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這個時代,涌現了許許多多富有時代氣息、個人風格鮮明的藝術家。他們以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不斷努力,不斷創新,通覽古今,融貫中西,使中國書畫藝術呈現出嶄新的面貌,將中國藝術逐步推向世界藝術之頂峰。為發掘展示當代藝術家風采及優秀作品,由多家單位共同推選《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收藏投資潛力藝術家》大型活動,面向全國及大眾展示這個時代最具收藏價值藝術家。 李文成,生于1952年,安徽阜陽人,20年軍營磨煉,20年警界打拼。 現為國家一級書法師,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國賓禮藝術家、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術研究會書畫專家,《中華國粹》雜志編委會編委,孔子藝術館簽約藝術家、安徽省法制工作者書畫協會特聘藝術顧問,被國內各家媒體重點推薦為《2020當代中國書畫百杰人物》、《中華佛教寺院名勝大典》副總主編,《大典·安徽卷》主編。 80年代起,書法作品就流傳到日本和臺灣地區。其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全國衛士之光等全國政法系統、安徽書法家協會、省直書法協會、省法制書法協會等舉辦的歷次重大展事,并多次獲獎。 21世紀以來,其作品廣泛受到國家不少出版社和很多主流媒體的關注并進行出版報道,先后被多家出版社邀請出版作品集8部。 近幾年,又撰寫發表了多篇書法理論文章,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2019年入編《中國當代藝術名家》、2020年入編《中華國粹》等。2019年3月翰海四季拍賣(99期)作品《佛壽》《壽》已價格115000元成交,2019年7月,作品《福壽長樂》和《壽》字在中歐國際拍賣機構以145000元人民幣成交,2020年1月,作品《壽》《鶴》在版權局登記備案。 文人翰墨 書貴有品 ——記著名書法家李文成 書法非技,而是傳承文化的道。若視書法為技,書匠!若以書法為道,賢家!自古如是。當代著名書法家李文成先生,就是一位以書法為文化之道的賢家。觀賞他的書法作品,盡可以見識在鋒須往來之際,功在文化弘揚的功德! 李先生是一位傳統文化修養很深的學者,有相當正統的文化意識,所以他的書法磨礪以顏筋柳骨為法度核心,把書法寫得正大氣象。隨后又深師二王,琢磨十七帖的天質自然,深臨中秋帖的鋪陳痛快,把晉代文人法帖研習透徹,數十年經過筆可積山墨染池水的法度汲取,成為博涉多優的書法能家。 筆勢論有言,窮研篆籀,功省且易成!李文成先生研習篆籀,一是基于對古文字的深研潭思,二是基于對書法本源的文化探索。世人若不習篆籀,石鼓文的飽滿圓厚便無可知,泰山碑的莊嚴典雅也可無知。不知其源,何琢根本。 李先生的篆書兼習大篆的樸茂與小篆的嚴謹,有意識地兼取二者生動飛儀的姿態美,強調筆墨的書寫性,所以他寫出來的篆書作品很古典,卻也很悅目,生動風格一目了然。古人作字以遂心應手為體驗,李文成先生深度體驗書法源本之質,所以完全剔除了當代篆書創作僵化于“描畫”的流弊,通過剛柔相濟,使勁自如的筆墨塑造,把篆書由“畫”糾正為“寫”,這是他的篆書不但可以視之為個人成就,也可以視之為公共文化成果的顯要資質! 前文提到,先生琢磨晉韻行草久矣!縱觀先生的行草作品,果然是爐火純青嫻熟表現,把晉代文人寫行草貴在有品的氣韻表現得相當到位。所謂有品,并非隱澀難懂,其實就是天質自然的筆墨表現力。執筆非刻意,結體非故意,王羲之寫蘭亭序之字不同,就是貴有品的樣板。李文成寫行草,可以在一畫之內變起伏于鋒梢,可以在一點之間殊衄挫于毫芒,線條寫得飛儀多姿,豐神有趣,并不是刻意而為之的結果,都是心有所向,筆既可達的自然表現。所以他的書法不僵化,不呆板,行于筆墨,出于心田,可證是謂心手雙暢,智巧兼優的品位! 文人翰墨,書貴有品。文人書法講究不激不厲,飛儀但不能粗糙,有情感最妙是圓融。觀賞李文成的行草作品,恰是這種味道,超筆落筆,高低有趣,筆墨和合,絕無粗糙之感,盡是融融之品。伸縮得體,儒韻雅致。這就是書法最佳最高的格局,文人書法莫不如此,古今永傳錦書金字! 著名書畫評論家 劉建民 2020年11月3日 |
|
來自: 昵稱46009496 > 《文化》