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血脂、血糖、尿酸 這是四個衡量身體狀況最基本的指標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 到底指標到多少才是正常的呢? 這里給大家總結一份 全年齡“四高”的健康指標表 人手一份收藏,了解健康很安心 各年齡段的指標,給您參考 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作用于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壓力,包括收縮壓以及舒張壓。正常的血壓是血液循環流動的前提,血壓過低過高(低血壓、高血壓)都會造成嚴重后果。 低血壓:身體營養、氧氣供應不足,出現眩暈、無力,甚至暈厥,增加卒中風險。 高血壓:傷害身體各個器官組織,包括血管、心、腎等,也會增加卒中風險。 注意:多種因素都會影響到血壓測值的準確值,例如當情緒激動、緊張、運動、時間、氣溫等等,所以僅一次的測量不能作為最終的診斷結果。 建議每一次測量在兩次以上,同時測量每日不同時刻的血壓,例如早中晚持續在同一時間點,保持安靜的環境中進行測量并記錄。 此對照表為一般對照表,若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腎病等,以臨床醫生建議為準。 血中的葡萄糖稱為血糖(Glu)。葡萄糖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也是能量的重要來源。正常人血糖的產生和利用處于動態平衡的狀態,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這是由于血糖的來源和去路大致相同的結果。 會出現面色蒼白、心悸、四肢冰冷、冒冷汗、手腳發顫、腿軟乏力、頭暈眼花等癥狀; 慢性低血糖會加劇大腦缺血,導致反應遲鈍、智力下降、老年性癡呆。 低血糖還可導致心率加快、脈壓增加、心肌缺血、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高血糖會引起大血管病變。糖尿病性大血管病變是指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基底動脈、腎動脈及周圍動脈等動脈粥樣硬化。其中,動脈粥樣硬化癥病情較重、病死率高。約70%~80%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性大血管病變。 血糖在一天之內隨著進食、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有所變化,所以在測量血糖時,一般建議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兩個數值作為參考。 輕度糖尿病:7.0~8.4mmoi/L; 中度糖尿病:8.4~10.1mmoi/L; 重度糖尿病:大于10.11mmoi/L; 孕婦空腹不超過5.1mmol/L。 除血糖外,糖尿病的診斷通常還需要配合糖耐量檢測; 有糖尿病史的,建議定期檢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最好也可以定期檢測靜脈血糖。 血脂指血漿中脂肪的含量,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和類脂,與臨床密切相關的血脂主要是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是生命細胞的基礎代謝必需物質,對人體至關重要。同樣的,它多了或少了,對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 研究顯示,低膽固醇攝入水平(150~ 200mg/d)人群的心臟病死亡人數是高膽固醇攝入水平(> 300mg/d)的2倍。 年齡超過70歲的老年人,膽固醇水平低于4.16mmol/L時, 其發生心腦血管急性事件的危險性與膽固醇水平高于6.24mmol/L相當。 盡管腦出血發病率隨血清膽固醇水平下降而降低,但血清膽固醇低于3.64mmol/L時,腦出血發生率反而更高,而且縮短壽命。 高血脂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已經是一個健康常識了。如果血脂水平過高,會危害冠狀動脈,誘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誘發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引起心肌功能紊亂。 長期高血脂,會誘發脂肪肝,肝動脈粥樣硬化,肝小葉損傷,給肝功能帶來損害。 長期高血脂形成粥樣硬化后,管腔變窄,心肌缺血,導致心絞痛,形成冠心病。 一般血常規檢查中檢測的血脂主要包括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 尿酸是人類嘌呤化合物的終末代謝產物。尿酸升高會引起高尿酸血癥、痛風等。臨床上,當血尿酸超過390微摩爾/升,就可診斷為高尿酸血癥。臨床資料顯示,大多數的痛風病人的尿酸值都是超過420微摩爾/升。 健康是最大的財富。“四高”不僅只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見病,很多年輕人也漸漸被高血壓、高血糖、痛風、心腦血管疾病等問題所困擾,積極及時檢測對于治療或預防“四高”都有很大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