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山西被稱為“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博物館”,境內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占中國的70%以上。 山西除了煤礦出名以外,還有面食聞名遐邇。拉面、刀削面、剔尖、貓耳朵、燜面、饸絡、炒面片……山西的面食還上過奔跑吧兄弟。 大同刀削面,刀削面的刀不是菜刀,是一種弧形的彎刀,最關鍵的還是削面師傅的手藝。削好的面再配上特制的湯,加個鹵雞蛋,丸子,鹵豆腐、豆干,吃過的人都贊不絕口。 山西老陳醋,是中國四大名醋之一,已有3000余年的歷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譽,以色、香、醇、濃、酸五大特征著稱于世。另外,老陳酸儲存時間越長越香酸可口,耐人品味。而且,過夏不霉、過冬不凍,顏色深橙,為山西醋中獨具一格。 平遙牛肉,所制牛肉可與興盛雷牛肉相媲美。從生牛屠宰,生肉切割、腌漬、鍋煮等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到用鹽、用水以至加工的節氣時令等,都十分講究。在加工工具上僅憑“五個一”,即一塊肉、一撮鹽、一只缸、一口鍋,不加色素,其色紅潤,不用作料,綿香可口。 太谷餅是山西省傳統名吃,因產于太谷縣得名。太谷餅是面制爐烤的實心餅,當地俗稱“干餅”、“燒餅”。谷餅具有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等特點,以其香、酥、綿、軟而聞名全國,享有“糕點之王”的美稱。 郭氏羊湯,屬于壺關羊湯中的代表。湯鮮而不膻,肉嫩而不綿,風味獨特,用料考究,有“一碗湯中有全羊”之說。即:一碗湯中有三五個羊肉丸子、七八個羊肉餃子,采用當日宰殺鮮羊肉,頭刀血,羊雜割,并輔以二十一種秘制香料。 過油肉,山西從選料到制作上都與眾不同,具有濃厚的山西地方特色。色澤金黃鮮艷,味道咸鮮聞有醋意,質感外軟里嫩,汁芡適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被評為山西十大經典名菜。 山西刀削面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面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 六味齋醬肉是太原市的傳統名食,已有40多年的歷史。“六味齋”的醬肉的品種有醬肉、醬肘花、雜拌、香腸、蛋卷等,風味各異。特點是:“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過去民間就有“不吃六味齋,不算到太原”之說。 渾源涼粉是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一道特色小吃,是以土豆淀粉、豆腐干、蠶豆為原料制作而成,渾源涼粉是大同涼粉的代表。做好的渾源涼粉清亮、滑嫩、爽口,像豬皮凍似的“筋顫”。拿在手上“滑溜溜”,吃在嘴里“涼絲絲”。風味獨特,堪稱北岳一絕。
頭腦是太原一個有名的早點,“名吃中華,首推頭腦”。一碗湯里放上大塊的肥羊肉,蓮菜和長山藥,加上湯里本來就有的佐料,黃芪、黃酒這些滋補的中藥具有強身健體的效果。 羊雜割,把羊的心、肝、肺、腸、血等洗干凈,放進煮好的肉湯里,再加上粉條,吃的時候還可以根據個人口味配上蔥花、辣椒、大蒜、香菜等調味。羊雜有葷有素,油而不膩,剛出鍋是熱氣騰騰,香氣襲人。羊雜割有驅寒、養胃補腎的功效。 如果還有補充的美食,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