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發生了很多富有爭議的戰役,如英軍轟炸德國魯爾水壩(即懲戒行動),造成數萬平民死亡;美軍核擊廣島、長崎,殺傷數十萬日本平民;盟軍空襲意大利卡西諾修道院,使中世紀的藝術瑰寶毀于一旦等等。 懲戒行動與核擊日本影響較大,人們討論得也比較多,這里不再贅述,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轟炸卡西諾修道院。 ![]()
卡西諾修道院位于意大利卡西諾鎮的山上,居高臨下,可以俯瞰小鎮全貌,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修道院建于六世紀,曾三次毀于戰火和地震,又三次重建,最后一次重建發生在十四世紀,之后的幾百年,雖然曾遭入侵意大利的拿破侖大軍洗劫,但建筑并未遭到破壞。 由于修道院的建筑具有極高的人文和藝術價值,所以盟軍登陸意大利逼近卡西諾鎮時,司令部下令嚴禁各部隊向修道院開火。 駐守意大利的德軍指揮官也公開承諾,不把修道院納入防御體系,同時將修道院附近設立中立區,禁止德軍士兵進入。 如果雙方全部遵守承諾,后來的悲劇也許就能避免,可惜,德軍率先違背了諾言。 德軍構筑的防御工事不僅幾乎和修道院外墻相連,而且在中立區設置迫擊炮陣地,還在修道院附近的洞穴中存儲炮彈。 ![]()
隨著盟軍的陸續發動攻擊,德軍后來撤銷了中立區,并在該區域構筑工事,并把突擊炮等重武器停放到修道院外墻處,朝盟軍射擊。 盟軍通過空中偵查,發現德軍違背了不利用修道院的承諾,一些將領先后向上級請求轟炸修道院。 盟軍高層對是否轟炸修道院有很大的分歧,經過反復開會討論,最終達成一致:2月15,轟炸卡西諾修道院。 據情報顯示,修道院中至少收留了800多難民,所以,盟軍空襲之前,向修道院投放了一大批即將發動空襲的傳單,請難民及時撤離。 ![]()
德軍和難民都看到了傳單,大部分難民在德軍的幫助下轉移,而一部分難民則死活不愿離開。 1944年2月15日上午9點多,盟軍第一批轟炸機飛臨修道院上空,投下約250多噸炸彈,這批飛機共有142架,均為B-17“空中堡壘”型重轟炸機。 爆炸對修道院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巨大的煙塵將遮天蔽日。 一個小時后,盟軍第二批80多架飛機趕到,投下數百顆炸彈,這批飛機為B-25“米切爾”等型號。 盟軍炮兵在空襲結束后,又發射了幾百顆高爆彈,摧毀修道院的行動,共持續了6個小時。 遭到三輪打擊后,修道院基本上被摧毀,由于早有準備,德軍士兵僅傷亡100余人,但不肯撤離的難民則有300余人遇難。 ![]()
事后,德軍強烈譴責盟軍轟炸修道院的暴行,宣傳部門還“請來”修道院院長接受電臺專訪,痛斥盟軍的野蠻。 采訪完之后,院長等人就被德軍看管起來,以防他們落入盟軍手里。 不得不說,戈培爾博士領導下德國宣傳機構,業務能力過硬,下手實在是太狠了! 而盟軍方面就弱多了,雖然出示了德軍利用修道院防御的證據予以還擊,但效果畢竟不如修道院長等人親自出面。 雙方各執一詞,吵得面紅耳赤,這件事引發軒然大波,使盟軍飽受指責,一度成為當時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最終成為二戰期間最富爭議的事件之一。 ![]()
德國戰敗投降之前,幾乎銷毀了所有對自己不利的文件,盟軍未能從德軍文件中,找到更加確鑿的證據,所以,轟炸卡西諾修道院一事,至今依然充滿爭議。 參考資料:《卡西諾戰役》、《二戰經典戰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