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三星堆遺址青關山一號建筑基址初探

     cqtwgcs 2020-10-27

             杜金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摘 要:三星堆遺址青關山一號建筑基址是一座具有上下兩層建筑的樓閣式建筑物,屬于商代最高規格的宮殿建筑,可能是當地最高統治者處理政務和舉行重大典禮的禮儀建筑。它體量宏達,結構復雜,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彰顯了很高的的建筑水平,體現了使用者的尊貴身份。三星堆大型宮殿建筑的發現,是三星堆城址考古史上里程碑式重大考古成果。它極大地豐富了三星堆商代城邑文化內涵,對于正確認識該城址的性質和價值,研究我國早期文明發展模式與進程,提供了珍貴資料。

    關鍵詞:三星堆遺址;大型宮殿建筑基址;樓閣建筑

    一 緒言

    2013年4月19日,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邀請,筆者前往廣漢三星堆遺址觀摩青關山一號建筑基址(以下簡稱“青關山F1”)考古發掘現場。[1]是日,在現場看到該建筑基址全貌,掌握了一些基本情況,又仔細觀察了遺跡現象,心中有了初步認識。筆者提出該建筑可能是大型重檐建筑物。后根據現場所見遺跡和平面圖,做了一點初步研究。于2013年8月25日完成本文。因所掌握的信息有限,故本文難免存有某些疏漏和錯誤,敬請方家指正。

    二 建筑遺跡分析

    在發掘現場,筆者看到的建筑遺跡主要是墻基槽、柱坑、柱洞、夯土、墊土等。根據這些遺跡可以大致推測出該建筑的建筑形式和結構。

    (一)建筑臺基

    該建筑基址坐落在一個高臺之上,房子臺基是用褐色黏土夯筑而成。因后期破壞嚴重且發掘面積所限,臺基凸起不甚明顯。從測繪的平面圖上,看到在該建筑南墻外側有一條貫通東西的線條,似乎是臺基基坑邊緣線,表明該建筑有基坑,深度不明。

    (二)檐墻

    在該建筑基址的南、北兩邊最外側,各有填充紅燒土碎塊和鵝卵石的淺槽,平面呈連續凸字形(圖一),從東、西兩端斷面觀察,槽深現存約0.3~0.4米左右(圖二)。顯然,這是該建筑的檐墻基礎遺跡,之所以挖呈凸字形,是為節省人力,即在凸出基槽內栽一柱,相應地在長槽內栽一柱,二柱對應成組。只因后期破壞比較厲害,木柱遺跡殘留不多且不明顯。因墻槽內比較普遍地填充了鵝卵石,起到了柱礎作用,故沒有發現經加工的柱礎石。墻槽內填充燒土塊、鵝卵石等,是潮濕環境下加固墻基、減緩木柱腐朽的有效措施。

    圖一  青關山一號建筑基址墻槽平面

    圖二  青關山一號建筑基址墻槽斷面

    承重墻采用這種雙排柱木骨,在中原地區商代宮室建筑中常見,如偃師商城一號宮殿外檐墻(圖三:1)、三號宮殿和七號宮殿廊廡外檐墻等宮殿建筑的承重外墻,甚至宮城城墻,都是雙排柱夯土墻。[2]又如安陽洹北商城一號、二號宮殿基址(圖三:2、3)、[3]安陽殷墟宮殿建筑乙三基址(圖四:3、4)、乙八基址(圖四:5、6)、乙十三基址(圖四:7、8)[4]等,都發現雙排柱夯土墻遺跡??梢?,雙排柱夯土墻是商代宮殿建筑常見建筑方式。

    圖三  偃師商城、洹北商城宮殿基址平面圖

    1.偃師商城一號宮殿基址平面圖   2、3.洹北商城一號宮殿基址平面圖(主殿西端與西耳廡東段、南廡門道兩側)

    現知,最早的雙排柱夯土墻宮殿建筑發現于偃師二里頭遺址夏代宮殿建筑四號基址主殿后檐墻(圖四:1、2)。 [5]

    夏商時期宮殿建筑采用雙排柱木骨夯土墻結構,既是為了墻體的堅固和承重結構穩固,同時也是夯筑墻體時方便架設筑板。

    圖四  夏商時期雙排柱木骨夯土墻結構宮殿建筑基址

    至于單排柱木骨墻,在夏商宮殿建筑上更為常見。在開挖墻槽時平面挖成凸字形的情形,也曾見于黃陂盤龍城遺址二號宮殿基址(圖五)。[6]

    圖五  黃陂盤龍城遺址二號宮殿基址平面圖

    (三)山墻與門道

    該建筑基址東、西兩頭的墻槽,應是其山墻基槽遺存,填充紅燒土碎塊和石塊等。推測也是木骨夯土墻。山墻中間均有較大缺口,應是門道所在。但門柱等遺跡尚未發現,或已被破壞無存。

    (四)頂梁柱

    在南、北檐墻內側,各發現有一排柱坑遺跡,內填紅燒土鵝卵石(圖六),間距一般為2米左右,最小1.5米、最大2.5米,這種非等距分布現象,不知是因為后期破壞造成部分柱坑遺跡滅失造成,還是原本就不是完全等距排列。有密集木骨的夯土墻與相對稀疏的立柱并列之建筑現象,在夏商宮殿建筑基址十分常見,但一般都是密集木骨夯土墻位于稀疏立柱內側,從而形成室外有廊道的格局。因此說,該建筑的墻、柱空間關系,是罕見的特例。

           

    圖六  青關山一號建筑基址頂梁柱遺跡

    上述兩排立柱既然不是廊柱,最合理的推測,應與支撐屋頂框架的頂梁柱有關。

    (五)樓梯間

    建筑基址內部,有四個平面呈U字形的夯土墻槽,兩兩相對,槽內填充紅燒土等(圖七)?;垡灿袃韧獍纪宫F象。這四個建筑遺跡都沒有與檐墻相接,而是大體結束在對應頂梁柱一線。從其位置、數量、跨度和平面結構看,其性質最大的可能是樓梯間承重墻,表明該建筑有上、下兩層。

    圖七  青關山一號建筑基址樓梯遺跡

    (采自《四川文物》2020年第5期)

    由這兩組樓梯的分隔,該建筑底層內部空間形成東、中、西三個面積不等且依次遞減的空間。

    (六)座屏立柱

        在該建筑基址底層東室偏東中央,有兩塊方形夯土,其西側各有一個圓形柱坑(柱洞)遺跡。對于上述現象,很難做出十分合理可信的解釋。筆者揣測,兩根立柱可能是上層建筑內巨型座屏的立柱。

    (七)穿堂過道

    對應東、西門道,在該建筑底層房內有一條貫通東西的墊土帶。建筑臺基的整體一般是用夾雜較多燒土粒的褐色黏土筑就,而這條墊土帶卻是相對比較干凈細膩的黃土。

    其他遺跡現象,現在還不能一一識別。

    三 建筑復原探討

    根據上述考古現象辨識結果,可對該建筑的原貌進行大致推想復原。

    從現有建筑現象分析,該建筑是一座縱軸呈東南-西北向、平面做長方形的大型地面建筑,可能是具有上、下兩層的樓房,底層建筑內部有兩組共四個樓梯,上層則很可能是通透的大空間。其木骨夯土墻是底層建筑的圍墻、上層建筑的地板承重墻。木骨墻內側的兩排立柱,是上層建筑的檐柱,支撐房頂梁架。它的兩個門道,分別置于底層建筑山墻的中央。

    根據木骨夯土墻長度和兩墻距離推算,該建筑底層建筑東西長大約50米(不含門外崗亭),南北寬約14.3~14.5米(外緣跨度)。上層建筑長約50米,寬約12米。

    底層建筑木骨夯土墻的基槽寬度大約1.2~1.5米,木骨的行距約0.8~1米不等,推測排距約0.5米。復原墻體寬度應在1米左右(墻體頂部寬度。其基部寬度應更寬或達1.5米)。

    在該建筑的東南角和西北角,各延伸出一截短墻,墻槽形制與底層木骨墻一樣。在偃師二里頭遺址二號宮殿南門外宮殿建筑東南角和西南角也曾發現類似遺跡(圖八:1),[7]筆者認為是宮殿警衛房遺跡。[8]在殷墟宮殿建筑中,主體建筑前面的警衛房,則獨立于宮殿建筑之外,如乙六、乙十四、乙十七基址(圖八:2)等便是。[9]

    圖八  夏商宮殿建筑警衛房遺跡

    1.二里頭遺址二號宮殿基址2.殷墟宮殿宗廟區建筑基址

    為保護下層建筑的木骨夯土墻、密閉室內空間,底層建筑的墻頂應設置有單坡房檐。

    上層建筑兩排檐柱之跨度約12米(柱心距離),從而確定出上層建筑的進深尺度。檐柱左右間距最小1.5米左右、最大2.5米左右。似乎,檐柱是兩柱成組抬一梁,兩組檐柱之間可能是窗子所在。上層建筑可能是木質墻體。

    底層建筑內部的樓梯間進身約3.7~4米、面寬約3.5米(按墻外緣計),樓梯寬(按墻內緣計)約2米。樓梯間兩壁基槽寬0.7米,夯土墻壁厚度約0.7~0.8米。如果,以每階高0.3米、寬0.3米計,梯高3米,則樓梯水平長度為2.7米,樓梯在上層建筑地板可設置的踏步進身1.3米。樓梯間頂端中央有一柱跡。理論上可以看做是斜梁立柱,以分樓梯為反向兩段。但是它距離檐柱不足0.5米,使得樓梯轉臺過于局促,且樓梯寬度只剩1米左右,太窄,故排除旋梯,復原為直梯。至于那個立柱,筆者目前還不能解得其用途。

    底層建筑東室矗立的兩根立柱,很可能是上層建筑東段一個大型座屏之立柱,從立柱間距達4.5米看,座屏寬度當應在4.5米以上。復原為寬6米、高3米。

    兩座警衛房面寬約2~2.5米,進深不明??赡苁莾擅嬉袎?、兩面敞亮、一面坡房頂。

    依照山墻基槽中部缺口推算,東門寬約5米,西門寬約3.5米。東門寬于西門,或許東門是主門。

    綜合以上復原,三星堆遺址青關山一號建筑基址的推想復原圖(圖九),做重檐兩面坡屋頂、二層樓閣式建筑。

    圖九  青關山一號建筑基址復原平、剖視圖

    1.復原建筑平面圖   2.復原建筑剖視圖

    四 相關問題討論

    (一)建筑方位和體量

    如果以建筑軸線而不是以門來確定建筑方向,則青關山F1應屬坐北朝南(東北—西南向,與城址方向基本一致),依其南墻測量,方向約40.2o。

    根據現有遺跡推算,該建筑主體部分東西長近50米,南北寬約15米。這個建筑體量在商代建筑物中居于什么等級呢?

    筆者統計了偃師商城、[10]鄭州商城、[11]洹北商城、[12]安陽殷墟[13]等商代王都重要宮殿建筑以及黃陂盤龍城商代方國宮殿建筑[14]之考古資料(表一)發現,商代宮殿建筑物越長,相應地也就越寬。主體建筑均寬于附屬建筑。如果兩組宮殿建筑前后排列,則居前宮殿體量一般大于居后宮殿。主體建筑和獨立單體建筑(包括組合關系不明因而可能是附屬建筑的單體建筑)的臺基寬度,一般在9~11米之間,長度則在30米以上。若寬度超過11米,其長度則一般超越35米,可達50米至近百米。建筑臺基寬度達到13~15米,就是最高規格的禮儀建筑了。

    表一 商代主要宮殿建筑基址尺度統計表

    遺址名稱

    建筑編號

    建筑尺度

    四號宮殿主殿

    東西長36.5、南北寬11.8米

    五號宮殿主殿

    東西長54、南北寬14.6米

    三號宮殿主殿

    東西長50.1、南北寬13.1米

    七號宮殿主殿

    東西長50.1、南北寬13.1米

    二號宮殿主殿

    東西長54、南北寬12.6米(含西擴部分)

    88C8F101

    東西長31.2、南北寬11米

    2ZSC8ⅡF1

    東西殘長30、南北寬13米

    90C8ⅡF1

    南北殘長47、東西寬11米

    C8F9

    南北殘長37、東西殘寬13米

    C8F14

    南北殘長25、東西寬9米

    C8F10

    南北殘長34、東西殘寬10.2米

    C8F11

    南北殘長15、東西殘寬8.5米

    C8F12

    南北殘長14、東西殘寬11米

    C8F13

    南北殘長14、東西寬9米

    C8F8

    南北殘長29、東西寬6米

    C8F15

    東西殘長65、南北寬13.6米

    市郵政局家屬院商代夯土建筑基址

    東西長30、南北寬9米

    洹北商城

    一號宮殿主殿

    東西長90米以上、南北寬14.4米

    二號宮殿主殿

    東西長43.5米、南北寬13.8米

    甲四

    南北長28.4、東西寬7.3~8米

    甲十一

    南北長46.6、東西寬10.7米

    甲十二

    南北長21、東西寬8.2米

    甲十三

    南北長20.7、東西寬約8米

    乙五


    乙八

    南北長近于60、東西寬7.5米

    乙十一

    早期建筑東西殘長13(復原長約60米)、南北寬18米(經擴建);

    晚期建筑東西殘長10余米(復原長度約百米)、南北寬約13米

    乙十二

    (乙十一西側)

    南北長37.5、東西寬10.5米

    乙十三

    (南殿)

    東西殘長47.5、南北寬約9米

    乙二十

    東西殘長31、南北寬14.5~15.5米

    丁一

    東西殘長62、南北寬8米

    黃陂盤龍城

    一號宮殿主殿

    面闊38.2、進深11米

    (臺基長39.8、寬12.3米)

    二號宮殿主殿

    面闊27.3、進深10.8米

    (臺基長30、寬12.7米)

    可見,青關山F1的建筑體量達到了商代宮殿建筑最高體量規格。

    (二)建筑形式和性質

    筆者推定該建筑為具有上下兩層建筑的樓房之理由,一是它的室內有四處樓梯設施,二是在木骨夯土墻內側有兩排承梁柱。

    底層建筑四圍是木骨夯土墻,沒有窗戶比較昏暗,室內又有四處樓梯,也未發現有分隔空間的墻、柱遺跡,推測下層建筑既不適合人居,也不適合舉行什么活動,但也許可以儲存一些物品。供人登樓的樓梯,是底層建筑最主要的設施。

    上層建筑是其主要使用空間。從有四個樓梯看,上層應是無分隔的通透大空間。

    青關山F1是現知唯一可肯定為兩層建筑的商代大型宮殿建筑,復原高度達到13.7米(含臺基),相當壯觀。雖然,在偃師商城二號宮殿前院中發現的西廂建筑具有樓梯柱跡,著名古建筑學家楊鴻勛據以復原了一座所謂“稷”(倉廩)的建筑物(圖一〇),[15]在安陽殷墟發現乙二十一基址也具有樓梯柱跡,筆者曾復原成上下兩層的崗樓(圖一一),[16]但都是小型建筑。石璋如先生曾認為殷墟乙八基址是中部起樓的建筑,[17]楊鴻勛先生則把殷墟甲十二基址復原為“樓閣”,[18]但缺乏實證。

    圖一〇  楊鴻勛復原偃師商城二號宮殿西廂建筑“稷”

    圖一一 殷墟乙二十一基址建筑復原圖

    根據偃師商城和安陽殷墟的考古資料,可以知道商代已經把廟、朝、寢三種宮室建筑明確區別開來。專門用于政務活動的禮儀建筑在偃師商城、安陽殷墟等商代都城遺址,均有發現。如偃師商城的二號宮殿、三號宮殿、七號宮殿等,安陽殷墟的乙五、乙十一、乙二十號宮殿,應該都是后世所謂“朝”、“朝堂”類禮儀建筑。[19]三星堆大型建筑具有商代最大的建筑體量,又是具有上下兩層建筑的樓房,一座建筑內設置四個樓梯,上層建筑寬敞明亮,適合于舉行人數較多的公共活動。鑒于尚未發現與宗教祭祀活動有關的遺跡遺物,因此推測該建筑應該是當地最高統治者處理朝政舉行大型禮儀活動的專門場所,也許可歸之于“朝堂”類建筑。

    該建筑位于城內西北隅,靠近北城墻,在其北面沒有發現其他建筑遺跡。可能,在這里找到“前朝后寢”禮制建筑格局的可能性較小。

    殷墟甲骨文有樓閣象形字,具有上下兩層建筑,如“高”字(甲骨文寫作、是兩層建筑之寫照)。而“享”字()則顯然是建在高臺上的一層建筑之象形,[20]證明商代確實是有樓閣建筑。

    筆者注意到,韓國首爾景福宮內有座專門用于接待外國賓客、舉行大型宴會的宮殿,叫做慶會樓(始建于1412年,重建于1867年),也是二層樓宇而以上層建筑為活動場所,面闊7間、進深5間,在底層內設兩座樓梯可登樓(圖一二)。它應該是遙承青關山F1一類宮室建筑之建筑制度而有所改進。

    圖一二  韓國首爾景福宮慶會樓

    (三)與中原商文化宮殿建筑比較

    青關山F1體量宏大,結構復雜,是罕見的商代大型宮室建筑遺跡。以之與中原地區商代宮殿建筑相比可以發現,青關山F1既有與中原建筑相同的一面,又有自己獨特之處。

    二者的共同點主要表現在:

    第一,尺度規制。在夏商都城,宮殿建筑的尺度有大致規律可循。前文已述,三星堆宮殿體量尺度與中原商代宮殿建筑中最高規格宮殿建筑相仿。

    第二,使用夯土臺基。可以看出,青關山F1建筑基址具有夯土臺基,盡管尚未進行專門解剖,但是現有基址顯然高于周圍地方,甚至它所處的高臺或許也是人工筑成的而非自然土丘。在偃師商城、洹北商城、安陽殷墟以及黃陂盤龍城遺址,商代宮殿建筑都具有人工夯土臺基,甚至具有很深的基礎坑。夯土臺基的地面以上高度大約有半米以上甚至一米左右。

    第三,建筑平面呈長條狀,建筑空間橫向分割。筆者曾指出,中原地區夏商宮殿建筑平面形狀一般都是長方形,室內空間采橫向分割形式。而關中地區的西周大型宮殿建筑,除了也有長方形的,往往還有接近方形的,內部空間有前后分割習慣(如周原遺址召陳F3、F8、[21]云塘F1、齊鎮F4[22])(圖一三),且這種建筑形式是周人典型宮殿建筑形式。中原地區商代宮殿建筑夯土臺基長寬比例一般為1:2.4~1:4.4,[23]青關山F1平面形狀也是長方形,長寬比例約為1:3.3,與商王都宮殿臺基長寬比例相比正好適中。青關山F1內部空間雖然可能是無分隔的通透空間,但它顯然沒有前后分割的建筑設想。

    圖一三  周原云塘西周宮殿建筑基址

    第四,使用雙排柱承重夯土墻。這是青關山F1與中原商代宮殿建筑又一重要共同點。這種墻體既是堅固的建筑物外圍墻(也用作廊廡建筑中間分隔墻),又是起承托作用的承重墻。

    由此可見,青關山F1與中原商代宮殿建筑的共性比較明顯。

    青關山F1的獨特點則有:

    第一,無分隔縱向使用。從現有遺跡看,青關山F1并無內部分隔設施,應該是通透的使用空間。上層建筑如此,下層建筑也應如此。

    第二,門道開在山墻上。這是中原宮殿建筑從未見過的現象。中原商代宮殿建筑的門戶,幾乎都是朝前的(正殿門朝南,東、西廂房門朝西、東)。

    第三,無回廊。中原夏商宮殿建筑的重要特征是具有廊道,主殿有回廊,連配殿也至少有一面廊道。青關山F1沒有廊道,與其下層建筑的功能設計有關。

    第四,上、下層建筑檐墻不對應。上層建筑檐柱設置在下層建筑檐墻內側,則上層建筑窄于下層建筑。

    第五,樓梯設在室內,采用木骨墻支撐。盡管偃師商城二號宮殿附屬建筑、殷墟乙二十一等建筑具備樓梯,但均設置室外,且都使用立柱支撐。

    可見,青關山F1的建筑獨特性也十分突出。

    五 結語

    三星堆青關山一號建筑基址是一座具有上下兩層建筑的樓閣式建筑物,可能是當地最高統治者處理政務和舉行重大典禮的禮儀建筑,體量宏達,結構復雜,彰顯了很高的的建筑水平,體現了使用者的尊貴身份。

    三星堆青關山一號建筑的發現,是三星堆城址考古史上里程碑式重大考古成果。它極大地豐富了三星堆商代城邑文化內涵,對于正確認識該城址的性質和價值等至關重要,指出了三星堆考古的重要方向。同時,也為商代中原地區與西南成都平原之間的政治文化關系研究,為中國早期文明發展模式與進程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

    注釋:


    [1]  三星堆青關山一號建筑基址考古發掘資料,參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廣漢市三星堆遺址青關山一號建筑基址的發掘》,《四川文物》2020年第5期。本文采用資料若與前述考古發掘簡報有不一致處,請以簡報為準。

    [2] 筆者在偃師商城主持考古發掘時所獲資料,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3] a.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洹北商城宮殿區一號基址發掘簡報》,《考古》2003年第5期;

    b.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河南安陽市洹北商城宮殿區二號基址發掘簡報》,《考古》2010年第1期。

    [4] 石璋如:《殷墟建筑遺存》,李濟總編:《小屯·第一本·遺址的發現與發掘·乙編》,第65~136頁,(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1959年。筆者曾指出上述建筑基址的雙柱現象是木骨夯土墻。參見杜金鵬:《殷墟宮殿區建筑基址研究》,第119~121、196~198、244、245頁,科學出版社,2010年。

    [5] a.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河南偃師市二里頭遺址4號宮殿基址發掘簡報》,《考古》2004年第11期;

    b.杜金鵬:《偃師二里頭遺址四號宮殿基址研究》,《文物》2005年第6期。

    [6]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盤龍城——1963-1994年考古發掘報告》,第42~62頁,文物出版社,2001年。

    [7] a.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隊:《河南偃師二里頭二號宮殿遺址》,《考古》1983年第3期;

    b.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偃師二里頭》,第154頁,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年。

    [8] 杜金鵬:《二里頭遺址宮殿建筑基址初步研究》,劉慶柱主編:《考古學集刊》第16集,第22、221頁,科學出版社,2006年。

    [9]  石璋如:《殷墟建筑遺存》,李濟總編:《小屯·第一本·遺址的發現與發掘·乙編》,第77、78、137~139、145、146頁。

    [10] a.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隊:《1984年春偃師尸鄉溝商城宮殿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85年第4期;

    b.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隊:《河南偃師尸鄉溝商城第五號宮殿基址發掘簡報》,《考古》1988年第2期;

    c.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隊隊存資料。

    [11] a.河南省文物研究所:《1992年度鄭州商城宮殿區發掘收獲》,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編:《鄭州商城考古新發現與研究(1985-1992)》,第98~143頁,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

    b.宋國定:《1985-1992年鄭州商城考古發現綜述》,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鄭州商城考古新發現與研究(1985-1992)》,第48~59頁;

    c.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鄭州商城:1953年—1985年考古發掘報告》,第246、253、261~267、277頁,文物出版社,2001年。

    [12] a.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洹北商城宮殿區一號基址發掘簡報》,《考古》2003年第5期;

    b.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河南安陽市洹北商城宮殿區二號基址發掘簡報》,《考古》2010年第1期。

    [13] a. 石璋如:《殷墟建筑遺存》,李濟總編:《小屯·第一本·遺址的發現與發掘·乙編》,第26~164頁;

    b.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河南安陽殷墟大型建筑基址的發掘》,《考古》2001年第5期。

    [14]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盤龍城——1963-1994年考古發掘報告》,第44、46~57頁。

    [15] 楊鴻勛:《宮殿考古通論》,第67、68頁,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

    [16] 杜金鵬:《殷墟宮殿區建筑基址研究》,第247~249頁。

    [17] 石璋如:《殷墟地上建筑復原的第三例》,插圖五,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1976年。

    [18] 楊鴻勛:《宮殿考古通論》,第67、68頁。

    [19] a.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偃師商城》,第724~734頁,科學出

    版社,2013年;

    b.杜金鵬:《殷墟宮殿區建筑基址研究》,第150、263、296頁。

    [20] 姚孝遂主編:《殷墟甲骨刻辭類纂》中冊,第734、744頁,中華書局,1989年。

    [21] 陜西周原考古隊:《扶風召陳西周建筑群基址發掘簡報》,《文物》1981年第3期。

    [22] 陜西周原考古隊:《陜西扶風縣云塘、齊鎮西周建筑基址1999-2000年發掘簡報》,《考古》2002年第9期。

    [23] 杜金鵬:《周原宮殿建筑類型及相關問題探討》,《考古學報》2009年第4期。

     原文刊載于《四川文物》2020年第5期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AV专区无码影音先锋| 国产啪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 人妻人人做人做人人爱|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农村| 无翼乌工口肉肉无遮挡无码18| 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中文字幕有码高清日韩| 9色国产深夜内射| 亚洲AV国产福利精品在现观看| 男女啪啪18禁无遮挡激烈| 又粗又紧又湿又爽的视频| 老子影院午夜精品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主页|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不卡| 色偷偷人人澡久久超碰97| 亚洲AV无码AV在线影院|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直播午夜精品|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邻居少妇张开腿让我爽了一夜| 午夜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亚洲|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 国产性色的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WWW|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紧身裤|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人狍大战| 717午夜伦伦电影理论片| 国精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AV| 亚洲综合无码AV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午夜成年男人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男女性潮高清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国产首页一区二区不卡| 蜜桃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