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羊肉的爭論從沒停過。有人恨那股膻味入骨,而愛羊肉的又總愛把肉分個三六九等……中國人吃羊的歷史太久了。羊肉金貴,所以在全國各地都是獨挑大梁的重要角色。從南數到北,羊肉這一種食材的吃法已是“亂花漸欲迷人眼”。 羊肉的無數種吃法中,最純粹的一定是清水燉煮。 這也是老饕們最推崇的吃法,因為只有清水煮,才能最體現羊肉之鮮嫩,也只有在清水煮時,不同品種的羊肉才能把各自的風味發揮到極致。 而說起清水煮羊肉,人們第一想到的一定是內蒙的手把肉,甘肅寧夏的手抓肉。 不過,我們還是先從南方開始講吧。 1、藏書羊肉 江浙一帶關于羊肉的名菜,最有名的便是藏書羊肉。 這藏書羊肉就是用特制大的木桶烹煮羊肉,成菜湯色乳白,羊肉酥而不爛。 濕寒陰冷的南方,這樣溫暖的羊肉,威力堪比暖氣。 藏書羊肉所用之羊,以太湖湖羊最優,而這湖羊也是蒙古羊的后代,所以現如今很多售賣藏書羊肉的店家都以內蒙羊為首選了。 2、清水羊肉 清水羊肉,則是廣西馬山人最引以為傲的人間至味。 而廣西馬山,是中國著名的黑山羊之鄉。 不過清水煮羊不完全是清水,除鹽、糖之外,還會加入蘿卜、羊,稍作調味。 湯醇肉香,一口下去從喉頭暖到腹中。肉香浸透蘿卜,蘿卜激發羊肉的香氣。 3、北京涮肉 涮羊肉也可以算是一種清水煮肉。 北京很多老字號銅鍋涮肉,鍋底就是清水,再放些蔥姜蒜而已。水開,先下一盤羊尾油,叫“肥肥鍋”。 講究的都要吃手切,要好羊肉,切片碼好,盤子豎直,肉不掉落,便知是好肉。此時夾一片肉,涮一涮,大開吃戒。 銅鍋炭火,白菜豆腐。上腦、磨襠、黃瓜條、大小三岔,任君挑選。 以前的北京人吃羊肉非常的挑剔,非張家口外的肥羊不吃,而這口外肥羊就是內蒙古的羊,現在很多北京老字號選羊肉,依然首選內蒙古。 4、手把肉 清水涮肉的極致,便是蒙古人的手把肉。 選膘肥肉嫩的羔羊,斬大塊,水煮至斷生出鍋,便是蔥姜蒜也顯得多余。所謂手把,說的是一手拿著肉,一手握著蒙古刀,割著吃。 更有整羊下鍋水煮,叫羊貝子,出鍋后用小刀劃過,仍隱隱有血水滲出,鮮極。手把肉在西北各省區以及內蒙古都是再常見不過的地道風味。 蒙古族人用韭花醬甚至只用鹽來配羊肉,手把肉在寧夏、甘肅叫手抓肉,寧夏吳忠、甘肅臨夏都以手抓出名,同樣是簡單到極致,一切全憑羊肉本身的肉質取勝。 5、 格日勒阿媽耳標羊手把肉 格日勒阿媽的手把肉,取耳標羊的不同部位,分成手把羔羊排、手把老羊排;以及羔羊鏟板、老羊肉鏟板、羔羊后腿、老羊后腿。 部位不同,便有微妙的區別,但不變的是,肉一入口,油脂香氣便迅速蔓延在口腔中,鮮到極致。 汪曾祺曾說過:“在我一生中吃過的各種做法的羊肉中,我以為手把羊肉第一。如果要我給它一個評語,我將毫不猶豫地說:無與倫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