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特別修訂,加入了拓展部分,讓孩子能夠在了解中國文學的同時,了解一些西方文化,做到融會貫通,全面發展。 本課程意在使學生在快樂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掌握中國的文學常識,文化常識,學會中小學必備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通過討論的形式提升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及寫作能力! 一課在手,語文全有。 線下課程同時配合研學。每季度走進文化名城(第一季紹興、蘇州、杭州),實地研究學習古代名人們的作品,學習他們的風范! 第六講、老子 四大名著之一的 《西游記》第四十五回叫“三清觀大圣留名”。在三清觀里,孫悟空他們師兄弟三人捉弄了虎力大仙等三個妖怪。可是你知道這里說的三清觀里的“三清”,是什么嗎? 三清是道教里的人物,就是這三位: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這其中的道德天尊,你知道是誰嗎? 道德天尊就是《西游記》里的太上老君。在小說《西游記》中被尊為開天辟地之祖,是“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陰陽之主宰,萬神之帝君”。他居住在三十三天外的離恨天兜率宮,在孫悟空與二郎神大戰的時候,他用金剛鐲暗算孫悟空,助了二郎神一臂之力,抓住了孫悟空。后來他又把孫悟空放入八卦爐內,用六丁神火焚燒七七四十九天,只不過,不但沒有燒死孫悟空,還煉成了他的火眼金睛。孫悟空踢翻了八卦爐,破損的爐子掉在地上變成了火焰山。他的坐騎青牛偷了金剛圈下凡成了妖精,又給唐僧師徒造成了很大的麻煩。總之啊,這太上老君在《西游記》里也是個重要的人物。那么,你知道太上老君的原型是誰嗎? 太上老君的原型就是老子。你知道老子是誰嗎?咱們今天就講講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時期陳國人。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其實,關于老子是誰也有爭議,咱們采用通常的說法。 老子為什么叫老子?又為什么姓李? 有這樣一個傳說:老子的母親在河邊洗衣服的時候,看到水里飄著個李子,就撈上來吃了,沒想到,吃過之后就懷孕了。也有說法是他母親夢里夢到了個很大的流星,就懷孕了。傳說里還說老子在他母親的肚子里待了83年,(也有說70多年的,)。有一天,他母親在外面走,走到一棵李樹下的時候,感覺肚子痛,這時候,老子就從他母親的肋下出來了!生出來后,老子就頭發胡子都白了,所以他媽給他起名就叫老子。而且他生下來就會說話。老子就指著李樹說,我就姓李吧。于是老子就姓李了。據說,他活了101歲。從這個傳說里咱們可以看出,老子的出生是與眾不同的,所以他之后可以成為偉大的人,當然,這肯定是后人給編的。不過有一點咱們可以注意一下,古代很多偉大的人,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出生的時候都與眾不同,比如說佛教里的佛祖釋迦牟尼出生的時候是這樣的:釋迦牟尼的母親夢見一頭白象進入了自己的身體,就懷孕了。后來,她在菩提樹下站著生下了佛祖,也有一種說法是佛祖是從母親的右肋出來的。他降生之后就會說話,走路。當時他朝著四個方向各走了七步,所過之處就生出蓮花,他還說道:“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神奇吧? 咱們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的出生,也很神奇。《山海經》里面說: 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一本叫《歸藏》的書中也說到: “鯀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是以出禹。”
老子是孔子的老師。 老子曾經做過周朝的守藏室史,相當于咱們現在說的圖書館或檔案館的館長,所以他學識淵博。他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開創了道家學派,在當時名聲很大。孔子是一個虛心好學的人,他聽說了老子的名聲,所以專程去向老子學習。他曾經向老子學習關于“禮”的問題,并且獲益匪淺。 老子出關。 據說老子看到周朝日漸衰落,就想離開,到關外的秦國或者西域去。當時,要到這兩個地方,必須要經過函谷關。函谷關的官員尹喜很崇拜老子,看到老子要出關,覺得這是國家的損失,就不想讓他去。可是怎么能留住老先生呢?他想了一個辦法,就跟老子說:“您出關可以,但是要留下一部著作再走。”老子答應了,他用了幾天的時間,寫出了五千多字的《老子》,也就是《道德經》,然后就騎著青牛出關了。從此,人們再也不知道老子的蹤跡了! 老子的成就。 老子創立了道家學派,后來,在道家學派的基礎上,演變出了道教。他的著作《老子》又被稱為《道德經》。是世界上除了《圣經》之外,發行量最大的書。 老子的思想主張。 老子的思想都集中在他的著作《老子》(《道德經》)里。這本書,雖然只有5000個字,但是卻被稱為“萬經之首”,里面蘊含了很多的哲理,既可以教人怎么治理國家,又可以教人怎么為人處世,那是相當地偉大的。 老子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對立的,而且兩者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他的思想里包含了樸素的辯證法。比如他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就是說災禍里面蘊含著福氣,幸運;福氣幸運里面也可能蘊含著災禍,咱們熟悉的《塞翁失馬》的故事,其實就是說明了這個道理。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他還有一句話,也非常有道理:“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說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是攻克堅硬的東西沒有能超過水的東西了。這就是咱們常說的以柔克剛的道理。 在對待百姓,治理國家方面,老子主張“無為而治”,這不是說什么都不干,而是給老百姓比較自由的發展空間,不過多的干預、順其自然、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后來到了漢朝初年,實行的就是這種方法,結果漢朝很快就強大了起來,說明這種方法還是很有效的。 老子還提倡回到“小國寡民”的時代,實現“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這種理想也有兩面性,對咱們現在的世界來講,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咱們現在都已經成為“地球村”了,人和人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如果你和別人“老死不相往來”,那肯定就要落后,就要挨打了。 《道德經》選讀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5.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6.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7.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8. 治大國若烹小鮮。 9.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0. 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11.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12.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13.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拓展】 世界三大宗教 在咱們中國,以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融合了神仙方術等,到東漢末年的時候,慢慢形成了道教。道教和道家學派是兩回事,它是咱們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影響很大。不過,從全世界的角度來看,道教的影響還是不能和被合稱為世界三大宗教的“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相提并論的。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他的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他本來是印度北部的一個王子,后來出家,立志要找到能夠解脫身心痛苦和憂愁的方法。據說他在菩提樹下靜坐了七天,終于大徹大悟,創立了佛教,后來,人們稱他為“釋迦牟尼”。咱們看電視或者電影時,經常聽到和尚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其實就是佛教里的重要思想“因果”,這樣宣傳的目的就是讓人們能夠棄惡從善,以慈悲之心多做好事,下輩子輪回轉世的時候能夠有好結果。 佛教在漢朝的時候傳入了中國,到了中國后,逐步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出現了很多的宗派,比如說禪宗啊,凈土宗啊,華嚴宗、律宗等等。這些宗派的發展也讓佛教在咱們中國的影響越來越大,人們不管信不信仰佛教,也都知道如來佛、彌勒佛、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等等,峨眉山、普陀山、五臺山、九華山等也都成了佛教圣地。人們也動不動就說句“阿彌陀佛”之類的話,可見它對中國人的影響之深。 基督教是現在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他是耶穌在公元一世紀的時候創立的。基督教認為人類從一開始就因為不遵守上帝定下的律法而犯了罪,并且在罪惡中悲苦受死,人們只有信仰上帝,借助耶穌基督才能夠獲救。耶穌降生來到人間,目的就是救贖人類,這就是上帝和人類重新訂立約定,他帶來了上帝拯救世界的福音。耶穌招了12個徒弟一起四處傳道,但是他的一個徒弟猶大出賣了他,耶穌被抓了,然后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三天時候,耶穌復活了,復活四十天之后,又升天了。 基督教的經典是《圣經》,這本書內容豐富,是基督教徒的必讀書。后來,基督教也分化出了不同的流派,有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新教。基督教對后世的文學、音樂、建筑繪畫等藝術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人類歷史上很多的偉大人物也都是基督教徒,比如哲學家笛卡爾、黑格爾、康德等,政治家華盛頓、林肯、曼德拉等,商人洛克菲勒、福特、巴菲特、比爾蓋茨等,科學家里面有牛頓、哥白尼、愛迪生等,藝術家有莎士比亞、貝多芬等,數都數不過來。 伊斯蘭教是公元七世紀的時候由默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上創立的。伊斯蘭本來的意思是順從、和平。信仰伊斯蘭教的人稱為穆斯林。他們信仰真主安拉,尋求的是和平與安寧。他們也希望團結,要求“穆斯林四海皆兄弟”,只要有共同的信仰,不管種族、膚色、語言都以兄弟相稱。他們崇尚綠色,渴望和平。不過,如果生命和信仰受到威脅,他們就會進行反抗。 伊斯蘭教在唐朝時就傳入了咱們中國,歷史上稱他們為大食教、清真教、回教等。現在,咱們中國的寧夏、甘肅、新疆、青海等地的很多人都信仰伊斯蘭教。 【知識導圖】 【作業】 1、老子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請結合自己的日常的學習體驗,寫出自己的感謝。300字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