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初,新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的提名名單,在推遲了幾個月后,終于千呼萬喚始出來,在頒獎禮前三天揭曉了。 其中電影《建軍大業》的三位年輕演員,以并不出色的演技發揮和區區幾分鐘戲份,居然能夠獲得正式提名,也引發了一些爭議。但如果了解這次獎項評比的內情,就知道實為無可奈何。 百花獎多年來的歷史傳統,就是更偏重于星光和大眾觀感,從來并不像金馬獎或金雞獎那般,因為“演技”或者“藝術性”,把獎項提名去發給一些票房寥寥、鮮為人知的冷門文藝片。 過去兩年里,華語影壇涌現了一部接一部的票房口碑雙爆的作品,特別是壟斷了華語影史票房前三名的《戰狼2》(56億)《紅海行動》(36億)《唐人街探案2》(34億), 對于經歷了上屆男女配角獎引發的鬧劇后,力圖重新挽回聲譽和豎立權威性的百花獎來說,原本是天賜良時,讓這些觀影人次超過億人的影片,去包攬獎項大多數提名,也是足以讓大多數人都心服口服的。 可惜,因為內陸所有電影獎項“兩年一評獎”的痼疾,舉辦地佛山市還要趕工蓋專門場館,同時導致評獎周期拖得實在太久,評選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的電影,居然能一直拖到2018年11月才公布提名,導致本年度的《我不是藥神》《影》《一出好戲》《超時空同居》等眾多票房口碑雙爆的作品,不在評選周期內,要拖到2020年的下屆評獎周期后才能評選,時效性大大延遲, 然后,在2018年8月,公布了10部初選入圍影片,并宣布由廣大公眾從中投票,選出各大獎項的提名人選: 《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戰狼Ⅱ》《建軍大業》《唐人街探案2》《無問西東》《芳華》《七月與安生》《十八洞村》《百鳥朝鳳》 按百花獎一貫強調票房和口碑并重的風格,這個片單其實算是頗令人接受的。 小眾文藝片的象征性名額,給了“主題更為積極向上”的《百鳥朝鳳》《十八洞村》,而不是《嘉年華》《暴雪將至》《老獸》《羅曼蒂克消亡史》之類,完全可以理解。 《建軍大業》本身質量尚可,主要演員們也都表現出色,純粹被無腦宣發策略,和幾個客串的鮮肉明星拖了票房后腿,更是重大歷史題材的主旋律作品,占一個名額理所當然。 沒有入選的《乘風破浪》《妖貓傳》《繡春刀2》《北京遇上西雅圖2》《羞羞的鐵拳》《前任3》,比之其余幾部票房口碑俱佳的作品,選與不選都在兩可之中, 其余《功夫瑜伽》《大鬧天竺》《悟空傳》《西游伏妖篇》《情圣》《長城》《三打白骨精》《盜墓筆記》《鐵道飛虎》等等,除了高票房外,本就不該出現在名單之中。而曾在前一年金雞獎大獲成功的《我不是潘金蓮》,因為女主角爆出重大稅務問題,落選也是情理之中。 可惜,問題就出在了評獎周期拖得太久上,天有不測風云,就在這3個月里,《芳華》這部豆瓣7.7分,14億票房,多個角色都有出色發揮,本該是獎項大熱門的電影,就因為導演出了眾所周知的大狀況,(此前電影《江湖兒女》5分鐘客串戲份都被全部刪光),所以在百花獎的所有提名候選,居然全部都沒了。 特別是男主“劉峰”黃軒,兩位女主“何小萍”苗苗,“蕭穗子”鐘楚曦,兩位女配“分隊長”蘇巖,“郝淑雯”李曉峰,三位新人“陳燦”王天辰、“小芭蕾”王可如、“卓瑪”隋源,一個不剩地全部被排除出提名之外。 而另一部《無問西東》可能是因為涉及敏感題材,主辦方穩妥起見,同樣將初選階段的7項提名候選,最終斟酌再三,全部排除。 因此,《芳華》和《無問西東》在不可抗力下被“冷處理”,這兩部影片的所有提名被盡數刪除。其他人補位,就導致了一些看上去實在匪夷所思的提名。 最佳女配和最佳新人提名,怎么排都只剩下4項,哪怕連《建軍大業》的“宋美齡”張天愛也湊上了,連5人名單都湊不滿。 而最佳女主角初選入圍名單就只有8個人,排除了《芳華》苗苗和鐘楚曦,《無問西東》章子怡后,其余5位女演員全部入選,當然也包括了《建軍大業》的李沁,她的演技在年輕女星也算有口皆碑,卻因為這部影片出場戲份太少而受詬病。 想必組委會如今也在悔不當初:早知今日,還不如在初選時就排除掉《芳華》和《無問西東》,而是放《妖貓傳》《繡春刀2》或《乘風破浪》等入圍,那么各個獎項的提名名單,也能好看許多。 以這個影后提名名單而論,《七月與安生》的雙金馬影后周冬雨和馬思純,在排除了三個最大競爭對手后,不約而同再次成為獲獎熱門,而最終負于演技精湛的老藝術家陳瑾,也完全在情理之中。兩位年輕小花雖然遺憾地沒有得到第二座華語五大獎影后,但也因此不會讓她們持續兩年多的友誼變色。 而最佳男主角提名,黃軒因此落選同樣是極可惜的,“劉峰”塑造得極成功,讓無數觀眾觀影過程中催人淚下,年輕男演員能有這樣一個優秀角色,頗為不易,卻因為導演的池魚之災殃及,得不到獎項表彰,是一大憾事。 好在還有21歲的劉昊然,憑一部殺進影史票房前三名的主演作品,憑一個心思縝密,智珠在握,臨危不懼,過目不忘,洞察力和推理能力驚人的天才少年偵探形象,成為提名百花影帝的最年輕人選,也是莫大的安慰了。 說到影帝競爭名單,其實并沒有真正【眾望所歸】【一騎絕塵】的人選。雖然吳京、張涵予、張譯、朱亞文四位前輩本身演技純熟程度,肯定在稍顯稚嫩的劉昊然之上,但卻不約而同都被本身影片角色所制約了。或者說,要么是戲份不算多的群像作品,要么題材本身就不足以充分展現他們演技。 所以,對年輕演員來說,提名即表彰和鼓勵、得獎不多作展望,本身自然沒錯,卻也不必妄自菲薄。最終,吳京眾望所歸地以過半票數當選,同樣是56.8億票房帶來的十足底氣。 在百花獎的這個評獎周期內,剛好就連續爆了《湄公河行動》《戰狼2》《紅海行動》這些票房max、人氣max的主旋律影片,在《芳華》和《無問西東》因不可抗力不得不出局后,它們三部加上《七月與安生》《建軍大業》《唐探2》,六部影片將幾乎獎項所有提名包場,其實也是個很合理的結果。 而絕不似某些網絡“影評人”所饒舌的那般,一邊反對主旋律作品提名,一邊視金馬獎常年給臺灣影片和影人以保留名額和明顯偏愛,甚至是給《擺渡人》這種大爛片七項提名,竟視為為天經地義,居然還因此作為金馬獎所謂“權威性高于內陸獎項”的理由。 事實上,內陸電影獎項“兩年一評獎”的痼疾,緣由10多年前廣電的腦洞大開,至今不得糾正,這才是真正要批評的,也導致了百花獎評獎期今年只截止到2月,沒來得及表彰《我不是藥神》《影》《邪不壓正》,才被金馬獎搶先了而已。但明年金雞獎和后年百花獎,絕不會少了這幾部影片的身影。 而光是今年百花獎的片單,《湄公河行動》《戰狼2》《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這四部的影響力,對華語電影市場的貢獻程度,毫不夸張的說,金馬獎過去三年片單上的所有影片,加起來都比不了。 這是廣大影迷觀眾們,用真金白銀投票,堆砌起的上百億票房,秒殺一切文青影評人的無病呻吟!——那些人的膝蓋從來就沒直起來過,哪怕是面對早已日薄西山不成氣候的港臺電影,那些人對體制和愛國主旋律的敵視更是與生俱來的。所以他們的種種言論,不值一哂。 說到底,本屆百花獎最大的缺憾,就在于因為不可抗力,在后期刪掉了《無問西東》《芳華》,又讓它們白白占了十部候選影片的兩個名額,才導致不得不用臨時用《建軍大業》補上3個不合理提名。而除卻李沁(影后提名)、馬天宇(男配提名)、張天愛(女配提名)外,其余提名名單上所有演員,無論誰最終獲獎,都是足以令人信服的結果。 縱然別有用心之徒想“帶節奏”,也勢必被廣大公眾嗤之以鼻,必不至于和上屆百花獎或者水鷹獎那樣,因為德不配位、難以服眾的流量明星得獎,引發一片嘩然。 而本屆百花獎的最初十部候選片單,合計票房接近150億,確實足以代表過去2年里,蓬勃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市場的中國電影,別說過去兩年的金馬獎片單,就是連這兩年金像獎的片單都一起綁上,還是照樣望塵莫及! 寫文不易,若您喜歡,請輕輕一點下方欄,支持原創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