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充滿戲劇性和命運攸關的時刻在個人的一生中和歷史的進程中都是難得的;這種時刻往往只發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時甚至常常只發生在某一分鐘,但它們的決定性影響卻超越時間。'——《人類群星閃耀時》 《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本歷史隨筆作品是茨威格所有作品中我最鐘愛的了。他以其獨特的視角、純熟的筆力對十四個歷史片段進行特寫,可讀性極強,每次心情煩悶或思路不清時,翻閱此書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恰好這段時間突然的清閑和迷茫下,我再次閱讀此書,這一次準備細分拆解每一個故事,與大家分享每一個故事中的歷史史實、后世影響以及讀書體悟。 《遁入不朽》(Flucht in die Unsterblichkeit) 第一個歷史事件記錄的是,西班牙探險家巴爾沃亞首次發現太平洋。當時的歷史背景正是,歐洲大航海時代或稱地理大發現時代,在15世紀~17世紀的歐洲各國狂熱的進行航海探索活動發起的廣并伴隨地理上的重大發現。 關于為什么這個時期出現了大航海時代呢?有著歷史學、社會學、經濟學的基本素養的話,都知道一個時代性風俗、活動或事件的出現絕不是偶然現象。以15世紀初為時間節點,可以向前50年追溯以尋求真正影響因素。有一個事件是我們無法忽視的,即1453年,奧斯曼帝國蘇丹默罕默德二世攻陷東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帝國之盾'的陷落,導致這處歐亞大陸的咽喉交匯點,連接東西方商貿的樞紐和主要通道徹底落入奧斯曼人的控制之中。奧斯曼伊斯蘭文明本就與西方諸國天主教不合,自然將這歐洲通往亞洲的道路徹底掐斷。這部分具體歷史也正好是本書第二個故事,這里簡要帶過留待下一個故事細聊。 商貿道路的封閉和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促使歐洲各國急切需要開辟海上貿易通道,重新將歐亞商業通道連接起來,以獲取足量的東方香料和黃金。《馬可波羅游記》中記載的富庶東方早已是每一個歐洲人心目中的渴望,為了開辟海上通道,歐洲各國王室、貴族、探險家紛紛加入了大航海時代,試圖找到能抵達東方亞洲大陸的海上通道。 1492年,伊莎貝拉女王資助了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的探險活動,希望他找到向西航往印度洋的路線,以替代在《阿爾卡蘇瓦什條約》中規定由葡萄牙人保有的南非航線。哥倫布終究沒有抵達亞洲,但他卻意外地發現了一片新大陸——即美洲大陸。哥倫布無疑是幸運的,他發現了美洲并帶回了具有殖民地異域風情的一切產品來滿足貴族老爺們的喜好。但是他承諾的俄斐——傳說中的黃金之國,卻一直未曾尋找到。這時,我們的主角巴爾博亞登上舞臺。 努涅斯·巴爾博亞出身貴族家庭,趕上了西班牙海外殖民的紅利期,像很多新世界的賭徒一樣,他隨著船隊來到新世界殖民地,遭遇了一系列失敗后。他戲劇性的混上一艘探險船,和同樣流浪海上的殖民者一起來到達連后,他很快掌握了這塊土地的實際所有權。西班牙王室派來的正牌總督尼古薩到來時,巴爾博亞又拒絕他上岸,導致這位正牌總督在歸途中溺死,法學家恩西索出逃,返回西班牙請求國王懲罰巴爾博亞。 如茨威格所言,'在人類居住的世界的盡頭,對于他只有一種逃亡的形式,那就是逃遁到宏偉壯麗的事業中去,逃遁到不朽的事業中去'。此時闖了大禍的巴爾博亞展現出其驚人的'賭徒'特質,徹底豁出去干了,'他知道,成就足可以辯白每一條罪狀,他還知道向朝廷的財庫進貢大量的黃金,就有可能免除或推遲這場官司,也就是說,首先需要弄到黃金,因為黃金就意味著權力!'為了尋找到黃金鄉的線索,他與另一位'名留后世'的探險家皮薩羅開始對周邊土著人進行肆意殺戮、搶劫,并和當地的酋長卡雷塔結成同盟進一步擴大掠奪的范圍,以此在當地土著中樹立了很大的'威信'。一次,和當地土著酋長會面的過程中,他了解到太平洋大概的方位(當然這時他還不知道這片海洋的名字),并從酋長口中得知'黃金國'的所在。這既是歷史決定性的時刻,也是他人生的關鍵節點。 有因必有果,因為他之前的叛逆行徑,西班牙國王對他下了逮捕令,巴爾博亞等不及母國的增援,同樣也不會坐等法官的審判,他決定自己行動。1513年9月1日,巴爾博亞帶著他招募來的幾乎該殖民地上所有武裝人員共計一百九十名士兵開始了他的長途跋涉。歷史的齒輪開始轉動。 對于地理環境的未知,讓這支探險隊在陰差陽錯中穿越了狹窄的巴拿馬地峽,1513年9月25日他到達了地峽的另一邊,面對著的似乎是一片汪洋。由于巴拿馬是東西走向,大西洋的北海岸,所以巴爾沃亞把他新發現的水域稱為南海。這樣,他竟在無意之中交上了一次意想不到的好運,成為第一個看到太平洋東端的歐洲人,同時在這里他也得知了當時的'印加帝國'秘魯的存在。幾年之后的1520年11月28日,當麥哲倫在環繞地球的航行中從美洲南端進入'南海'時,因為風平浪靜,便將其稱為'太平洋'。 嚴格說,巴爾博亞是第一個從太平洋東海岸看見太平洋一眼的歐洲人。真正第一個看見太平洋,還在太平洋航行過的歐洲航海家是安東尼奧·德·阿布雷烏(Antóniode Abreu)和弗朗西斯科·塞羅(Francisco Serr?o),他們于1512年到達印尼,是歐洲人第一次接觸到太平洋的西岸,比巴爾博亞早。 書中對巴爾博亞第一眼看到太平洋的歷史瞬間描寫可謂精彩至極,'可是就在這一刻,巴爾沃亞命令全體人員停止前進,誰都不得跟隨他,因為他不愿意和任何人分享這第一眼望見這個未知大洋的榮譽。他要單獨前往,要成為在橫渡了我們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大西洋以后,見到另一個尚未為人所知的大洋——太平洋的第一個西班牙人、第一個歐洲人、第一個基督教徒而載入史冊。他被這偉大的時刻深深激動,心怦怦地跳著,左手擎著旗,右手舉著劍,緩慢地向上攀登,偌大的四周是寂靜的群山黑影。他攀登得很從容,一點都不著急,因為大功已經告成。只是還需要再走幾步罷了,而且步數正在愈來愈少,愈來愈少。他終于佇立在山頂上,眼前真是一片非凡的景色。在傾斜的山后邊,緊挨著郁郁蔥蔥的山坡的是一大片望不到盡頭、波光粼粼的耀眼大海。這就是那個新的、尚未為人所知的海洋,迄今為止它只縈回于人們的夢魂,而從未親眼見過它。多少年來,哥倫布和他的所有后來人都曾尋找過這個波浪沖擊著美洲、印度和中國的傳說中的大海,但均未成功。而現在,巴爾沃亞卻親眼目睹著這海洋,他舉目遠望,感到幸福和自豪,完全被這樣一種意識所陶醉:他的眼睛是反映出這無涯海洋的藍色的第一雙歐洲人的眼睛。' 很多人在看這本書是經常感覺到茨威格的文筆沒得說,但文字里透出來的歷史觀卻不敢茍同,甚至會覺得這些歷史節點其實是被茨威格用文學手筆擴大化了影響。大可不必非要抱著歷史審視、道德評判的眼光去看待這本書,我認為于其說這是一本歷史類隨便,我更傾向于認為這是一本人物傳記類隨便,通過歷史人物的高光時刻,展現其人性光芒。 茨威格用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一個典型的15世紀西班牙探險者的角色,巴爾博亞'以基督教徒才有的虔誠和信仰,真心實意地、狂熱地祈禱上帝,另一方面,他們又會以上帝的名義干下歷史上最卑鄙無恥、最不人道的事',他同時具備著勇氣、執著、富有冒險精神這些在現代社會創業者最需要的精神,也有著那個時代的貪婪、殘忍和野蠻,印加帝國的覆滅就是出自西班牙人之手。但拋開唯物史觀和人性道德來看,'一個人生命中的最大幸運,莫過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時發現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巴爾博亞的使命是他自己選擇的,他選擇了他的使命并堅韌不拔的去實現。這是一個妥妥的,失敗者逆襲的故事——一個與失敗、處刑命運賽跑的人去掙扎的抓取那一絲微茫的希望,并以前人無可比擬的運氣,完成了歷史瞬間的締造。 也許當巴爾博亞穿越熱帶雨林時,也不知前方等待自己的究竟是死亡還是榮譽,生命的美妙就在于你永遠不知道自己何時會死,反正遲早要死。所以會有無數勇于冒險,不畏懼失敗的人都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上帝,這一秒鐘我要選擇自己的命運! 歷史的榮耀是屬于那些敢于用失敗和生命做賭注的人--人生就是賭博。即使他們最后失敗了,身后凄慘,但是比起那些永遠在熱炕頭吸煙的,享受著平穩生活、安于現狀的人,他們畢竟有過豐富多彩的人生。 歷史是是由最偉大的冒險家、瘋子、傻子創造的。畢竟有誰會相信穿越森林,在大海的那一邊有新大陸和新世界? |
|
來自: timtxu > 《心靈、婚戀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