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王 南唐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姓名:米芾,初名黻,字元章; 綽號:米顛、米瘋子; 籍貫:湖北襄陽; 職業:北宋書法大師、吏部員外郎; 癖好:極度潔癖患者、石癡、花癡、高仿贗品制造者… 01 世傳米芾有潔癖,而且非常嚴重。 不管走到哪兒,都要帶著仆人。仆人不干別的,就拎著一把裝滿清水的銀壺伺候他洗手。 洗手不用盆,用流水,嘩啦啦接著洗;洗完也從來不用毛巾擦,自然風干。 一次上朝,有個同僚不小心踩了米芾的朝靴。這下可把米芾氣壞了,在心里罵了無數遍“你瞎啊”,回到家就開始擦鞋。 我擦,我擦,我擦擦擦…… 結果N遍之后,靴子被擦破出了洞,實在沒法穿了,不得不扔掉。 02 提及米芾的潔癖,繞不開“看名嫁女”。 說,米芾女兒到了適婚之齡,該嫁人了。可面對一堆名帖挑來選去,米芾總覺得不合適。 后來,在南京,米芾遇著一小伙子,長得干干凈凈,穿得利利索索,登時就入了他的法眼。 再看名字,姓斷名拂,字去塵。 我~去,這名字好清爽。閨女,嫁!
米芾《鄉石帖》,亦名《紫金帖》 現館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03 不過,也有人稱米芾是裝干凈。有段子為證: 一日,做皇帝很差勁、字寫得很牛掰的宋徽宗和蔡京談論書法時提到了米芾,就差內官召其進宮,在屏風上寫倆字,秀一把。 米芾搭眼一瞧,盯上了宋徽宗的那方硯臺。 皇上之物自然名貴無比,絕非地攤貨。 米芾當即揮毫潑墨,一通龍飛鳳舞,搞定。就在宋徽宗嘖嘖稱贊之時,只聽“噗通”一聲,米芾雙膝落了地。 “陛下您瞧,你這硯臺已讓臣用過,不干凈了。您就把它賞給臣,再換一塊新的唄。” 敢情,這家伙瞄上了朕的硯臺。宋徽宗也大方,哈哈笑道:“行,送你了。” 話音未落,米芾居然將沒洗沒涮的硯臺往懷里一揣,弄得滿身是墨,接著也不顧君臣禮儀,撒丫子溜之大吉。 說好的潔癖呢?這要回家洗肚皮,不刷出腸子來才怪。 04 聽聞米芾特別愛干凈,有個皇親想試試真假,便搞了一場名媛派對。 應約到達現場,米芾有點小郁悶—— 一眾受邀而來的官員同僚和文人墨客皆圍坐一桌,推杯換盞,好不熱鬧。他則被單獨安排了一個小桌,離得遠遠的。 主家召喚侍姬入場作陪,一個個美艷如花風情萬種。不過,沒米芾啥事。 起初,米芾不為所動,自品自飲。主家見狀剛要點一波贊,卻見他一躍而起,嗖,一頭扎進了擠擠嚓嚓的人堆。 “小姐姐,給哥也倒滿,干!” 現原形,露餡了。 05 米芾與蘇軾交往甚密,關系很鐵。蘇軾嗜茶,奉“密云龍”為至寶。 宋·蔡絳 《鐵圍山叢談》: 密云龍者,其云紋細密,更精絕於小龍團也。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蘇軾出任杭州太守,途經揚州時約米芾見個面。 席間,蘇軾取出“密云龍”,與其品飲共享。米芾嘴巴里咂著茶,眼睛卻滴溜溜地瞄著蘇軾那光艷動人的侍妾王朝云犯了花癡。 只見她十指纖纖,于簾外燃起小爐,輕注泉水。片刻,紫沙甌里色如玉乳,輕濤微翻。王輕挽翠袖,穩步紅蓮,恭恭敬敬為客人奉茶。 蘇軾侍妾王朝云像 目睹著這一幕,米瘋子徹底瘋魔,愁妒齊翻,止不住對她頻頻顧盼,心生艷羨。為此還專門寫了一闕《滿庭芳·詠茶》。 …
朋友妻,不可欺啊老米。 06 米芾不僅字寫得好,造假水平也非常了得。 一日,聽說有人要賣唐代畫家戴嵩的牧牛圖,價格不菲,米芾就借了來,說看幾天。如果到時下決心買,就直接給銀子。 拿回畫,關上門,米瘋子忙開了。 一轉眼,到了約定的交易時間。米芾拿出臨摹贗品,還了回去:“不買了不買了,忒貴。” 不料沒幾日,賣畫者便氣咻咻找上了門:“米瘋子,不帶這么玩的,把真畫還給我!” 嘿,米瘋子竟然絲毫沒覺得難為情,納悶問道:“我這可是高仿,沒少下功夫,自問比真的還真。你是咋看出假的?” 賣畫者說:“原畫的牛眼睛里能看見牧童的影子,您弄的這玩意里沒有。” 由此,米瘋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將仿制贗品事業推向了巔峰。 07 及至600多年后,公元1746年,乾隆給自己的書房掛出了招牌,曰“三希堂”。 所謂“三希”,即“士希賢,賢希圣,圣希天”。含義很雞湯:文化人想成為賢人,賢人想成為圣人,圣人想成為知天之人。 接著,將其視如珍寶的三件書法作品,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請進了書房。 乾隆酷愛書法,鑒賞能力也相當了得。但,他打眼了—— 王獻之《中秋帖》 王獻之的那幅《中秋帖》并非真跡,而是造假高手米瘋子的摹本! 08 太師蔡京長子蔡攸,時任宰相,也是位書法愛好者。 一日,蔡攸約米芾參加豪華游輪聚會。念及有吃有喝還有佳麗作陪,米瘋子欣然赴約。 上了游輪,蔡攸突然拿出一幅書法作品,請米瘋子給掌掌眼。 只一瞥,米瘋子頓時兩眼放亮,胸腔里的那顆小心臟啊也“怦怦怦”的狂跳起來。 必須得激動啊,是晉代王衍的作品! 激動之下,米芾一把搶過,忙不迭塞進了懷里。緊接著一個轉身,便扒著船舷做出了要跳河的架勢。 蔡攸頓時嚇夠嗆:“危險,你這是要干啥?” 米瘋子一字一頓道:“我要死給你看。” 蔡攸問:“為啥?” 米瘋子拖著哭腔道:“這些年,我收藏了那么多字畫,全加起來都比不過王衍這一幅。我要得不到,你說,活著還有啥意思?干脆,讓我們同歸于盡吧。” 一哭二鬧三跳河,一通演戲,自然是得手咯。 甭管用啥招,能忽悠到手就是高招。 米芾畫作 09 米芾鐘愛奇石,曾因“拜石為兄”被貶過官。但下面這事兒,比拜石更為離譜。 但說洞房花燭夜,傳為李煜后人的新婚妻子李氏,得知老公米芾是個“石癡”,遂將傳家之寶“靈璧研山”相贈。 寶貝哇! 米芾愛不釋手,“抱眠三日”而作《研山銘》。 米芾《研山銘》 這抱著睡的,不是新媳婦,而是石頭。 妥妥的“愛情誠可貴,石頭價更高”。 10 總是被人當異類看,張口米顛閉口米瘋子,狗血八卦滿天飛,米芾的心里甭提有多郁悶。 一日,又逢著蘇東坡,米芾委屈吧啦地說:“老蘇,我問你個事,你可一定要說實話。” “啥事?我保證實話實說。”蘇東坡問。 “他們都嗶嗶我瘋癲,精神病,你覺得呢?” 蘇東坡一本正經回了仨字: “吾從眾”。 11 米芾一生舉止怪異,行事乖張,據傳逝世時,也不按套路去死。 臨終前一個月,米芾似乎早有預感,著手為自己操辦起了后事。 親朋好友,一一告別:我要走了,下輩子再見;字畫古玩,該送人的送人,該燒掉的燒掉。更離譜的是,還親自去壽材鋪,給自己挑選了一口棺材。 運回府宅,停放穩妥,然后一日三餐加休息起居,全在棺材里解決。 死前七日,米芾洗了澡換了衣裳,開始焚香吃素。平素他瘋癲慣了,大伙全當樂子看,誰也沒放在心上。 而就在米芾去世那日,他讓家人把親友都請來,舉著拂塵念了聲偈子:“眾香國中來,眾香國中去”,隨之閉目合掌,溘然長辭。 真走了! 米芾彩像 關于米芾辭世之事,后人莫衷一是,皆言太過離奇。讀者朋友,你覺得能預知生死可信么? 附米芾《臨化偈》:
12 米芾對書法的分布、結構與用筆,有著獨到體會。概而言之為: “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 細細咂摸,好像人生也就這16個字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