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元前1047年,經過一年整備的周武王和姜子牙,正式發起了對商王朝的侵略戰爭!“武王伐紂”戰役正式開啟! “武王伐紂”在很多人眼里大概是這樣的:武王登高一呼,無數諸侯來投、牧野之戰商軍倒戈,一戰定乾坤,兩個月之內,商紂滅、周武興! 事實上并沒有這么簡單!革命又不是請客吃飯,真以為周武王靠著“仁義”就能短短兩個月顛覆一個政權,那太想當然了。單單是這場戰役的時間,歷時就至少一年2個月! 前文聊過,在生產力極低的商末時代,長時間的大規模戰爭足以拖垮一個王朝。商紂王靠著500余年的底蘊,16年內發動了3次針對東夷族的戰爭,但自己的國力其實也消耗的七七八八了,這給了周武王天大的機會,所以武王和姜子牙才認為時機已到,可以伐紂了! 同理,對于周武王來說,自己周國真正的底蘊和商紂相比差的更遠,這一次發動的戰爭可以說是傾國之戰了!不成功則成仁! 某種意義上,正是因為這個時期的東夷族像個狗皮膏藥一般糾纏著商王朝,才給了周武王和姜子牙敢于發動傾國之戰的底氣! 但是,即使有這么多的利好消息,戰爭開始之后,其實并沒有那么容易!先放一張跳蚤哥哥自制的武王伐紂簡略圖: 如圖所示,周國首都鎬京到達孟津的直線距離大約360公里,可能的進攻路線只有兩條。但無論哪條路線,總距離也不會超過1000公里(跳蚤哥哥不是歷史專家,僅僅是愛好者,所以軍事距離如果有誤,請大家指出)。 按照主流觀點,古代步兵行軍一般每日15公里左右,快的話20-30公里。但是周武王公元前1047出兵,結果到了公元前1046年12月大部隊才抵達孟津,至少整整一年。 如果按照課本里的說法,周武王輕輕松松只在牧野打了一場戰斗就消滅了紂王,那你前面這一年的行軍在干嘛?散步么?1000公里大軍走了一年?每天就走三公里不到?我想咱們很多普通人微信步數超過3萬步的都不少吧!! 周武王不是傻子,姜子牙更是兵家之祖,所以周國的部隊絕不可能散步的。那么至少是常規進軍速度,每日15公里!但就算每日行軍15公里,到達孟津不超過1000公里,行軍時間怎么也不會超過3個月,那剩下的9個月哪去了??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這一路進軍阻礙不會少! 具體在這一年時間發生過什么,無處考證,但是從后來牧野之戰的過程或許能小窺一二! 公元前1046年,12月。“散步”到孟津的周國聯軍集結了起來,單單周武王就統帥了整整300乘戰車(一乘為3個車上戰士加72個輔兵),步兵約5萬,總兵力大約8萬人,浩浩蕩蕩、整裝待發! 在周武王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后,周國聯軍士氣如虹的向前方150公里的朝歌進軍了!決定天下歸屬的“牧野之戰”即將拉開帷幕! 很多人以為的牧野之戰是這樣的: 商周兩軍于牧野對壘:幾萬人的周武王“仁義光環”一開,七十萬的商軍紛紛掉頭倒戈,周軍兵不刃血攻入朝歌! 跳蚤哥哥以為的牧野之戰是這樣的: 連續兩個月的血戰,40萬的周軍從孟津一路打到牧野,困難重重,終于擊破商軍主力,攻入朝歌! 先說兵力配置,紂王這邊具體兵力不可考,可以算作70萬。但是你要說這70萬全是奴隸組成的,這就是后來的儒家們瞎編了(奴隸問題在后面文章會詳細說)!這部分兵力構成,以忠于商王室的諸侯兵以及朝歌的罪犯、平民們組成,談不上多精銳。 商紂的精銳部隊此時還陷在東南方向至少250公里以外的地方和東夷族戰斗呢,根本抽不回來!這也是周武王和姜子牙敢于在這個時間段發起國戰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周國聯軍呢?剛才說了,單單周武王親自統帥的就接近8萬人了,而武王的聯軍有多少呢?4000乘,整整30萬。(出處:《史記》,原文:諸侯兵會者車四千乘,陳師牧野。) 牧野之戰確實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只是雙方的兵力首先就沒有幾萬對70萬那么夸張。而雙方軍隊的戰斗力是明顯有區別的。周國聯軍基本是職業軍人,但是商紂這邊大部分是平民和“罪犯”。 單從軍隊素質上比較,周武王贏的理所當然,甚至應該贏的輕而易舉。 但是,這場戰役持續了整整兩個月。40萬的職業軍對上70萬的雜牌軍,周武王的推進速度甚至比頭一年“散步”到孟津還慢。 還是看這張圖,兩個月時間,在一片大平原上,周國聯軍僅僅從孟津推進了100公里到達牧野!平均一天不到2公里。 這次兩國的會戰,極其慘烈。《尚書》里描繪這兩個月“血流漂杵”:流的血可以讓雙方戰士的武器都漂起來。這是什么概念?簡直就是一副血流成河、赤地千里的景象! 兵過一萬,密密麻麻;兵過十萬,無邊無涯。商周兩個陣營100多萬人在孟津至牧野這直線距離100多公里的平原展開了一場為期兩個月的拉鋸戰。雜兵甚多的大商軍隊顯示出了無以倫比的戰斗意志,和40萬周國聯軍進行著血與肉的較量。 作為一大群雜兵,這樣的表現已經非常不錯了!或許他們在堅持著等待自己精銳主力的回師;或許他們憑借著身為商人的榮耀,有著與“周蠻子”拼死的決心。 但是歷史沒有如果,商朝最后的精銳部隊也沒有回來。 在戰斗經歷了兩個月后,來到了第二年二月份。一個“商奸”的出現徹底打破了雙方的平衡。這個“商奸”叫“微子啟”,紂王的大哥。 微子啟手持祭器,在戰時投降了周武王。(投降的原因也放在后面文章說吧) 微子啟投降的影響相當惡劣,大大鼓舞了周國聯軍的士氣、沉重打擊了商朝大軍的軍心! 商朝的末日來臨了。再一次的兩軍相接,曾經的商朝重臣、紂王哥哥出現在了敵人的陣營里,商朝軍隊開始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叛逃;再加上微子啟的影響,終于商朝軍隊中出現了倒戈…… 一場慘烈的大敗仗! (PS:微子啟投降周武王發生在武王伐紂時期,并不一定是真的就是在前1045年2月。因此,商軍倒戈還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微子啟投降,安排了自己人在商軍中,然后在牧野最后一戰中集體倒戈,一錘定音,為武王獲取勝利。 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曾經這樣評價過微子啟:“……微子最壞,是個漢奸……紂王對微子沒有防備,只曉得他是個反對派,不曉得他是個漢奸。”出處:《黨的文獻》1995年第四期。) 挾裹著牧野之戰大獲全勝的氣勢,周國聯軍一鼓作氣奔襲40公里,攻入了朝歌。 一代帝王紂王“帝辛”并沒有逃跑,在眼見事不可為之后,決心與社稷共存亡,于是上了鹿臺,自焚而亡。同時自殺的,還有紂王唯二的兩個夫人,其中一個就是妲己。 有一說一,根據后來發生的“反周復商”的事件來看,如果紂王不自殺而是暫時逃往東南方向與自己的精銳部隊匯合,未必不能繼續和周國掰頭,只是紂王選擇了自殺。而在中國所有末代君王中,有勇氣選擇自殺的,數量極少,單單就看紂王愿意自殺與社稷共存亡這一點,都可以算的上是一種英雄行徑了,至少是值得欽佩的。 可惜后世給你紂王的臟水太多太多,沒奈何呀,怪只怪你紂王只是個末代帝王! 紂王自焚之后,周武王向著紂王和妲己兩姐妹的尸身各射了三箭,然后砍下了他們頭顱,掛在白旗之下,也算是讓紂王和妲己“白首同歸”了。 戰后清點:兩個月內,周國聯軍共計斬首17萬,俘虜30余萬,獲得寶玉幾百萬塊,另有國家級寶物“天智玉”5塊。 自此,牧野之戰這場大型戰役,隨著紂王化為灰灰,徹底的落下了帷幕。 縱觀整場戰役,再把周文王曾經攻擊商朝的事兒放在一起,其實這并非一場多么仁義的“替天行道”之戰,武王伐紂僅僅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由“國仇家恨”引發的侵略復仇,并最終實現了政權顛覆的戰爭! 而在當時的商朝人民眼中,這場周國發起的政權顛覆戰,其實更加像是一場外來的蠻子消滅了正統的中原政權。要真正坐穩這大好江山,我們的周武王還任重道遠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