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百衲2013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拍得一柄梅鹿扇骨的書畫成扇,書法面書法行書,署名:“景巖弟唐忠行”;畫為花鳥,署名“雪漁唐浩”。下面先說說兩位書畫家的生平行跡。 書家唐氏,在《南洋公學交通大學年譜》“1901—辛丑年(光緒二十七年)”部分有提及唐忠行:“蔡元培《三十六年以前之南洋公學特班》一文記載特班生姓名(號、籍貫)如下:……唐忠行(鏡巖,江蘇吳縣)……”此處“鏡巖”當為“景巖”。吳縣隸屬蘇州,亦為蘇州代稱。在《臨湖鎮的歷史變遷》論文中有這樣文字:“……樓東鄰石綬遜新筑的華屋,門樓上的“五世其昌”四字是我舅父胡橋舉人唐忠行的手筆……”從這段文字中又知,唐忠行臨湖鎮(該鎮地處蘇州城西南半島中段)人,曾中過舉人。另外,《浦莊鎮志》第二十章第一節“人物傳”部分列有“唐忠行”的小傳,但打不開辭條。浦莊鎮隸屬蘇州吳縣市,是否臨湖與浦莊舊時是一個地方?總之,唐忠行是吳縣籍確鑿無疑了。 唐忠行有一晚輩唐濤酷愛收藏,2008年4月11日的《蘇州晚報》有篇《收藏千年歷史》的文章,文章中有云:“……每個收藏者的背后都有一個特別的故事,唐濤的收藏經歷則要追溯至他的祖上。唐濤的太公唐景巖是清末舉人,民國初曾做過段祺瑞政府的幕僚……”2010年8月27日《西部科教論壇》第7期上有篇署名張延輝的文章:《弘一大師——李叔同在美術領域成就的探微》,文中又提到唐景巖:“……李叔同13歲就開始臨摹碑帖,17歲時師從唐景巖學習篆書和刻石……”因弘一法師有師唐景巖這段文字,余遂翻出《弘一法師年譜》(林子青編著,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年譜》有云: 一八九六年(光緒二十二年丙申)十七歲 是年從天津名士趙幼梅學詞,又從唐敬嚴(一作靜巖)學篆隸及刻石,所學皆骎骎日進。唐敬嚴為書鐘鼎篆隸各體書一小冊示之。師為刊行《唐鏡巖司馬真跡》,并親自題簽,署名“當湖李成蹊署”…… 上述此段文字,在“骎骎日進”和“李成蹊署”之后有注釋①,曰: 李晉章之林子青書:“子青先生尊鑒:行中歸來,接奉大禮,拜讀之下,欣悉一一。嚴范翁(名修)系舊交,趙幼梅為先叔(指弘一法師,筆者注)學詞講師,不能不記。先叔刻石,就學于唐敬嚴師,官諱璽記不清楚。學篆亦是唐詩領導,此在十六七歲時事……” 論文中的“唐景巖”和《年譜》的“唐敬嚴(靜巖)”應是同一人,即唐忠行也。 據上述文中唐忠行曾做過段祺瑞的幕僚,段祺瑞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被袁世凱調往天津小站任代理總教習等職,是否此時唐忠行行走在段府?如果唐氏在天津,這一年弘一法師17歲,正好是法師師從唐景巖(敬嚴、鏡巖)之時。 如果確定唐忠行(景巖)與唐敬嚴、唐鏡巖為一人,那么伊之簡介就應該是這樣的: 唐忠行(清末民國)字景巖,亦字敬嚴、鏡巖,江蘇吳縣人。清末舉人。清末民初曾游幕段祺瑞府。工書法,尤善篆隸及篆刻,李叔同(弘一法師)17歲時(1896年)常師從唐氏習書法篆刻。 唐忠行扇上所書,錄的是清朝宣鼎《夜雨秋燈錄》中的一段詩文: 文山先生與其客杜滸等亡入真州,苗再成紿之出,抵揚,已四鼓矣。問候門者,曰:“制司下令,捕文丞相。”先生窮促無策,素聞稽名聲,乃反馭訪稽。稽迎之于家,事之甚謹,因而慷慨泣下。散家資,招健丁,復遣其子與客伴文山先生之泰州,航海達閩。生前道經于此,歿即為此鄉之神,亦理之不可懈者。……讀其《過稽莊詩》云:“小泊稽莊月正弦,莊官驚問是何船?今朝哨馬灣頭出,又在青山大路邊。”當其亡命流離,猶復吟詠自如…… 署款:“書應仲賓先生法正,景巖弟唐忠行。”鈐印:“唐忠行印”(朱文)和“景巖”(白文)。“文山先生”是南宋文學家、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自號。 唐忠行扇上書法為行書,遠法顏魯公(真卿),近師劉羅鍋(劉墉),書筆厚重,渾穆古雅,即有顏書中的沉穩莊穆,也有劉書中的詭異姿趣,并且輔金石之韻,絲毫看不出有科舉功名書手常貫帶出的“臺閣”、“館閣”之氣,給人以新異之感,良多趣味。 下面來說畫面的潘浩和伊的《花鳥圖》。據《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增補本)潘浩條這樣說: 潘浩(清末民國間)字冠曹,號養伯,江蘇宜興人。光緒三十年(1904)進士,未散館,以辦學務授編修。工書。 查《清明進士題名碑錄索引》,江蘇宜興籍的潘浩果真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進士,中的是二甲33名。但在扇上署名是“雪漁潘浩”,這樣一來也就未知辭書上的潘浩是否是扇上潘浩?不過據扇畫與扇書為同一上款,且氣息亦相同,畫家潘浩當與書家唐忠行為同一時期的人無疑。雖然辭書上未云潘浩進士能畫,但辭書中時亦有漏錄的情況,所以不能一概而論矣。 余手上正在編寫《明清進士書畫家辭典》,寫至潘浩,余會這樣寫: 潘浩(清末民國)字雪漁(或號),又字或號冠曹、養伯,江蘇宜興人。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第二甲第33名進士。工書,亦擅花卉翎毛,有《花鳥圖》成扇傳世。 《花鳥圖》上的花卉是兩干梅花交叉在畫面上,枝干皆以水墨沒骨勾寫,重墨點苔;花朵水墨勾圈和勾蕊點萼,清氣撲面,暗香浮動,因為是夜景,畫家以淡湖藍上重下輕敷染大部分扇面,留白出來半個圓月,給人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詩意。枝上兩只小鳥,皆作熟睡狀。小鳥頭羽和身羽用極細的墨筆重疊勾寫而成,極見功夫,憨態可掬。畫面幽雅清靜,淡遠無塵。畫上題詩兩句:“朦朧正熟羅浮夢,夜月初來樹欲空。”詩左署款:“錄前人句,以應仲賓仁兄大人雅囑即希指正。雪漁潘浩。”鈐印:“潘浩”(朱文)。詩中“羅浮夢”,羅浮代指梅花。“羅浮夢”也比喻好景不長,人生如夢。 此柄成扇,書面舉人,畫面進士,又乃珍貴的梅鹿竹舊扇骨,市場價應該是1.8萬元左右。若是吳縣人或者書畫家后人去買,高出這個價位亦屬正常。
于建華,法名智凱,“大河鑒寶”書畫鑒定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精書畫鑒定,富書畫收藏,參修禪宗,以筆墨做佛事,善詩文,現已出版書畫鑒定方面書籍二十余種。 福 壽 延 年 于建華題詩堂 于建華新年送福 于 建 華 手 書 書 房 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