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自從學會使用這味藥,我從單一的治療闌尾炎,即中醫的腸癰開始,幾十年下來,逐漸發展到治以少腹為中心的諸多疾??; 諸如痛經、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附件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無名疼痛等,療效非凡。 可以說紅藤在活血止痛、消炎散結、專主少腹方面,無有出其二者,是一味難得的好藥。 紅藤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莖,主產于河南、浙江、安徽、廣東、福建、湖北等地。 味苦性平,歸大腸、肝經,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效。 對于紅藤的妙用,當代不乏名醫,安徽名老中醫張瓊林就是其中一位。 其《臨證碎金錄》中的紅藤六妙散就是一則: “紅藤30g,黃柏12~15g,炒蒼術12~15g,敗醬草30g,生薏米50g,甘草8g。 功效:燥濕清熱,滌濁浣帶。 主治:濕熱帶下(急慢性盆腔炎、宮頸炎、宮頸糜爛、子宮內膜炎、附件炎、盆腔炎性包塊等)。 我常以此方加大劑量土茯苓治上述諸證,療效可靠。 2 上海名老中醫戴德英的婦科名方紅藤方,亦是靠紅藤一舉成名的。 其方為紅藤、敗醬草、薏苡仁、桃仁、牡丹皮、丹參、紫草、生牡蠣、生蒲黃、莪術、香附、延胡索。 適用病證為瘀熱阻滯胞宮脈絡所致的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經期延長、崩漏、月經量少等婦科疾病。 臨床效驗亦不虛言。 我在臨床上除了用于上述婦科疾病外,也用于外科的腸癰、腸粘連、腸激惹證以及無名少腹疼痛。 總之,凡是以少腹為主的疼痛不適、鼓形包塊,都要重用紅藤,療效顯著。 患者:白某,女 22歲,河南省漯河人。2015年3月8日,因腹痛到醫院就診。 刻診:急性病容,右下腹疼痛,牽扯右大腿根抽痛,發燒,按壓麥氏點反跳痛,化驗白細胞高,B超檢查闌尾膿腫; 西醫診斷:急性化膿性闌尾炎。 中醫辨證:腸癰。 漯河二院要求患者入院手術治療,因費用高,又無人在身邊照顧,故托人尋求中醫治療。 經永福堂邀請,我在西安為其網診。 因病情單純,確診明確,屬于中醫腸癰。于是果斷處方: 北柴胡30g 枳殼30g 赤白芍各60g 生甘草30g 紅藤30g 蒲公英60g 白花蛇舌草150g 敗醬草30g 生薏米60g 桔梗10g 金銀花100g 3劑, 水煎服,日四次 。要求永福堂每日追蹤病情。 服藥第一天后,大便三次,先干后溏,人已不發熱,右下腹疼痛稍減; 第二天已基本不疼了,僅按壓隱隱微疼。 第三天后徹底不疼,停藥,追蹤5天后無任何癥狀,痊愈。 ——古道瘦馬醫案 方解:此案比較簡單,故用藥果斷,藥大量猛。 中醫將少腹歸為厥陰肝經,故用四逆散疏肝理氣,加紅藤赤芍活血祛瘀,白花蛇舌草,敗醬草,生薏米,金銀花,蒲公英清熱解毒。 力大藥專,直搗黃龍。三天即治愈,一點不輸西醫,且省錢不遭罪。 THE END 本文
編輯:張光 掃碼看更多內容 |
|
來自: 明月翠竹 > 《阿尼古王幸福醫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