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疾病多和血管堵塞有關,現在血管疾病也越來越年輕化,很多人在進行散步、慢跑等運動過程中,突然感到腿疼難忍、有壓迫感或是下肢麻木,休息后就可好轉,認為是運動過度或是上了年紀造成的,因而沒當回事兒,其實,這種運動后的下肢疼痛 、麻木, 很有可能是下肢血管病。 上了年紀的朋友,飲食問題、自然退化…造成沉積、血管內膜增厚,形成“斑塊”,動脈狹窄,如果斑塊結在血管分支的路口,血流過不去,容易發生閉塞,后果嚴重。 血管堵不堵, 一個動作就知道!1 心血管疾病危害大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在全球范圍內排名第一,每3名死者中就有1名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在我國,從1990年到2016年,短短16年間,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就增加了58.5%。 血管堵塞聽起來不痛不癢,但因為被堵塞血管處的器官得不到足夠的養分和氧氣,造成細胞和組織壞死,產生一系列嚴重后果: 大腦血管堵了,可能發展成中風; 心臟血管堵了,可能發展成心梗; 腿部血管堵了,可能發展成肢體壞死; 腸道血管堵了,可能發展成腸道缺血性壞死; …… 血管堵塞危害大,有什么簡單的方法,可以自查有沒有血管堵塞呢? 2 三招自測血管堵不堵 (1)攥拳法 握緊拳頭,然后快速松手,正常情況下,3-5秒內泛白的手掌立馬變紅潤,指尖很快變紅、溫度恢復。 如果超過5秒還不能恢復的話,說明末梢血液循環不好,要注意是否有動脈硬化以及心臟泵血功能的問題,如果長時間手指發涼,還需要監測血壓是否正常。 (2)抬腿法 平躺,雙腿抬高45度左右,持續2分鐘。 如果有一條腿變得蒼白,等放下去、恢復正常坐姿后,這條腿變得潮紅,可能腿已經發生了缺血癥狀。 (3)摸頸法 將頭側一邊,頸側有塊被勒緊的肌肉,這塊肌肉附近能摸到血管跳動的位置就是頸動脈。把四指輕輕搭在一側,感受頸動脈的搏動,然后再換到另一側,判斷兩側搏動是否強弱一致。 如果一側搏動減弱甚至消失,可能是頸動脈狹窄的表現。要注意,動作要輕柔,不要兩邊同時按壓,以免腦部缺血。 3 保持血管健康的秘訣 想要血管健康,以下七點必不可少: (1)食物多樣(推薦每日12種以上,每周25種以上),以谷類為主,注意能量平衡,多食蔬果、奶類和大豆,適量魚、禽、蛋、瘦肉,減少鹽和油,限制糖和酒,經常飲茶。具體如下: (2)增加運動、減少久坐。研究證明,即使少量增加身體活動,也能帶來健康獲益。具體如下: (3)每天睡眠時間保持在6~8小時。 (4)吸煙是心血管代謝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并且效應較強,推薦:避免主動或被動吸入任何形式的煙草(包括電子煙)。 (5)飲酒者應限制酒精攝入量:成年男性<25g/天,成年女性<15 g/天,每周≤100g。肝腎功能不良、高血壓、心房顫動、懷孕者不應飲酒。糖尿病患者若飲酒應警惕酒精可能引發的低血糖,避免空腹飲酒。 (6)注意保暖。寒冷刺激血管收縮,更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 (7)一個發自內心的捧腹大笑,可以刺激大腦釋放內啡肽,激活血管內皮細胞上的受體,擴張血管,減少炎癥,減緩膽固醇沉積和凝結,促進血管健康。 溫馨提示 血管堵塞危害大,一旦發生,后果難測。因此,定期監測血管健康十分重要。 相比心電圖等常規體檢項目,頸動脈超聲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警效果更早、更明確。有專家建議,40歲后應該每年做一次頸動脈超聲檢查。但頸動脈超聲對儀器和醫生的專業性要求比較高,需要去較大規模醫院的血管專科進行檢查。 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X線或CT檢查看動脈管壁是否鈣化;通過血管超聲看血管管壁是否增厚、出現斑塊;通過冠脈CTA或有創的冠脈造影,檢查冠脈管腔狹窄的程度等。 那么,什么是血栓?血栓,通俗地說就是“血塊”,就是血液里一些物質(如不溶性纖維蛋白、血小板、紅細胞等),在凝血系統作用下抱團形成的比較激進的小團體。 大腦血管血栓:中風(引起偏癱、說話不清甚至喪失活動能力,臥床不起), 心臟血管血栓:心梗(心臟泵血能力受影響,甚至猝死), 腿部血管血栓:動脈硬化閉塞(腿腳缺血壞死,需要截肢),靜脈血栓(如果脫落,進入肺血管就導致肺栓塞), 肺部血管血栓:肺栓塞(窒息而死) 而最令人難以應對的是,盡管血栓一旦發作即兇險萬分,但99%的血栓沒有任何癥狀及感覺, 故而,在日常生活中,清血管、防血栓,極為關鍵! 如何自我防血栓呢?動動腳,血栓除血管堵塞的原因之一就是,血管中平時流經的血液不夠、流速緩慢,所有除了通過飲食控制血脂等血垃圾的過多累積,還可通過讓更多的血液以更快的速度流過血管,也能達到防止板塊形成、血管堵塞的目的。 方法不難,不需要跑步、長途跋涉,因為這些動作的普適性不強,很難普及,所以,經過更進一步的探索,找到了一個絕大多數人都能做的運動——抬腳。 這個動作坐著或躺著,真是太實用方便了,抬腳在醫學上,有個專用名詞叫“踝泵練習”。 踝泵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退下肢腫脹,降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包括下面3個步驟, 01跖屈 平躺或坐位于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吸氣,緩緩勾起腳尖,盡力使腳尖朝向自己,至最大位置時保持5~10秒,呼氣,再慢慢放下,休息片刻。 02背伸 平躺或坐位于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吸氣,慢慢繃起腳尖,盡力使腳尖朝下,至最大位置時保持5~10秒,呼氣,再慢慢放下,休息片刻,跖屈和背伸可以連貫做,中間不做停頓 03 環繞 平躺或坐位于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吸氣,以踝關節為中心,腳趾360度環繞,盡量保持動作幅度最大, 練習時需注意,一組動作完成,稍休息再進行下一組動作,反復地屈伸踝關節,每天3~4次,每次20~50組。 剛開始練習時用較小的力量,逐漸適應后增加強度,練習中如感覺疼痛明顯,可以減少訓練時間和次數。 血管堵塞的原因之一,就是血管中平時流經的血液不夠、流速緩慢。所以,除了通過飲食控制血脂等垃圾的累積,還可通過讓更多的血液以更快的速度流過血管,也能達到防止板塊形成、血管堵塞的目的! 方法不難,不需要跑步,因為很難普及。所以,今天介紹一個絕大多數人都能做的運動——踮腳! 別小看這個踮腳的動作,在踮腳過程中,小腿肌肉會有規律的收縮和舒暢,這就會最深層次的刺激到血管,血管也會有規律的被擠壓、放松,同時踮腳會增加下肢血液的流通量和速度,這樣一來,下肢血管就會被更多、流速更快的血液沖刷到了。 做法:穿一雙平穩的平底鞋站好將腳跟抬起,用腳尖支撐身體,約2秒后落下腳跟,站穩后,繼續將腳跟抬起,用腳尖支撐身體,反復進行。 建議,每天做3次,每次5分鐘左右,如果連續坐著超過1個小時也建議,站起來做幾分鐘,如果擔心站不穩,可以扶住椅背等幫助維持平衡。 看電視的時候可以做、玩手機的時候可以,和人聊天的時候也可以做,不拘泥于時間、地點,體質特別弱,有心臟病的人群要量力而行。 不管有沒有血管堵塞的情況,平時最好也多踮踮腳,對身體的益處,是一輩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