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飯店用餐時,如果想把沒有吃完的飯菜打包帶走,一般都會遭到店家拒絕。 你有沒有好奇過,為什么日本人不打包》難道日本人不明白節(jié)約是美德嗎? 其實,這是因為,日本的飲食文化中,并不存在打包的觀念。 ▋?nèi)毡玖侠恚褪恰更c的菜能吃完」 日本料理會使用很多生鮮材料。即使是把飯菜打包帶回家,如果發(fā)生了食物中毒,通常還是要由店方承擔(dān)責(zé)任。因此,為了省去打包的需要,日本料理中套餐的飯量都是經(jīng)過計算的,剛好夠一個大人吃完。 總之,「不提供客人吃不完的料理」成為飯店的一種規(guī)矩。 另一方面,對于日本人來說,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日本與中國飲食文化的最大差異,那就是看「點的菜能不能吃完」。 長期住在中國的日本人,一般都會胖起來,他們的借口往往是:「和別人吃飯的時候,對方點的菜太多,一不小心就吃多了。」 的確,在中國人的飯局中,特別是對于請客的一方來說,菜不夠吃最讓人丟臉。所以,四個人就要點六個菜,十個人就要點十五個菜。最后還剩下一到兩個菜的話,就是剛剛好。 日本有過「以酒成池,懸肉為林」的奢侈飲食之風(fēng)嗎? 答案是肯定的,江戶時代就是一個例子。 在沒有戰(zhàn)爭、沒有饑荒、富裕程度達到頂點的江戶時代的文化文政期(1804至1829年)中,江戶人在飲食中加入了「娛樂」成分。一些人開始召集朋友,舉辦飲食大賽。 例如,在文化十四年(1816年),一個名叫萬屋八郎兵衛(wèi)的人,在江戶的兩國地區(qū),舉辦了飯量比賽,其中,共有「酒」、「點心」、「主食」、「鰻魚」、「蕎麥」等小組,參賽者分別在這些組別中進行比賽。例如,在點心組中,神田的丸家勘兵衛(wèi)吃了五十個包子、七條羊羹、三十個薄皮餅,還喝了九杯茶。另外,在另一個項目中,七十三歲高齡的和泉屋吉藏,吃下了五十四碗茶碗大小的米飯。 在各地舉行的飲食大賽的參賽者,大多都是固定成員,觀眾也很喜歡看這樣的比賽。但由于暴飲暴食,大多數(shù)參賽者都因為飲食過度,而英年早逝。 因此,江戶幕府下令,禁止民間頻繁舉辦這樣的比賽。 社會的安定狀態(tài)持續(xù)了一定時間之后,往往都會出現(xiàn)「娛樂」過度的傾向。中國商朝的酒池肉林便是如此。在日本80年代的泡沫期中,被稱為「泡沫紳士」的那些老板,在品嘗每瓶價值數(shù)十萬日元的香檳時,就像是在喝礦泉水一樣隨意。這種現(xiàn)象在各個時代都是相通的。 說回我們中國,由于政府在2014年頒布了「禁奢令」,想必要面子多點菜的問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至于透過禁奢令,中國的飲食文化,是否也能變得像日本一樣,在點菜時「只要夠吃就好」呢?我們拭目以待好了。 編輯:Flora 格式:黃牛 魯曉芙,財經(jīng)作家,旅居歐洲。 中國經(jīng)濟已經(jīng)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