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賞析 / 嚴勇、音頻 / 張佳 昨夜里下起了清霜,仿佛連棉被都寒冷起來;清晨起來,紅葉紛紛落滿臺階之上。 園內的林葉一掃而光,隨著西風離去;只有菊花凌霜綻放,與秋天不離不棄。
這是宋代詩人錢時的一首詠菊詩。 詠菊詩,從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開始之后,一直被文人們傳唱不衰。 孟浩然的詠菊詩:待到重陽節,還來就菊花。 元稹的詠菊詩: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黃巢的詠菊詩: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李清照的詠菊詩: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人人都贊美菊花的隱逸之氣,贊美菊花的風骨之氣,錢時卻能發現菊花的堅貞之氣。 這是一次突破,一次融入了自身情感體悟的人性化書寫。 錢時,前期絕意仕途,專心于理學,以授課為業。 嘉熙元年(1237)二月,理宗召見“布衣”錢時,特賜進士出身,錢時答應并接受官職。 由此可見,錢時前后不一,算不上一個隱士,而是通過廣獲聲名,以人才引進的方式進入官場。 這首詩應該屬于前期作品,可以感受到詩人一顆清芬之心,其目標遠大,矢志不移,態度決絕。 一二句,昨夜清霜冷絮裯,紛紛紅葉滿階頭。是說,昨夜里下起了清霜,仿佛連棉被都寒冷起來;清晨起來,紅葉紛紛落滿臺階之上。 “清霜”“冷絮”“紅葉”“階頭”,四個名詞一下子將西風的肅殺之氣勾勒出來,給人一種寒冷的蕭瑟感。 既點明了寫作時間和地點,也渲染了寫作的環境,為下文“西風盡掃”做好鋪墊。 三四句,園林盡掃西風去,惟有黃花不負秋。是說,園內的林葉一掃而光,隨著西風離去;只有菊花凌霜綻放,與秋天不離不棄。 這兩句采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將萬物凋零與菊花猶在進行了對比。 由此寫出萬物離秋而去,唯有菊花在深秋時節,依然不離不棄陪伴在秋的左右。 菊花的堅貞之氣,怎不令人感佩呢! 明代大詩人李東陽的《虞美人》:按劍孤營落日昏,楚歌聲里漢兵屯。當時國士無存者,獨有虞姬不負恩。 其詩意境大抵脫胎于此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