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因生活清貧吶喊“想死又死不掉!”的朱安,于1947年6月29日走完了她漫長而孤寂的人生之路,享年69歲。朱安去世的前一天,《新民報》的記者曾去北平西三條采訪朱安,談到許廣平,朱安說了這樣一句話:“她的確是個好人……”。 朱安是魯迅的原配妻子,跟魯迅有著長達30年有名無實的婚姻關系,而許廣平則是魯迅在上海娶的第二任妻子。朱安跟許廣平同樣出身于官宦家庭,唯獨不一樣的是朱安是個擁有“三寸金蓮”不識字的舊式女子,而許廣平是接受過新思想教育的新時代女性。 魯迅跟朋友提起朱安說了這樣的一句話:“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的供養她”。而這種供養關系隨著魯迅的去世而中斷了。自從魯迅去世后兩個原本不相干的女人開始聯絡了起來。 魯迅去世后朱安沒有了生活來源,一開始還可以靠之前的存款度日,但是也維持不了多久,她把希望寄托在了魯迅在上海的夫人許廣平身上。她開始跟許廣平通信并噓寒問暖,最終朱安將魯迅作品的版權交給了許廣平,似乎這也自然達成一種協議,許廣平日后每個月都給朱安及魯迅母親打生活費,當然這個費用大多是魯迅的作品版稅的錢。因為魯迅去世后許廣平一直沒有正式的工作。 戰亂年代,物價上漲飛快,許廣平給朱安寄過去的生活費自然不夠用。所以朱安開始在信里面訴說物價上漲的問題,其目的自然是想讓許廣平多匯點錢給她。可是許廣平也有壓力呀,她自己還要養一個孩子,孩子生病要錢,而且當時戰亂,書業蕭條,很多人連飯都吃不起更別提拿錢去買書了。魯迅的出版費還要許廣平自掏腰包呢。這時許廣平壓力山大呀,后來在魯迅好友建議下,許廣平寫信給周作人幫忙承擔一點朱安以及他母親的生活費,這時候許廣平負擔才沒那么大。 不過由于當時匯兌的費用太高,有時候許廣平會叫魯迅的朋友幫忙先墊付生活費給朱安,日后再一起還給他們。 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這時候連魯迅的朋友也指望不上了,許廣平與朱安的通信開始中斷,這讓朱安對許廣平產生了誤會,甚至她們還懷疑許廣平有存款。朱安生活拮據到靠借錢度日,債務曾一度高達4000元。 1943年12月上海基本被日本人控制,許廣平作為文化界的一員她在12月15日也被拘留了,這一關就是兩三個月。許廣平生死未卜,跟朱安更加無法聯絡了。一直到朱安在報紙上登報將魯迅的藏書出售,許廣平知道后及時制止了,并及時寫信跟她說明自己當時沒有匯錢給她的原因,日后朱安的生活費她會繼續給她打。不過雖然有許廣平的接濟朱安的生活依然過得清貧。朱安除了要養活她自己,她家中還有一個叫王媽的保姆,每個月還要支付保姆工資。 自從朱安登報賣魯迅藏書后,各界熱心人士知道魯迅遺孀生活艱難,所以經常有人給朱安送錢送物,但大都被朱安拒絕了,因為沒有許廣平的允許,她不敢亂拿。 晚年的朱安生活清貧,身體營養跟不上,飯桌上吃的是白粥,醬蘿卜,雜糧。身體有病也沒有足夠的錢醫治,身心備受折磨,她曾吶喊“想死又死不掉!” 隨著朱安病情加重,她給許廣平寫信并交代自己死后的身后事如何處理,許廣平回信安慰她讓她安心養病,病情會好轉的。但是她的身體已經無力為天。 在朱安去世的前一天,有記者去拜訪她,當時她神智依然清醒,不過只能躺在病床上了,當她談起許廣平的時候,說了這樣一段話:“許先生待我極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肯維持我,不斷寄錢來。物價飛漲,自然是不夠的,我只有更苦一點自己,她的確是個好人……” 1947年6月29日,朱安病逝于北平,享年69歲。遺憾的是朱安并沒能如愿跟魯迅合葬在一起。她死后葬在了西直門外保福寺,如今保福寺高樓聳立,朱安的墓地已經不知去處。 人本來就是獨自來到這個世界,也獨自離開這個世界,最終在茫茫宇宙中消亡,化為塵埃!朱安也終將被遺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