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閨怨》今韻 一君木子 閨 怨 唐 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評析 這是唐代詩人王昌齡描寫上流貴婦賞春時心理變化的一首閨怨七絕詩。詩中首句,寫閨中貴婦“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第二句寫貴婦她登樓賞春,幼稚無知,成熟稍晚的憨態。第三句急轉,寫貴婦忽見柳色而勾起了柳樹又綠,夫君未歸,時光流逝,春情易失情思。第四句寫貴婦的省悟,悔恨當初慫恿“夫婿覓封侯”的過錯。 此詩深刻地描畫了貴婦微妙變化的心理軌跡。也抓住貴婦天真爛漫,于登樓眺覽春光時頃刻間的感情波瀾。表現了世俗榮華不如朝夕相愛的思想。 注釋 閨怨:少婦的幽怨。閨,指女子臥室,這里借指女子。以此題材寫的詩稱“閨怨詩”。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則詩意大減。 凝妝:指盛妝,嚴妝。 陌頭:指路邊。 柳:諧留音,古代習俗折柳送別。 悔教:指‘后悔讓’之意。 覓封侯:覓,尋求。從軍建功封爵。 韻譯 閨中的少婦從未有過相思離別之愁, 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妝飾登上高樓。 她忽然抬頭看到了那路邊楊柳春色, 后悔不該讓丈夫從軍邊塞建功封侯。 作者 王昌齡(698年—757年),字少伯,京兆長安(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他早年貧苦,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后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有“開天圣手”“詩天子”的美譽,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這首七絕是唐代詩人王昌齡描寫上流貴婦賞春時心理變化的一首閨怨詩。唐代前期國力強盛,從軍遠征,立功邊塞,成為當時人們“覓封侯”的一條重要途徑和時尚。“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見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成為當時許多人的生活理想。這首詩就是當時此種社會現象反映。 (注:本人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網絡未著名文章,如有侵權,及時聯系,急速糾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