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張彥彬 我給桂花的學生以及我班里的娃娃們分享了《巨人的花園》后,至今沒有對學生歇斯底里丑陋過。 我越來越感到快樂。 我看到我骨子里有許多美好人性的光華在閃動,它激活我的心靈愉快而鮮活。我得以與世間最奢侈的禮物——美好的人性,一同上路,禁不住在每個清晨和黃昏,笑瞇瞇地活著,深情地和孩子們一起唱歌,與塵世的磨難握手言和。 話說巨人有一個美麗的花園,但是他覺得打擾,把來花園里嬉戲的娃娃們都趕出去了。 沒有春天和娃娃,巨人守著偌大而美麗的花園,孤獨地度過漫長的寒冬…… 一日,巨人被花園籬笆外一個小男孩問候的目光打動,拆除了花園的圍墻,迎來了孩子與春天,與純潔的生命共享美麗的花園,過上了快樂幸福的日子,真正擁有了有一座花園該有的快樂與優越。 我是不懂操作現代化教學設備的老師。光憑一張嘴巴一支粉筆上課,桂花要去參加課賽,讓我指導,我說我來上一課你感受一下。 桂花是喜歡并欣賞我的。說是聽我上課快樂極了,用手機錄下上課中過程,是對我最大的褒獎。 那天,我以最神采飛揚的姿態面對一百多娃娃,渲染出快樂的氛圍,好讓娃娃們知道快樂是多么愉快的情緒體驗,并且討論了獲得快樂的途徑。 我們唱起一首外國歌曲——《當我們在一起》“當我們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你對我笑嘻嘻,我對你笑哈哈……” 歌詞如此反復。我們又唱《幸福拍手歌》。 我唱歌,孩子們配合情節打節奏。這個過程就是要讓孩子感受老師以及這堂課的快樂。與一個快樂的老師學習是一件多么快樂而重要的事。 我們續編故事的笑聲,滑稽的表演……教室里浪漫滿屋。這樣做的終極目標是要達到一種共識:快樂是世間最好的東西,快樂地活著是最善待生命的智慧。 我事必躬親,是懂得教育工作的辛苦與無奈的。但是我不學祥林嫂,鞏固疼痛、鞭打自己。 我曾在漫長的孕期和哺乳期里在繁瑣的崗位上。 曾經暑假里挺著肚子去函授,在五樓的集體宿舍住著。 有一次寒假,60多歲的母親陪我帶半歲的大女兒去省城繼續教育。在年關前五天,春城居然用冰天雪地挽留我們,一同去的同事埋怨,問我即將回不去過年為什么不見我煩躁。我說生我的、我生的都在我身邊了,為什么還要煎熬自己。 現在,我家里,大孩子讀高中,小的讀小學。學校里112個四年級的娃娃等著我做班主任,我懂生活與工作的辛苦。 辛苦怎么辦呢? 母親的崗位無可替代。學校是我養家糊口的去處。所以,我在心里筑起一道防火墻,好保護心靈不受俗世的叨擾,一切必須為“快樂地活著”讓路。 教書育人育自己,是我的私心。 為此,我在風雨兼程時獲得營養。我自詡我很聰明,挑水帶著菜也洗好了。 時至今日,我不需要領導以及外力的監督,能夠自覺主持我的工作,而且把“善待生命”作為教育的核心理念去踐行。 像我這樣好為人師又不懂人情世故的,和小孩子一同在路上無疑是上天的眷顧。 每當我說著流利的普通話給孩子們范讀;每當我讓孩子欣賞我寫字的規范;每當學生用臟兮兮的小手遞與我幾顆因為捏在手心而汗津津的櫻桃……我心甘情愿與娃娃們,以你一顆我一顆的饞相吃著笑著……把上課做成主持人主持節目的愉快和體面,大家就快樂了。 一切必須給“快樂的活著”讓路。所以要放棄行囊里可有可無的飾品,以及忽略成長的摩擦與疼痛,遭遇了,或許讓路,或許妥協,總之不要亮劍,免得心靈不快樂。 “流俗眾,仁者稀。”是永遠的常態。 我希望,我的學生們,他們一切的文明和禮貌,是從心里自覺出發的,而不是因為規章制度的約束不得已而為之。在無人監督的時候會返本還原,露出尾巴。正如摘花不是擔心被罰款被批評,而是擔心花會疼。而抓了小鳥會害怕鳥媽媽找不到小鳥的撕心裂肺。 我必須快樂地活著。 用自己快樂的姿態點燃每一個沒有被污染的火種。讓他們在我的莊園里不被歧視,在陽光和雨露里健康長大。我想,這樣長大的孩子必然也是快樂的,快樂和幸福的人知道: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終究會給人間一抹溫馨、一點欣慰。 我贊美她們說的——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為了快樂地活著,做人事,說人話,天地良心共鑒。 彥綾:彥彬常常在和自己談話,所以,她的變化是非常大的。現在的她與三年前我認識的她,幾乎是兩個人,我當然是喜歡現在越來越有愛的她。 只可惜,我倆隔得比較遠,就算網絡已經非常方便, 我倆又都喜歡在晚上讀書,白天又各有各的事情,所以幾乎沒有什么多的時間來好了的聊上一聊。只能有事的時候簡單快捷地把事說了,然后就各干各的。 等懶羊羊中考完了,一定要抽時間來好好和她走一走,逛一逛,聊一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