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殿閻王 是中國地藏菩薩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極大豐富了地藏信仰的內涵,同時也是佛教六道輪回、因果業(yè)報實現(xiàn)的集中體現(xiàn)。 道教也將地府分為十殿,每殿由一王主持,主持者尊稱“冥京十王”、“十殿閻羅”,太乙救苦天尊為治理九幽地獄鬼魂之事,誓愿濟度人鬼,化尊十方救哭天尊、又化地府十殿閻王,他同時也是地獄的最高統(tǒng)治者。 太乙救苦天尊可以將業(yè)果與地獄業(yè)力的象征---血池化為蓮池,座下九頭小獅子的吼聲能夠打開九幽地獄的大門,也就是地獄的最深層。 由此可見,道教和佛教都有十殿閻羅,不同的是,道教十殿閻羅屬于道教冥府最高執(zhí)行官,佛教在冥府還有普度眾生的地藏王菩薩。 相傳盤古開天辟地之后,那時的陰間這樣一個閻羅王,也就是俗稱的鬼王,因為鬼王審判經常有失公允,還以權謀私勾活人生魂,天帝為了避免一人權利獨大,于是才慢慢的增加了閻王的人數(shù)。 民間傳說在唐代時就有天帝冊封閻羅王,并由其統(tǒng)帥五岳衛(wèi)兵之說,同時也將地獄分為十殿,十殿均有主,稱地府十王,十王各有號,合稱十殿閻羅,他們冥司神靈,主管陰間之事,他們所管的十八層地獄則由其屬下的十八個判官分管。 第一殿秦廣王蔣(廣明王蔣子文),生于二月初一,專司人間壽生死,統(tǒng)管幽冥吉兇。 第二殿:楚江王歷,生于三月初一,專司活大地獄,又名剝衣寒冰地獄。 第三殿:宋帝王余(宋帝明王),生于二月初八,專司黑繩大地獄及落蒸地獄。 第四殿:五官王呂(官明王),生于二月十八,專司合大地獄,又名剝戳血池地獄。 第五殿:閻羅王包(閻羅天子包拯),生于正月初八,專司喚大地獄,掌管油鼎地獄。 第六殿:汴城王畢生于三月初八,專司叫喚大地獄及枉死城。 第七殿:泰山王董,生于三月二十七,專司熱鬧地獄,又名唯磨肉醬地獄。 第八殿:都市王黃,生于四月初一,大熱惱地獄,又名熱惱悶鍋地獄。 第九殿:平等王陸生于四月初八,專司鐵網阿鼻地獄,又名刀鋸地獄。 第十殿:轉輪王薛,生于四月十七,專司各殿解到鬼魂,區(qū)別善惡,核定等級,發(fā)往投生。 相傳人死后都要到陰間去報道,接受閻王的審判,生前行善者可升天堂,享富貴,生前作惡者會受懲罰,下地獄。 下地獄者根據(jù)生前的罪惡程度核定不同級別的刑罰,例如:盜竊、誣告、敲詐、謀財害命者,均將受到下油鍋的懲罰,刑滿者方可輪回投胎,凡發(fā)往投胎者,均由孟婆神灌飲迷魂湯,使其忘記前生之事。 有趣的是,十殿閻王中除了四殿五宮王,五殿閻羅王在佛經中有記載外,其他諸王大多是由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文官武將演化而來,中國佛教認為在地獄中,十殿閻王各司其職,對死者生前的行為進行裁判并根據(jù)其罪孽的性質施以各種嚴酷的刑罰,這種嚴酷的刑罰展示的雖是人死后的世界,但同時顯然也是對生者的警戒,其中包含的忠君、愛國、孝親、良善等思想,更折射著濃重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色彩。 十殿閻王的出現(xiàn)和成型,標志著佛教以完全融入中國文化,使得普羅百姓生活中的許多細節(jié),往往呈現(xiàn)出人佛共存的局面。 |
|
來自: 仕仕霖霖 > 《現(xiàn)代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