為螢夜游,窮捕極搜,以至使螢火蟲絕了種。下句的“有暮鴉”亦有深意。今日之“有”正襯出昔日之“無”。試想當年煬帝南游時,鼓樂喧天,熱鬧非凡。烏鴉怎敢在堤柳上棲息?而今卻“有暮鴉”,不正表現今非昔比,隋宮隋堤已一片荒涼了嗎?兩句詩都包含著今昔對比,但在藝術表現上卻只寫一個方面,另一方面留給讀者去想象,感慨淋漓而又含蓄蘊藉。清代方東樹《昭昧詹言》評這兩句詩說:“興在象外,活極妙極,可謂絕作。”尾聯活用楊廣與陳叔寶在夢中相遇的史實,用假設、反話的語氣深刻地揭示荒淫必亡國的主題。含蓄地說明楊廣與陳叔寶是一丘之貉,都以荒淫亡國,都被追謚為“煬帝”。無論是誰只圖自己享受,不恤民生疾苦都會被人民所唾棄,都會被歷史所嘲弄,這是歷史的嚴正的裁判。誠如喻守真所云:“末聯以譏諷的筆調說煬帝和后主同是荒淫無道的君主,以刺煬帝,尤覺有無限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