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常講中年發福,其實我對“中年”的理解就是青年到老年的橋梁,是一個過渡期。普遍來講,青年階段身體素質是一生中最好的時期,精力好、吃得下、睡得香,基本無需去醫院。而結婚后有了家庭,人也慢慢的變得油膩起來,很多事情做起了感覺就力不從心了,自己也漸漸學會了“服老”。與此同時,健康體檢報告一出來,脂肪肝、高尿酸、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等等問題接踵而來,如果這時仍不重視,將埋下伏筆,等到中年末期或者步入老年階段就要長期與“吃藥”打交道了,那該如何做好清血管、保心臟的工作呢?下面我就來談談我的看法。如何理解“清血管、保心臟”? 何為清血管?其實就是針對“動脈粥樣硬化”做預防;何為保心臟,其實就是針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做治療。這是我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故而對相關的臨床專業知識進行一個通俗化解釋。因為長期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正是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和發展成為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所以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就是眾多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說到底我們就是要針對這些高危因素進行積極的臨床干預(如生活、飲食方式的調整、藥物的治療等)。 高血壓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談起原發性高血壓,我可以用我多年的臨床經驗告訴大家,多數人并不是因為頭暈、頭痛等癥狀去醫院就診而診斷的。很大可能是某次偶爾在哪個診所、藥店或者體檢或者因某些病住院時才發現血壓升高的。正是因為高血壓的這一特點,所以在我國仍有不少是已經患有高血壓但本人仍不知情的或者在輕度高血壓(如高血壓1級.、2級)時因為身體沒有任何不適癥狀而拒絕服藥、拒絕治療者。 那么在早期甚至中期沒有癥狀的情況下發現有高血壓那到底要不要治療呢?答案是必然的。因為長期的高血壓狀態非常容易損傷血管的內壁,從專業上解釋就是引起動脈血管內皮系統的損害。注意了,高血壓與血管功能還是相互影響的,因為高血壓首先會引起血管內皮損傷,而血管壁的這種損傷又會反過來進一步增高血壓并帶來動脈粥樣硬化等問題。 通俗的講,我們的血管是運送血液的管道,為了把血液運送到全身,這就需要一定的壓力,這就是血壓,血管是有彈性的,能夠適應血液的壓力。當各種因素(如老化、動脈硬化等)引起血管彈性變差或管腔變窄時,血管壁就會變硬。當心臟還像往常一樣泵出血液時,變硬的血管就無法緩沖血液的壓力,導致血壓升高。而血壓升高有導致血管壁承受的壓力變大,血管內壁長期承受高壓血流的沖擊。加上另外一些更復雜的因素影響,血管壁還將進一步受損。 小結:動脈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硬化,這誰也無法逃避。但在長期高血壓的作用下,粥樣硬化的速度將大大增快。我們人體哪哪都有動脈,如果發生在腎動脈我們就叫腎動脈粥樣硬化;如果發生在主動脈我們就叫主動脈粥樣硬化;如果發生在腦動脈我們就叫腦動脈粥樣硬化;如果發生在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上我們就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這時候該來的癥狀就來了,因為你冠狀動脈發生了粥樣硬化,隨著動脈管腔的變窄,就勢必影響到心臟發揮它的“泵”功能。所以胸悶、胸痛、心悸、氣急、心慌等等都可能接踵而來。 高血糖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糖尿病就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慢性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而引起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中絕大部分為2型,少數為1型,其它類型糖尿病所占比例更少。根據相關的科研數據顯示,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幾乎都有血管受累,所以防治糖尿病并發癥的重中之重就是“保護好血管”。據統計,約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會出現血管病變,8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死于血管病變。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血管就像是一根藤,而人體眾多的臟器如眼睛、心臟、大腦、腎臟等就是這根藤上的瓜。而糖尿病病人的血管,毫不夸張的說里面流淌著的就是“糖水”也是“毒水”。為什么我要把它說的這么壞呢?因為它會使得我們的血管變硬、變脆、受到壓力極易破裂出血;會使得我們的血管壁有附著物,形成血栓,然后不斷堆積、堵塞血管,血流受阻;會使得我們的血液變得黏稠、流速變慢、流量變小,血壓升高。 而這一切損傷都在潛移默化的進行著,從哲學的觀點來看就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它就在等待某一刻爆發,而病人此時如果沒去檢查可能還全然不知。當動脈粥樣硬化到一定程度后,在視網膜上,病人視力愈發模糊,直至雙目失明;在腎臟上,腎小球硬化到一定程度,出現蛋白尿,肌酐開始升高,直至尿毒癥,在腦及腦血管上,出現腦供血不足,直至腦血栓形成;在心臟及冠脈循環上,出現心慌、胸悶、氣急心絞痛,直至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等。 高血脂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近年國家衛健委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也顯示,18歲以上居民高脂血癥中患病率為18.6%,全國患者總人數達1.6億。前幾日我也曾專門對我院今年健康管理中心接受的體檢的患者的血脂一欄進行年齡方面的數據統計分析,的確是愈發趨于年輕化。請注意,血脂成分中與心腦血管疾病關系最為密切的主要還是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其中甘油三酯參與人體內能量代謝,而膽固醇則用于合成細胞漿膜、類固醇激素和膽汁酸。 血脂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也是我們時刻需要關注的指標。我們正常人血管內膜是光滑流暢的,血脂增高會在血管內膜下逐漸沉積呈黃色粥樣斑塊,久之破潰、出血、管腔變窄、血流阻力增加,從而使血壓升高;血脂增高,血脂在動脈內膜沉積可造成血管硬化,使血管壁彈性減弱,血壓升高。當血脂增高時血粘度就增高,使血流阻力增加,血壓升高。所以高血脂對心、血管系統也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 針對三高等因素引發的心、血管問題,當如何清血管保心臟? 很多人沒有醫學基礎,看到這可能會有些迷糊,其實大家只要回去反復讀幾遍,理順了其中的邏輯關系,明白了發病機制,也就一通百通了。當大家明白怎么一回事,再來談清血管、保心臟就簡單過了。針對高血壓,咱們堅持在“小劑量、個體化、聯合用藥、優先選用長效制劑”的原則下,將血壓控制在合理范圍。即按照現行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血壓目標值應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腎病及既往有心肌梗死或卒中病史,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年齡≥65歲的老年人將收縮壓控制在150mmhg以下即可。 針對糖尿病,不論你是選擇藥物治療還是胰島素治療還是運動、生活、飲食方式的調整,建議最終空腹血糖維持在4.4-7mmol/l,非空腹血糖<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7%;如果合并有肥胖者,則將BMI(體重指數)控制在24以下。針對高血脂問題,同樣不論是飲食生活方式調整還是結合藥物治療,建議甘油三酯<1.7mmol/l;總膽固醇<4.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1mmol/l、女性>1.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話如果合并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則<1.8mmol/l;沒有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則<2.6mmol/l才是正解。《相關數據來源:中國心血管病預防指南(2017)、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 注意,在飲食方面,一定要遵從低鹽低脂。如果是糖尿病患者,還得加上低糖、少量多餐的原則。多吃蔬菜瓜果,少吃或者不吃油膩、炸、煎、烤的食物。營養方面優先選擇如瘦肉、魚、蝦、雞蛋等優質蛋白。在食物烹制上,食鹽<6g/天,向清淡看齊。對于愛好吸煙、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一定要予以糾正。平時學會釋放壓力,保持心情愉悅,勤鍛煉身體,俗話說的好,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生活五十年,幸福快樂一輩子。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只有綜合方方面面,遠離三高,才是清血管、保心臟的正確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