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個寶媽來問,到了秋天孩子手腳就開始變涼,都要穿厚襪子了,怎么辦? 隨著天氣轉涼,老年人和體弱的人會先出現手腳涼,而且越來越多的小孩子出現手腳涼了。 都說小孩子火力旺盛,體溫都比成人高一些,怎么會手腳涼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弄清楚手腳涼是哪里出了問題。 造成手腳涼主因有兩個:心臟動力弱,無法使血液供應到身體末梢;血不足,不能濡養好身體末梢,比如小兒常見的貧血,就容易伴隨有手腳涼。 現在很多家庭會用桶裝水抽水器,使用時會遇到三種情況: 第一種,水量充足,抽水器電力不足,沒辦法將水打出來; 第三種,是水量和電力都不足的時候,水就更不能順利抽出來了。 放在身體上,血液相當于水,而電力則是動力,血液運行的動力是心臟提供的。
在臨床上,出現手腳涼往往同時伴有這兩方面的問題。 要改善手腳涼,就要振奮心臟功能,同時要看到心臟背后的支撐—— 在《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第十》里記載:“脾足太陰之脈,起于大趾之端,......,別上膈,注心中”,脾經注心中,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血的質&量由脾胃來掌管; 又記載“腎足少陰之脈,起于小趾之下,......,從肺出絡心,注胸中”,腎經注入到胸中,提供動力,所以心臟和脾腎有著密切的聯系。 如果這時候寶寶出現了手腳涼,要從改善脾胃功能入手,同時振奮心臟動力~ 生活中哪些情況會導致手腳涼呢? 1.飲食 秋季天氣轉涼,好多媽媽來咨詢孩子腹瀉的問題,很多是因為哺乳媽媽吃涼或者寶寶自己吃涼導致。 乳汁是身體吃進來的食物化成水谷精微轉化而來的,也就是說乳汁的成分和媽媽的飲食是非常密切的。 小兒脾常不足脾胃功能發育不完善,媽媽吃了涼的東西影響乳汁,會直接刺激到孩子的脾胃,出現腹瀉、腹部不適等情況,久而久之脾胃就被傷了,自然對給心臟的提供的能量就會減少。 脾胃喜暖惡寒,所以要讓孩子遠離寒涼。 2.穿衣 有媽媽來咨詢說,想鍛煉孩子觸覺靈敏度,可以光腳玩嗎? 老話講,寒從腳底生。腳底有個涌泉穴,是腎經的第一個穴位,井穴,水井的井,有源頭之意。長時間光腳寒氣會從涌泉穴進入,寒則凝滯,自然會傷身體。 在鋪著柔軟墊子,溫度也適合的時候可以光腳玩玩,但是冰涼的地板、濕地就算了。 手腳涼怎么改善呢? 手腳涼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喝點熱水、熱湯,或者泡個腳,確實可以暫時緩解,但是過會還會涼。 這是因為沒有從根本解決問題,導致手腳涼背后的原因是脾腎的功能,那咱們就要恢復脾腎功能。 中成藥 金匱腎氣丸 讓孩子堅持服用金匱腎氣丸,從根本恢復腎氣水平。 小建中顆粒 用小建中顆粒恢復脾胃功能,小建中顆粒甜甜的寶寶也更容易接受。 3、運動 科學研究表明,登高類的運動,比如爬山,能較好的鍛煉心肺功能,增強心肌力量,增加血氧濃度,自然能幫助改善末梢循環,同時還能幫助改善腦部的濡養。 還能鍛煉孩子的韌性,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多運動~ 除此之外可以經常艾灸神闕穴、足三里穴,這些強壯大穴,幫助增強身體,給孩子養成一個泡腳的好習慣,從此和手腳涼說拜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