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眾熟知的,一般是十四年抗日戰爭的歷史,但是抗日戰爭結束以后到建國以前的這段時間,逸聞趣事卻鮮少為人知曉。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間段。 抗日戰爭結束后的某天,小蓬萊飯店里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一個商客模樣的人,加之兩個中年男子做東,旁邊的是一位名叫福田的日本軍官和幾個不具名的日本士兵。 這個福田軍官何許人也? 據山東滕縣的文史檔案的記載:抗戰時期,駐扎滕縣的日軍部隊與當地八路軍多次發生戰爭,他們的指揮官就叫做福田永毅少佐,即我們前文提到的福田。福田常常叫囂要與八路軍決一死戰。就是這樣一個人,抗日戰爭勝利后,他被留在原地待命,卻遠沒了當初的盛氣凌人。 相反,他在席間和商人有說有笑,交談正歡,因為福田和其余士兵都懂的中文,交流起來順暢自如。在戰場上囂張狂妄的日本軍人戰敗后泄了氣,遠沒了當初的氣焰,相反變得和氣起來。而商人此次約談這個飯局的目的,是為了購買戰敗日軍的剩余軍用物資,福田正愁槍械物資沒人要,于是欣然應允。 突然,不知道商人跟福田他們說了什么,在座的日本士兵們立刻慌張起來。 原來商人亮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他們是八路軍。 慌張之余,在酒勁和人言的作用下,日軍漸漸放下心來。他們再次交談起來,八路軍表示想要收購投降日軍的軍備,希望福田能夠幫助他們。福田等人也敞開天窗說亮話:'要和八路軍交朋友。因為我們敬佩八路軍的勇敢。'盡管從前雙方是敵人,但是為了賺得一筆錢財,加之真的佩服八路軍作戰的勇氣,福田也說了許多肺腑之言。 如今既然能在一起喝酒,那就已經是朋友了。 那為什么八路軍要找日本買軍備呢?這涉及到了抗日戰爭勝利后國共兩黨關系的變化,抗戰勝利后,為了打擊共產黨,國民黨出臺了一項政策,由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部在1945年8月21日對岡村寧次下達了'中字第一號'的指令。 這項指令提到:'對本總司令(指的是何應欽)所轄地區之內所有日本陸海空軍以及輔助部隊,立即各就現在駐地及指揮地點待命。非指定之部隊指揮官,日本陸海空軍不得向其投降繳械,及接洽交出地區與交出任何物資。' 說的再簡明扼要一點,就是投降日軍要無償上繳全部物資給所在轄區的國民黨軍伍。不允許他們擅自交給其他組織和個人。這個其他組織和個人所指就很明顯了,矛頭直指中國共產黨。 可是國民黨忽略了自己的號召力和感召性。投降日軍并非全部都是軟柿子,很大一部分留華日軍是出了名的鐵板一塊。再者說國民黨要求無償上繳,卻并不提高日軍俘虜的待遇,這讓降軍感到很不滿意。于是他們向共產黨謀求私下合作。 巧的是共產黨也亟需這批物資來為今后的解放戰爭做準備。因此福田和八路軍部分成員并非個例。 抗日戰爭結束后,許多日軍俘虜或秘密或公開的與八路軍、新四軍來往,而中國這邊,不時有百姓裝束的人三三兩兩到日本軍營中,跟日軍士兵套近乎,給他們一些雞鴨和油鹽,換取他們的軍用品。為了回贈這些人給予的善意,日軍也給出了他們的誠意,選擇和普通老百姓、中國共產黨來往,而不是為國民黨效力。這其中有為八路軍攻打國軍部隊守備城池的,有將武器直接交付或上繳的,也有只是為了改善在中國的人身待遇投靠八路軍的。 商人與福田的一番體己話,讓福田深受感動,他知道八路軍找他的目的,但還是有所猶豫,因為這樣違背軍令的事情讓他為難。商人見狀曉之以理,告訴福田把武器白送國民黨,他們絕不領情,何況國民黨根本不知道你們有多少軍備。隨后,福田被情理動搖,思慮再三后,他說出要帶領部隊前往濟南集中繳械的事。 于是就在小蓬萊飯店這個地方,'商人'和福田商量好了如何趁這個機會交付軍武,雙方洽談協議。 福田也是個重契約精神的人,第二天深夜就命令士兵將槍械彈藥以及部分物資裝滿兩輛卡車,運往滕縣郊外,交給了八路軍。 時間過去了快七十余年,福田少佐早已成為歷史的云煙,見證他們協定的小蓬萊也變成了高樓大廈,只是歷史的車輪依舊滾滾向前,抗日戰爭結束到解放戰爭前這段時間內的歷史并沒有消弭,福田少佐的事情只是冰山一角,有許多投降日軍在共產黨的指引和八路軍的感召下,積極投身于有利歷史發展的事業里。 而至于當時的逸聞趣事,都留給后人評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